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薏仁性涼,味甘、淡,入脾、肺、腎經,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熱排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溼身痛、溼熱筋急拘攣、溼痹、水腫等。★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肺、脾、肝、腎經,具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託瘡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

氣溫逐漸走低,這時沒有什麼比一碗熱湯更溫暖的了。排骨湯、鯽魚湯、參雞湯……但煲一鍋既營養又美味的湯可沒有那麼簡單,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做到這些,才能讓滋補效果翻倍!今天就讓專家來給你支兩招吧~

本期電視專家:

孫永順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藥膳湯不一定要選貴的食材!

這些常見食材同樣能煲出一鍋好湯:

黃芪

補氣、斂汗

★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肺、脾、肝、腎經,具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託瘡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

★它可用於治療氣虛乏力、精神不佳、面色蒼白、呼吸短促、中氣下陷、久瀉脫肛、表虛自汗、血虛萎黃、內熱消渴等病證;

★現代醫學表明,黃芪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降壓和抗菌作用;

★還能緩解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節血糖含量。

徐大廚推薦:氣虛喝黃芪黨蔘雞湯

★使用半隻雞和12顆黃芪與黨參一起煲煮;

★煲煮時,最好選擇砂鍋,因爲砂鍋的透氣性好,可以使煲出來的湯更加得鮮美。

大棗 養血、安神

★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效;

★大棗可生食、加工食用,最常見的是煎煮食用。

赤小豆 消腫、利尿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具有行血補血、健脾祛溼、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腹部脹滿、下肢浮腫、小便不利,並能通乳汁,爲利下身水溼之良藥;

★赤小豆還具有利尿作用,對心臟病和腎病、水腫患者均有益,同時富含葉酸,具有催乳功效,還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降血壓、預防結石、健美減肥等作用;

★赤小豆主要用於中藥材,常與紅豆混用,但兩者又有區別:赤小豆細長、稍扁,而紅豆比較圓;赤小豆煮後不易爛,質地較硬,紅豆煮熟後易軟爛,常用來做成豆沙。

薏仁 健脾、利溼

★薏仁性涼,味甘、淡,入脾、肺、腎經,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熱排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溼身痛、溼熱筋急拘攣、溼痹、水腫等;

★薏仁的主要成分薏苡仁酯具有抗癌作用,可用於胃癌及子宮頸癌;

★它的營養豐富,對於久病體虛者、病後恢復期患者、老人、產婦、兒童都是比較好的藥用食物。不論用於滋補還是用於治病,作用都較爲緩和,微寒而不傷胃,益脾而不滋膩。

石斛 養陰、清熱

★石斛,性甘,微寒,歸胃、腎經,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作用;

★除此之外,它也能明目、調和陰陽、壯陽補腎、養顏駐容,從而達到保健益壽的功效。;

★它還富含多糖、氨基酸、石斛鹼、石斛胺鹼等十多種生物鹼,能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人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適宜菸酒過度,體虛乏力的人羣食用;

★用它和枸杞、沙蔘、麥冬、黃精一起煮湯,對陰虛體質有很好的的滋補功效。記牢煲湯小祕訣!

藥材和湯水要一起煮!

★首先,將藥材進行清洗之後,需要泡1-2個小時,這樣更容易溶出藥效;

★煲湯時,應該將泡好的藥材和湯水一起倒入鍋中,而且藥材加入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大部分是一開始就要放進去,少數藥材要後加入。

徐大廚推薦:血虛喝羊肉當歸湯

這道湯用於冬季補血虛特別好,但需要注意的是,羊肉需要煲相對長一些的時間,如果當歸一開始就放進去,藥性可能因爲長時間燉煮就揮發掉了。所以一般來說中藥材加入後先大火燒開,再文火煲20分鐘就可以了。

徐大廚提示:

煲羊肉湯時,最好使用金屬製的鍋具,切記千萬不要使用砂鍋,因爲砂鍋容易把羊肉燉爛,還會容易沾底,導致砂鍋破裂。

藥膳湯上桌之前再調味!

事先調味,不僅會破壞湯裏的營養,還會破壞煲湯食材中的蛋白質。所以,在湯在上桌之後,只需撒點鹽稍加調味即可。

湯和肉都要喫才最好!

雖然湯汁內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礦物質和脂肪等營養元素,但最主要的營養成分仍存在於肉中。喝湯時,也應適當食用富含肉質蛋白的動物性食材,或富含優質蛋白的豆類食品。

煲湯時間1.5小時最佳!

結果表明:

★煲湯應兼顧口感和營養, 一個半小時左右就足夠了;

★喝湯同時喫些肉,營養攝入更全面;

★如果湯裏要放蔬菜,要等湯煲好後放入蔬菜,軟爛即可,這樣有助於減少維生素的損失。

60℃的湯最“好喝”!

太燙的湯會造成我們食管與食管黏膜的損傷。一般在喝湯時,可以用手先感受一下碗的溫度,以不燙手爲適宜溫度。

專家提示:

★在家煲藥膳湯時,要根據自己身體,如:氣虛、血虛、陰虛等情況來選擇不同的食材,以達到最佳的滋補效果;

★在煲湯的方式上,最好是遵循“先武后文”,先用大火,再用小火,且不宜超過一個半小時;

★每天喝湯的量保持在一小碗最爲適宜(100-200毫升);

★因爲肉湯的嘌呤度較高,所以不建議中風的人羣食用。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