(电视连续剧《东方战场》)

1931年10月3日上午,最后通牒的时间到了,关东军径直朝江桥开来两列铁甲车,车上除了满铁工人外,满载着武装日军。日军还出动了飞机,用以掩护这幕强行修复江桥的丑剧。

在他们背后,第二师团第十六联队早已屯集嫩江南岸,随时准备向对岸发起攻击。联队长滨本喜三郎大佐此时的心情是非常轻松的,在他眼里,自己的对手东北军根本就不能称其为军队,只不过是一群贪生怕死的乌合之众而已。

东北的征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就连那些所谓的士官系军官听到关东军杀来,也是抱头鼠蹿,老早就撒着丫子跑没影了。看上去,他们似乎不是比谁更像勇士,而是比谁更像逃跑冠军。

在到达江桥之前,滨本已经听说了张海鹏伪军惨败的事,但这在滨本看来毫无参考价值。他认为,伪军只是一群比北大营的东北军更烂更没用的支那部队而已,怎么能跟“皇军”相比。

显然,滨本的思维还停留在“北大营时期”,而他的这种狂劲,也正是让形同幼稚园一样的北大营给惯坏的。

(电视连续剧《东方战场》)

虽然有死战的决心,也做好了相应准备,但在冲突正式形成之前,无论是张学良的电令,还是事变以来中日交战的结果,抑或对双方实力的评估,都让马占山不敢轻易造次。

由于中国已得到国联的支持,蒋介石和张学良对打赢国际官司抱有信心,期望值也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给马占山的指示,毫无例外地还是那一句:“避免直接冲突”。当然,这个指示对马占山究竟有多大约束力,那就另当别论了。作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战将,左右他思维的决不单纯是长官意志,而是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马占山固然可以不理会张学良的电令,然而他不能不正视一直以来东北军兵败如山倒的现实。张海鹏伪军与关东军毕竟是两码事。再怎么着,伪军也是东北军变过来的,大家知根知底,好打。关东军就不一样了,“九一八”以来,东北军的精锐部队都被他们打得像兔子一样乱跑,大半个东北没几天就丢了。所以,张学良早就做出了判断:跟关东军不能打,一打准输。

(电视连续剧《东方战场》)

马占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爱国愤青,仗是要由他来负责打的,责任也是要由他来挑的。攻守双方谁的胳膊更粗壮一些,他没办法装作不知道。此前,东北军步兵精锐超过一半都在关内,关外的一半,有的当场就被关东军给灭了,剩下的则早已撤往锦州至山海关一线。

江省能打一打的,主要是徐宝珍的卫队团。除此之外,还能从全省其它地方调集到一些部队,但能不能上阵杀敌还很难说。这中间又有一部分是骑兵。这些骑兵部队威风倒是威风,但以进攻为强项。你要让他们从马上跳下来,跑到工事里去帮着防守,不仅太浪费,而且还是标准的弱项。

与此同时,马占山能够连升几级,担任黑龙江省代主席,毕竟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领导者的威信并没有随着这个任命同步到位,一个“代”字就很能说明问题。一旦和日本人真打起来,集结于齐市的各路部队能不能服从他的命令和调遣,也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电视连续剧《东方战场》)

今日荐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