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人類僅成功實施過兩次月球登陸任務,它們分別是嫦娥三號與四號,全部都出自中國航天手筆。除此之外還有以色列創世紀號登月飛船,以及印度的月船2號,這兩艘飛船已經全部折戟月球,就連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無人登月器都還在測試階段。

嫦娥四號着陸器

短短15年我們在深空探測領域從一張白紙到現在儼然已成探月先鋒力量,但國人大多對此並沒有太多直觀認知,而這就是我們與美國NASA之間的軟實力差距

每當NASA發起新的深空探測工程他們都會提前數年進行輿論宣傳,項目實施過程中更是及時發佈相關探測照片。絢爛奪目的星空照片、神祕孤寂的火星現場照吸引着一批又一批青年人獻身航天事業,爲了製作這些照片他們甚至不惜組建專業製圖團隊。

好奇號拍攝的火星照片

獲得輿論支持是發展航天事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助力,簡而言之就是要會講故事。我國航天近年來爲了彌補軟實力差距着實也做了不少工作,比如近日嫦娥四號地面應用系統團隊又發佈了一組高清照片,充分展示了我國探月新成就。就公佈的照片來看,不論視角亦或者清晰度美觀度都遠超阿波羅登月時代,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是人類月球照片的新標杆。

嫦娥四號着陸器拍攝的月表照片

嫦娥四號爲了順利抵達月背開展巡視探測工作攜帶了十幾臺相機,着陸器配置有降落相機、監視相機、地形地貌相機,它們可以在探測器飛行途中監視載荷運行狀況,監視相機還負責兩器分離成像,以輔助地面人員決策。玉兔二號月球車也攜帶有全景相機、避障相機、導航相機,這些相機在各司其職的同時也爲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地外星球體驗。

嫦娥四號着陸器有明顯傾斜角度

從公佈的照片中也可以感知嫦娥四號落月任務的險象環生,我們可以看到着陸器有一個很明顯的傾斜角度,這是因爲它降落在一個斜坡上,如果斜坡傾斜角度過大就會導致着陸器傾覆,後果不堪設想。

鵲橋中繼衛星拍攝地月合影

嫦娥四號相較於嫦娥三號登陸任務要複雜得多,首先爲了滿足月背通信需求先期發射了一顆部署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鵲橋數據中繼衛星,再就是嫦娥四號着陸區周邊高度落差極大,探測器抵達南極艾特肯盆地落區之前需要經過平均高度達4000米的高原地區,而馮卡門撞擊坑落區與之相比高度落差足足有6000米。

降落航線要求探測器需要在十幾分鍾內經歷20公里高度落差,還要將每秒1.7公里的速度降爲0,爲了規避高原山脈地面人員爲嫦娥四號設計了一條近乎90度的降落航線。

嫦娥四號降落航線

抵達馮卡門撞擊坑後嫦娥四號以垂直角度下降,緊接着就是挑戰落區附近密集分佈的撞擊坑,尤其是最後100米懸停轉自主避障階段,如果系統稍有偏差就會導致任務失敗。

嫦娥四號100米懸停避障

嫦娥四號之所以能夠完美降落靠的就是我國獨創的基於機器視覺的智能避障系統,這套系統配置有導航慣性測量單元、激光測距、光學成像、微波測距、激光三維成像一系列傳感器,它們探測的地形地貌數據匯聚在一起由計算機在第一時間判斷着陸點,爾後控制變推力與姿控發動機調整航向,最後在緩衝機構助力下實現軟着陸。

沒有誰可以隨隨便便成功,降落斜坡的嫦娥四號看似運氣不錯,而偶然的背後實則是必然,因爲我們的智能避障系統已經做到了極致,做到了世界領先,超越了人類此前任何一艘月球登陸飛船。

玉兔二號月球車

目前嫦娥四號着陸器與巡視器已經圓滿完成11個月晝工作期,並安全度過11個月夜期,正在執行第12個月晝工作期任務,不知不覺嫦娥四號又創造了一個新世界紀錄,將美國蘇聯甩在身後:自落月以來玉兔二號月球車在280度晝夜溫差環境下已經順利運行327天,超越蘇聯月球車1號的322天紀錄,成爲人類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

玉兔二號在撞擊坑邊緣轉向

嫦娥四號的功績遠遠不止於首登月背,因爲它初步構建了我國地月空間運輸系統,同時創造的一系列技術遺產還將用於其他星球登陸任務。

接下來我國還將在2020年、2023年、2024年、2026年分別發射嫦娥五號、嫦娥七號、嫦娥六號、嫦娥八號共4艘登月飛船,它們任務雖各不相同,但登陸系統卻明顯繼承了嫦娥四號。

火星一號着陸試驗

再有8個月時間我國還將發射一步實現“繞落巡火星”的火星一號,該飛船登陸系統採用的7500N變推力發動機,以及基於機器視覺系統的智能避障系統也是嫦娥四號的技術產物。

近日,英國皇家航空學會爲表彰嫦娥四號開創性探月功績,特授予該團隊本年度全球唯一團隊金獎,這是153年來的第一次。

玉兔二號月球車兩器互拍

回望153年前,那時的我們已經被堅船利炮打開國門,正在進行着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那時的人們怎麼也不會想到我們也可以創造出敢爲天下先的嫦娥四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