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於各種原因,朱元璋雖有遷都的打算,不過還是放棄了,後來明成祖朱棣登基爲帝,吏部尚書李至剛等人向朱棣建議,應當效仿朱元璋的做法,將燕平北平立爲陪都,永樂四年,明成祖下詔以南京故宮爲藍本,興建北平(北京)皇宮和城垣。次年便動土啓造,歷時三年,皇城及禁垣的城牆和基礎已經基本建成,中都外城也已築成,可工程浩大,明朝建立初期,社會還較爲混亂,百姓怨聲哀道,又堅持了兩年,上面的人爲了趕工匠,在皇帝面前邀功,常常壓迫工匠們。

西安、洛陽、南京、北京四個城市是現今大部分人首先會想到的中國古都,另外河南開封迄今爲止也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現今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城市,也最爲著名,而在歷史上,有一座能與北京齊名的古都,皇城面積大故宮12萬平方米,如今卻鮮有人知。

這個地方便是安徽鳳陽縣,歷來享有盛譽,有“帝王之鄉”、“石英之鄉”、“曲藝之鄉”、“花鼓之鄉”、“改革之鄉”、和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稱號,鳳陽縣在古時有“鍾離”、“濠州”、“明中都”、“鳳陽府”的名稱。

被稱爲“帝王之鄉”便是與朱元璋有關,朱元璋字國瑞,於1328年10月出生在濠州鍾離,後來朱元璋帶兵打仗,成了皇帝,登基同年,明君北伐徹底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後並是考慮建都的問題。

明太祖認爲南京離中原太遠,不易對國家進行很好的管理,萬一哪個地方冒出點什麼,不好及時處理,而中原的物力和人力又依靠江南,並且朱元璋對老家有眷戀之情,因而決定在濠州西二十里山南陂上建中都中立府。

建都之事又由上柱國李善長負責,洪武二年(1369年),明中都以南京故宮爲藍本,並參考“宮室圖”形成最初的建築方案,同時在全國調集百工技藝、軍士民夫等,到鳳陽建都。

次年便動土啓造,歷時三年,皇城及禁垣的城牆和基礎已經基本建成,中都外城也已築成,可工程浩大,明朝建立初期,社會還較爲混亂,百姓怨聲哀道,又堅持了兩年,上面的人爲了趕工匠,在皇帝面前邀功,常常壓迫工匠們。

明朝時期,建築用的磚塊等都會刻上工匠的名字,這樣性命攸關的事情,還要被壓迫,工匠心中的怨念可想而知,但他們屬於弱勢,不敢反抗,一旦反抗,那就妻離子散的後果,於是他們並在鳳陽宮殿下詛咒,來釋放心中的不滿。

朱元璋視察中都時,得知了這一消息,大多工匠因此被殺,結果因爲資費短缺、工匠數量少,只能放棄建都鳳陽的計劃,不過沒有完成的工程還是在繼續,既然沒有作爲京師的打算,工程就沒有之前那麼嚴苛。

洪武八年十月改建中都城附屬建築和修建皇陵,作爲明朝陪都,後將南京作爲京師,當時南京還成爲世界最大的城市,不過明中都的工程還在進行,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修建中都外城城門,再歷時四年才完工。

由於各種原因,朱元璋雖有遷都的打算,不過還是放棄了,後來明成祖朱棣登基爲帝,吏部尚書李至剛等人向朱棣建議,應當效仿朱元璋的做法,將燕平北平立爲陪都,永樂四年,明成祖下詔以南京故宮爲藍本,興建北平(北京)皇宮和城垣。

永樂十五年,北京紫禁城(故宮)正式動工,歷時3年,北京紫禁城和北京城建成,接着明成祖便浩浩蕩蕩的遷都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