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父母應該都希望孩子能長得高一點,但關於孩子的身高,很多家長又存在很多誤區,進而錯過了孩子身高的最佳成長時期,對此,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科主治醫師藍蕙荃表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一定要留意孩子的身高情況,生活中存在很多關於孩子身高的誤區,家長不可輕信,一旦出現異常,就要及時就診。

對孩子身高的誤區有哪些?

誤區1:男孩沒變聲,女孩沒來月經,還不算發育?

其實,男孩變聲,以及女孩來月經,都是他們進入青春期發育後期的標誌,即骨骼生長區已經接近閉合的時期,其身高開始進入停長的倒計時。如果男生或女生到了一定年齡,還未出現變聲或來月經,家長就要注意,及時帶孩子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誤區2:盲目認爲孩子晚發育

通常,晚發育孩子的骨齡,落後於正常孩子,但他們的年生長速率是正常的。如果骨齡與年齡匹配,或者年生長速率低於正常,就應該排除晚發育的可能。孩子出現身高的異常,家長切勿盲目樂觀等待,因爲現在的營養水平有了很大改善,晚發育的比例已經極低。

誤區3:父母高,孩子一定高?

雖然身高與遺傳的關係密切,有數據顯示,遺傳因素約佔70%,但遺傳的只是一個身高範圍,上下會有10釐米的偏差,如果孩子的身高往遺傳的上限靠近,那孩子的身高就比較理想;如果往遺傳的下限靠近,孩子的身高就會偏矮。除此之外,其他因素,例如後天環境、生活條件、營養及某些疾病等,也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據調查,我國有30%的孩子身高達不到遺傳身高。所以,父母高,孩子不一定高。

誤區4:輕信民間偏方,多喫“田七、海馬、小公雞”

“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爲了孩子的身高,很多父母都會“劍走偏鋒”,尋來“民間進補偏方”,於是天天給孩子喫田七、海馬、海蔘、小公雞等,期待孩子長高。確實,有些孩子在短時間內身高出現“躥長”,但隨後又不長了,一到醫院檢查,發現骨齡提前了許多。

這是爲什麼?其實,藍蕙荃解釋,孩子在喫了這些補品後,可能短時間內身高躥了一下,但加速了骨齡超前,壓縮了長高的整體時間,就像拔苗助長,會導致孩子的骨骺線提前閉合,而骨骺線一旦閉合,孩子就不可能再長高了。打個比方,半年長4.5釐米,只長了2年;與半年長3釐米,長了4年,你會怎麼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