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簽訂和平條約之後,項羽帶着八萬子弟兵準備回徐州,結果劉邦在張良的建議下撕毀和平協議,號令全國各地的漢軍和親漢軍勢力一起攻擊項羽,然後瓜分項羽的地盤。於是韓信來了,英布來了,彭越來了,該來的都來了,不該來的也來了,項羽好多屬下叛變了他,前來起義立功。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爲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這些楚人不僅是漢軍中投誠的楚人,還有楚軍中的楚人。歌聲是有傳染力的,尤其楚歌是家鄉的歌,一幫人跟着項羽南征北戰,一直沒有回家,現在忽然思鄉心切,再加上敗局已定,所以唱歌是情理之中的事。
或者有人說,楚軍中沒有軍令嗎。沒有上面下命令,誰敢半夜唱歌。這裏大家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局勢。此時楚軍兵敗如山倒,別說唱歌的,投降的都有,軍令已經鎮不住了。
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項羽也唱起了歌。項羽心說,人人都能唱,爲啥我不能唱。項羽不僅唱歌,還要美人伴舞。唱着唱着就哭了,大家跟着他一起哭。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別姬時。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
唱完歌之後,項羽就連夜帶着八百人跑路了。由於跑的特別隱蔽,第二天早上情報部門才發現此事,劉邦派騎兵統帥灌嬰帶五千騎兵追擊項羽。
項羽有八百人,劉邦派了五千人,這不是找死的節奏是什麼。在項羽面前,除了韓信,別人都是浮雲。這五千人根本不夠項羽打的。但是爲何項羽跑的只剩下一百人呢,因爲他已經被嚇破了膽,只顧着跑,根本不看身後追了多少人。
那麼劉邦爲啥不多派人去追呢,因爲項羽的八萬大軍還在垓下嚴陣以待呢。雖然說項羽跑路了,可是要和平接收這八萬人也是個不小的工程。這幫人都身經百戰,如果安撫不到位,還真不是鬧着玩的。所以劉邦只好親自坐鎮,只有他在才能鎮住手下這幫驕兵悍將。不會發生殺降和虐待俘虜的惡性事件。
這些人跟項羽打了多少年仗,可謂有血海深仇。好多人都是從秦地出來的,項羽曾經坑殺二十萬秦人,這幫人就是罪魁禍首。如果沒有嚴明的軍紀和強有力的領導坐鎮,後果不堪設想。
好多人都奇怪爲何劉邦不親自追擊項羽,這就是答案。他走不了,不敢脫身。比起親自帶人抓住項羽,安撫這些反正楚軍更爲迫切。可以說,項羽拋棄了八萬子弟兵,換來了自己的暫時安全,爲自己過江東爭取了時間。
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原爲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爲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臨死不忘吹牛逼。敗了就是敗了,敗軍之將不可言勇。漢軍爲何還有幾千人追着他,他卻只剩下二十八個。只因爲跑得太快,只顧自己跑,把弟兄們都丟了。真要這八百人一起跑,這幫人敢不敢追這麼緊都是問題。
我們這裏討論一個問題,虞姬那裏去了。書上並沒有說她自刎了。但是所有人都寧願相信她自殺了。爲什麼呢,都怕她落到劉邦手裏。我也就奇了怪了,項羽都不怕她落到劉邦手裏,咱們一幫講故事的,爲什麼就這麼耿耿於懷呢。
又不是咱們老婆好吧。
真實的歷史可能是,項羽跑路了,虞姬作爲項羽的代言人繼續留在軍營裏,安撫軍心。所以項羽跑了之後楚軍沒有大的動靜。要知道此時楚軍遍佈漢軍密探,一有風吹草動肯定會第一時間傳到劉邦大本營,怎麼會半夜跑了第二天天明才發現。
只有一個原因,虞姬當了項羽的替身,繼續以項羽的名義發號施令,讓大家以爲項羽還在軍中。直到第二天,好多人前去拜見項羽,開會決策下一步計劃,方纔發現項羽扔下女人和軍隊跑了。此時情報部門方纔把情報報到劉邦那裏,劉邦趕緊派最精銳的五千騎兵追擊。其實五千騎兵根本不夠項羽打的,但是能把他拖住。
只是他沒想到項羽這孫子早就被打破了膽,一路狂奔只剩下二十八個人。劉邦也就醉了。
虞姬最靠譜的歸宿應該是出了家,遁入了空門。當時沒有佛教,只能像張良一樣去當神仙。有人說如果虞姬落到劉邦手裏肯定名節不保,其實那時候的名節問題很淡泊。中國一直以來都是開放的社會,直到宋明之後纔有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之類謬論。照這麼說劉邦老婆被項羽抓了好幾年,劉邦後來就得把老婆挫骨揚灰不成。事實上劉邦照樣把呂后當做唯一的老婆,寵愛有加。
虞姬跟了劉邦咋地啦。不比死了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