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答案是否定的,劉禪在三國中,雖然沒有多少歷史成就,但是對於劉備和諸葛亮二人所打造的蜀漢帝國,在劉禪的手中足足守了將近四十二年。三國當中說最仁慈的君主莫過於劉禪。

三國的硝煙早已經散去,但是三國中的歷史人物,卻是歷久彌新。不管時代如何演變,那段歷史,總是會出現在大街小巷當中,出現老人小孩的談笑之間。說起三國,這當中英雄人物輩出,擔當歷史的車輪劃到後半段的時候,整個歷史脈絡

都顯得有些蒼白。少了那些英雄出沒的時代,三國的後半段,可以說是十分的無趣的。


三國當中的君主更新換代最快的莫過於曹魏,三國當中隱藏最深的莫過於蜀漢的劉禪。爲何這般說呢?三國當中說最仁慈的君主莫過於劉禪。除了治理國家之外。三國當中作爲蜀漢的君主,一沒帶過兵打過仗,二來可以說是三國當中在位相當久的皇帝之一。

歷史上的所有的昏庸的皇帝,差不多都是沒有幾年"奔頭"的。商紂王最爲出名,秦二世的昏庸,隋煬帝楊廣等等。但是劉禪的守成的本事絕對是有能力的。

天下大赦

《三國志》當中記載,蜀國在劉禪即位之後,總共有過十一次對犯人的赦免。這在三國的所有的君主當中是絕無僅有的。雖然仁慈,但是終究沒有逃過國家被覆滅的結局。那麼歷史上的劉禪,就真的如我們《三國演義》當中所看到的那樣,昏庸闇弱無能的一位君主嗎?

答案是否定的,劉禪在三國中,雖然沒有多少歷史成就,但是對於劉備和諸葛亮二人所打造的蜀漢帝國,在劉禪的手中足足守了將近四十二年。如果說他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估計沒人信。


更何況在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並不是說劉禪不想管這朝政。而是朝廷的所有的權利以及大臣們都是依靠於諸葛亮的,然而作爲一個帝王,他連自己的親信和自己交往的朋友,都深深受到諸葛亮的監視。劉禪的平庸是僞裝的,絕對是一名有才能的君王。他知道該處理和諸葛亮關係。如果說劉禪真的是一個無能的君王,那麼歷史上應該會有很多關於他的記載,但是在《三國志》當中國並沒有多見。

諸葛亮: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這是出自諸葛亮對於劉禪的一句評論。雖說諸葛亮有誇大的成分,但是禮賢下士這一點我們可以感受到。自諸葛亮離開之後,劉禪將整個蜀國打理的井井有條。儘量實施一些無爲而治的政治策略,採取與民休息的方針。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當年他的先輩們,爲了北伐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樂不思蜀

歷史統一的腳步,始終是抵擋不住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太過於尋常。三國的歷史硝煙終究還是又停止的那一刻。公元263年,對於蜀漢來說,這一年太過於不尋常。先主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在這一年被曹魏大軍擊敗。劉禪帶領自己的朝臣出城投降,蜀漢滅亡。

正是因爲劉禪是蜀漢的滅國皇帝,他所遭受的並不比一般亡國皇帝好受。但是擁有一顆仁慈愛民之心的劉禪,爲什麼沒有拼死抵抗,而是舉國投降。據史料記載,當時魏軍破城的時候,劉禪的兒子便勸諫說,要與魏軍拼死抵抗。但是被劉禪給拒絕了。


漢晉春秋曰:後主將從譙周之策,北地王諶怒曰:"若理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後主不納,遂送璽綬。

其實劉禪的選擇是對的,以一身之力,換的百姓平安,這不正是一個君王該做的嗎?這明顯是大義所在。只不過那些莽夫不明白罷了,蜀漢能夠維持這麼多年已經着實不易。

至於劉禪爲何會有樂不思蜀這句話,個人認爲,這完全是劉禪一種韜光養晦的策略。一國之主既然選擇了苟且,那就苟且好了。何必在乎那些繁文縟節。當年諸葛亮把持政權的時候,不也一樣過得有滋有味。更何況現在雖然淪爲階下囚,但是自己還是有一定的自有的權限的。


與其痛苦憤恨地度過一生,還不如解開枷鎖,不被別人所記恨。無憂的度過自己的下半生。

整個司馬家族可以說是人精,爲了麻痹司馬家族。當然在劉禪的眼中,一個好的演員的素質,他是從來都不缺少的。自己活得挺好,也不用管理那寫個朝政,也不用擔心黎民百姓和蜀漢未來。這對於一個喜好無爲得來劉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