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方案上报后,遭到了乾隆的否决,经过对福康安上奏的藏地图样以及藏廓军情的研究分析,乾隆认为当地山路复杂,清军孤军深入,反而可能被济陇等处的守敌先行切断后路,他指示还是应以济陇为进兵正路,并力会攻。为出敌不意,福康安决定乘夜进攻,正好当晚阴雨连绵,他即于雨夜发兵,并将主力军分成五路,其中两路由东西两山进至擦木碉寨左右山梁,展开侧面攻击,另外两路由东西两山梁绕至敌后,截断其归路,海兰察等带领一路由正面攻击。

(电影《阿努哈屯》)

乾隆派福康安统兵开赴西藏,征讨廓尔喀。

1792年2月12日,福康安一行抵达拉萨,全程四千六百里,耗时五十天,除去前后耽搁的十一天,实行三十九天。福康安问了当地藏民,藏民说西藏喇嘛平时要完成这段行程,通常都得花上一百二三十天,能够五十天就从西宁走到拉萨,真的是非常神速了。

虽然乾隆先前限定是四十天走完全程,但他也深知此次行军有多么艰苦,因此对结果十分满意,特颁谕旨慰劳,并恩赏福康安及随行人员一万两白银。

继福康安之后,同样走青藏线的海兰察、走川藏线的参赞惠龄也都陆续到达拉萨,但乾隆为福康安挑选的另一位助手奎壮却不幸病死于来藏途中。

奎壮病中仍以不能赴藏为憾,握着前来探望他的大臣的手,颇为难过地说:“你不要再问我的病情了,大丈夫不能马革裹尸,竟然躺倒在了病床上,也够丢脸的了!”

除奎壮外,刚刚荏任不久的驻藏大臣舒濂此前也已病逝,两人都未能赶上出师,这对福康安的指挥班子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亦足见高原作战之艰苦。

整军备战期间,乾隆特授福康安为大将军,这是罕有的崇贵军衔。在此之前,从第一次金川战争起,历次大规模战役的统帅,无论是傅恒、兆惠,还是明瑞、阿桂,都只被授为将军或经略大臣,没有授大将军的,在福康安之后,也没有人再获此衔。

(电影《阿努哈屯》)

职衔之崇贵,意味着授予者寄望之殷与被授予者责任之重。廓尔喀相邻各邦都曾受其欺凌蚕食,福康安原计划约各邦一起出兵,一方面可以藉此收回失地,另一方面也能对廓尔喀的军事行动予以牵制,使廓军腹背受敌,疲于奔命。不过由于清军尚未大举进击,这些小邦全都观望不前,暂时没法指望。

在福康安抵藏前,成德已在对后藏失地进行收复,并克复了聂拉木官寨,固守聂拉木的廓军仅有百人,攻下来却花了一个月时间,足见廓军抵抗之顽强。

自丢掉聂拉木后,廓军在邻接聂拉木地带及济陇官寨砌砖筑墙,添兵拒守,要想将他们完全赶出国门难度不小。福康安提出的作战方案是兵分两路,一路于大山重叠处潜兵越险,绕至济陇守敌背后,截其归路,另一路径取廓尔喀国都阳布(今加德满都)。这一方案上报后,遭到了乾隆的否决,经过对福康安上奏的藏地图样以及藏廓军情的研究分析,乾隆认为当地山路复杂,清军孤军深入,反而可能被济陇等处的守敌先行切断后路,他指示还是应以济陇为进兵正路,并力会攻。

要集中兵力攻打济陇,必须首先突破擦木要隘。1792年6月24日,在主力部队齐集,战前准备工作也基本就绪的情况下,福康安、惠龄、海兰察率部赶到距擦木仅数十里的辖布基,着手部署进攻。

(电影《阿努哈屯》)

擦木地势险峻,廓尔喀兵立于高处瞭望,可以看得很远,如果清军白天从正面硬攻,他们会提早予以设防。为出敌不意,福康安决定乘夜进攻,正好当晚阴雨连绵,他即于雨夜发兵,并将主力军分成五路,其中两路由东西两山进至擦木碉寨左右山梁,展开侧面攻击,另外两路由东西两山梁绕至敌后,截断其归路,海兰察等带领一路由正面攻击。

除主力军外,福康安自己负责率机动兵力往来截杀,惠龄则在后路接应。部署既定,各路官兵涉水渡河,连夜向擦木实施偷袭行动,清廓军队的真正交兵开始了。

6月25日黎明,清军进抵擦木寨。擦木寨位于山梁之上,仅一条路可通,寨前砌筑有一座高约两丈的石墙,寨内前后各有石碉一座。在福康安的督令下,各队疾速登山,在潜至寨墙外后,用踏肩膀的“人梯”方式翻过墙头,打开了寨门。官兵蜂拥冲入,枪箭齐发,在击毙廓军百余名后,攻克了前座石碉。

比之于前座石碉,后座石碉更为坚固,碉前密排木椿鹿柴,石碉本身由里外两层完全由石块堆砌的墙垣组成,墙垣上凿有枪眼,用以向外射击。福康安声东击西,命西面官兵先攻碉座,待廓军被其头目调往西面进行抵抗时,东面官兵乘虚而入,撬开墙脚石块,冲入了碉内。

经过激战,清军共擒杀敌人近百人,将擦木要隘一举拿下。

(电影《阿努哈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