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青青老師帶大家接着學習《古詩二首》的第二首古詩《絕句》。
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閒居時所寫。在此期間詩人共寫了絕句四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繪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色。同時詩人舒暢愉悅的心情也蘊含於寫景之中。整首詩對仗工整,樸實自然,一句一景遠近交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清新開闊的畫卷。
生字識記
加一加:絞絲旁+色=絕(絕交,絕筆)
今+口=含
同偏旁識字:“鸝”和“鳴”都是鳥字邊的字,都跟鳥有關。
換偏旁識字:嶺(領,玲,鈴,零)
泊(拍,柏,伯)
多音字我知道:
“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行”的讀音是“háng”。
下面青青老師帶大家走進這首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鳴:叫。青天:藍天。
這兩句詩是一組對仗句,意思是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歡快的歌唱。一行白鷺飛向高遠的藍天。
詩中一連用了黃翠青白四個寫顏色的詞語,黃翠互襯,白青相映。“鳴”字讓人感受到黃鸝歌唱的婉轉動聽,傳達出歡快愉悅的心情。“一行白鷺上青天”注意“上”這個字將視線從近處引向藍天引向高遠處,這兩句詩描繪出一幅色彩明麗清新開闊的畫面。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含”這個字十分生動貼切,表明詩人是在屋內遠望西嶺,西嶺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中,像畫框中鑲嵌着一副壯美雪山圖。
泊:停船靠岸。
“千秋”和“萬里”都是虛數,用了誇張的手法。千秋是千年的意思,指時間的恆久。萬里指東吳(江蘇,浙江一帶)到成都遙遠的路程給人廣闊的空間感。
這句詩的意思是透過窗戶看見西嶺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將駛往東吳的客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