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消息,近日,嘉興港航聯合相關單位開展的“內河集裝箱主通道標準系列船型研發項目(一期)”已經順利通過驗收,這一船型會在嘉興集裝箱主通道建設工程全部完工後正式投產,將成爲未來嘉興集裝箱運輸的主要船型。

  內河集裝箱運輸標準化是助推嘉興集裝箱運輸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近年來,嘉興積極推進浙北集裝箱主通道建設,不斷提升航道通航等級,內河集裝箱碼頭、港口等配套設施建設日益完善,掀起了內河集裝箱運輸發展的熱潮。

  高等級航道網不斷拓展

  嘉興內河水運條件十分優越,內河擁有等級航道224條,航道里程達1962公里,通航里程全省第一。“十二五”以來,嘉興着力加快“三橫三縱一通道”骨幹航道網絡建設,預計到今年底將達到110公里,未來還將建成45公里三級航道。

  目前,爲了推進浙北高等級航道網集裝箱運輸主通道建設工程,將着力解決橋樑通航淨高不足的問題,將在現有高等級航道網的基礎上,改造局部低於三級標準的航段,通過橋樑改造,讓三層集裝箱船能順暢通行。

  未來,隨着高等級航道通航里程的不斷拓展,以及橋樑改造的完成,嘉興內河集裝箱集疏運能力將大大提升,從而推動嘉興實現向以內河集裝箱爲代表的現代水運轉型發展。

  標準化船型投用勢在必行

  9月,嘉興港航與嘉興市金航船舶設計有限公司聯合研究設計的內河集裝箱主通道標準系列船型通過專家組驗收。這就好比我們修好了“水上高速路”,然後再造能在這條路上能跑的更快、效益更好、更環保的船。

  受限於現有航道及橋樑淨高不足,嘉興現有集裝箱船舶運力多爲36標箱,其他還有30標箱、48標箱、64標箱不等的船,並無統一標準,有些船舶船型老舊、技術不夠先進。

  立足於在浙北航道規劃中,設計了適用於嘉興的新船型,該船採用雙主機、對偶舵以及艏側推裝置高效舵、智能化設備等技術,能運載120標箱,相較現有船舶,突破了航道條件對船舶主尺度的限制,提高船舶操縱性,能更好滿足將來集裝箱運輸需求。

  根據測算,新船型投用後,年利潤將是36標箱船型的6.7倍,投資回收期爲5.1年左右,綜合經濟競爭能力遠大於主流船型,且因內河集裝箱航道不斷開闢拓展,大集裝箱更適用於船舶市場,該船更有競爭力。此外,該船型EEDI(能效設計指數)低於MPEC.203(62)決議標準的6%,可有效減少CO2排放,目前,所有船型全部完成設計,等航道建好以後,可立即生產投用。

  內河集裝箱碼頭佈局加速

  嘉興水運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內河集裝箱運輸吞吐量逐年增加,2012年突破10萬標箱,2013年突破15萬標箱,2017年達到18.8萬標箱,中轉量達到20.7萬標箱,而今年前三季度,吞吐量達14.48萬標箱。

  正是看到日漸增長的集裝箱運輸市場,嘉興許多企業紛紛投建集裝箱碼頭,分享嘉興水運發展紅利,浙江宇石國際物流碼頭位於東宗線上,是企業投資1億多元自建的多用途碼頭,規劃設有千噸級泊位13個,年吞吐能力350萬噸和集裝箱10萬標箱。至於爲何佈局集裝箱碼頭,宇石國際物流有一本經濟賬:從桐鄉出發到上海港的集裝箱,如果走水運,從東宗線到上海港,每個集裝箱標箱比走公路可以節省成本300元左右。按15萬標箱計算,就是年省4500萬元。東宗線可以通行36標箱的集裝箱船,如果改走公路,需要18輛車、18個駕駛員,不僅勞動力成本上去了,而且車輛排放物比集裝箱船多。

  嘉興對內河集裝箱運輸出臺了扶持政策。自今年9月份開始,以箱量爲標準對集裝箱運輸給予15元/箱的補貼,最高100萬元封頂,這一政策將持續4年。截至目前,嘉興共有9家內河集裝箱運輸企業,擁有集裝箱船61艘、2619標箱、71928.5載重噸。

  隨着集裝箱的快速發展,扶持政策也會不斷調整,從而推動許多散貨運輸向集裝箱運輸轉變。目前,嘉興已經實現了煤炭、石灰石等貨物的“散改集”運輸,玉米、糖等貨物的“散改集”也在逐步推進。

  現在,嘉興有嘉興內河港多用途碼頭、宇石國際物流碼頭、港港碼頭、尖山碼頭等4個內河集裝箱碼頭投用,還有海寧星光作業區、海寧許村作業區等多個集裝箱碼頭,未來,嘉興每個縣區都會有集裝箱碼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