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不管怎麼樣,曹操殺呂伯奢與陳宮是沒有關係的。常言說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陳宮與曹操之間確實有着一段從蜜月到不共戴天的過程,這個過程雖然與呂伯奢之死沒有關係,卻令真實歷史上的陳宮爆發出了與《三國演義》中的陳宮一樣的情緒,那就是對曹操的憤怒與失望之情:。


《三國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卓孟德獻刀”講到,曹操因爲刺殺董卓被發現,開始逃亡,途中被中牟縣吏陳宮所救,二人開始共同逃亡。曹和陳到成皋投靠了曹父的結拜兄弟呂伯奢。呂伯奢出門打酒,結果曹操因爲多疑,殺了呂伯奢全家,並且在逃跑時把打酒歸來的呂伯奢一起殺死,還說了一句流傳千古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陳宮聽了曹操這句話,認爲他是狼心之徒,二人自此分道揚鑣。

裴松之爲《三國志··武帝紀》做的註解裏引用了三分資料,證實真實的歷史上,曹操確實殺了呂伯奢:

《魏書》曰: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爲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這三份資料中,《魏書》認爲呂伯奢一家確實要害曹操;《世語》認爲呂伯奢一家可能要害曹操;《雜記》認爲呂伯奢一家被曹操冤枉了。所以呂伯奢一家到底死得冤不冤,已經難以定論了,只是羅貫中爲了達到小說的效果,採信了《雜記》的說法,並且隨着《三國演義》影響力的擴大,曹操不仁不義的形象也廣爲流傳開。

但不管怎麼樣,曹操殺呂伯奢與陳宮是沒有關係的。

儘管殺呂伯奢與陳宮沒有關係,但《三國演義》裏有關曹操和陳宮二人的主線是沒有大問題,最初陳宮確實是曹操的一員部將,而且深得曹操信任。曹操父親曹嵩在徐州被殺,曹操第一次帶兵討伐徐州,就讓陳宮坐守後方(《三國志·呂布張邈傳》)。

這種關係,正是漢初劉邦和蕭何的關係;也是後來曹操陣營中荀彧擔任的角色;到了唐初,李淵在外指揮就派太子李建成鎮守後方;明太祖誰也信不過,通常是自己坐鎮大本營。


可見曹操對於陳宮的信任,是一種最高級別的。但是陳宮最後還是背叛了曹操,而且陳宮選擇與呂布這種名聲狼藉的人合作,只圖報仇不圖天下,其仇恨可見一斑,也確實差點弄死曹操:

布出兵戰,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陳亂,馳突火出,墜馬,燒左手掌。司馬樓異扶太祖上馬,遂引去。未至營止,諸將未與太祖相見,皆怖。太祖乃自力勞軍,令軍中促爲攻具,進復攻之,與布相守百餘日。蝗蟲起,百姓大餓,布糧食亦盡,各引去。

秋九月,太祖還鄄城。布到乘氏,爲其縣人李進所破,東屯山陽。於是紹使人說太祖,欲連和。太祖新失兗州,軍食盡,將許之。程昱止太祖,太祖從之。冬十月,太祖至東阿。(《三國志·武帝紀》)

到了曹操破呂布,抓了陳宮,陳宮告訴曹操“爲臣不忠,爲子不孝,死字分也”。曹操有心讓他活,陳宮表示:“請出就戮,以明軍法。”最後曹操哭了,而陳宮頭也不回。陳宮死後,曹操善待他的家人。(裴松之援引《典略》註解《三國志·呂布張邈傳》的內容)

從中不難發現,陳宮差點害死曹操,曹操卻依然善待陳宮。而陳宮則一心求死,大有與曹操不共戴天的怨怒之情。陳宮爲什麼會有這種感情呢?深仇大恨來自哪裏?

常言說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陳宮與曹操之間確實有着一段從蜜月到不共戴天的過程,這個過程雖然與呂伯奢之死沒有關係,卻令真實歷史上的陳宮爆發出了與《三國演義》中的陳宮一樣的情緒,那就是對曹操的憤怒與失望之情: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曹操起兵之初因爲基礎薄弱,又得不到好的機會,所以討伐董卓戰敗,隨後糧食喫完,新兵逃跑,曹操本人也九死一生,投靠袁紹成爲了東郡太守。


恰巧百萬黃巾軍此時攻打兗州並殺死了兗州刺史漢宗室劉岱,此時正是陳宮冒着生命危險憑藉個人才華,說服了正在與黃巾軍激烈交戰的以濟北相鮑信爲首的兗州各部,推舉曹操爲兗州刺史。隨後的大戰中鮑信等人身亡,兗州軍隊卻取得了勝利,曹操至此控制了兗州大批軍隊,並且俘虜了三十萬黃巾軍和一百多萬人口。自此生產能力提高,並且從三十萬青州兵中選出了名震天下的精銳“青州兵”。

陳宮對於曹操來說,可以說是事業貴人,爲他提供了真正的成就事業的“第一桶金”。

但是曹操擔任了兗州牧之後,居然殺死了陳宮好友名士邊讓。邊讓成名較早,享有美名,曾經以自己能力不行爲名拒絕了九江郡太守的任命,只是因爲不服曹操,不願意爲曹操效力,曹操就殺了邊讓。

陳琳在《討曹操檄》中就把邊讓之死當成曹操的罪惡之一:“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逸,以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

試想陳宮剛剛幫助曹操成爲兗州牧,羽翼豐滿後曹操居然濫殺無辜,陳宮自然會生出一種“我不殺邊讓,邊讓卻因我而死”的痛苦。陳宮當時選擇迎接名聲惡劣的呂布,顯然根本就懷揣了報復的心態,要與曹操幹到底了。

如此一來就可以理解陳宮爲什麼要與曹操作對,失敗後爲什麼執意赴死,這來自於對自己看走眼的悔恨,也來自於對自己朋友的愧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