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身邊很多朋友都患了流感,我們該怎樣預防呢?

流感由什麼引起?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對人類危害較嚴重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按其核蛋白和基質蛋白分爲四個型別:甲型(A型)流感病毒(H1N1、H3N2亞型等)和乙型(B型)流感病毒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丙型(C型)流感病毒僅呈散發感染,丁型(D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豬、牛等且未發現人類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根據病毒表面的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的蛋白結構和基因特性,可分爲多種亞型。目前,發現的HA和NA分別有18個(H1-18)和11個(N1-11)亞型。

得了流感有哪些症狀?

流感一般表現爲急性起病、發熱(部分病例可出現高熱,達39~40℃),伴畏寒、寒戰、頭痛、肌肉、關節痠痛、極度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顏面潮紅,結膜輕度充血,也可有嘔吐、腹瀉等症狀。

輕症流感常與普通感冒表現相似,但其發熱和全身症狀更明顯。

重症病例可出現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休克、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等肺外表現及多種併發症。

怎麼判斷是否得了流感,診斷方法是什麼?

流感的症狀是臨牀常規診斷和治療的主要依據,如果出現發熱、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體疼痛、頭疼、寒顫、疲乏、腹瀉、嘔吐等症狀,可能患有流感。但由於流感的症狀、體徵缺乏特異性,易與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流感確診有賴於實驗室診斷,檢測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檢測、病毒分離培養、抗原檢測和血清學檢測。

得了流感要怎麼治療?

輕症感染者可自行居家隔離,保持房間通風。充分休息,多飲水,飲食應當易於消化和富有營養。同時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一旦出現持續高熱、伴有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神志改變、嚴重嘔吐與腹瀉等重症傾向,應及時就診。孕婦、兒童、老人以及慢性病患者感染流感後更容易產生重症,應當及早就診。

奧司他韋等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是流感的有效治療藥物,早期尤其是發病48小時之內應用抗流感病毒藥物能顯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發生率。抗病毒藥物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流感是通過什麼途徑傳播的?

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季節性流感的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

常見潛伏期爲1~4天(平均2天),從潛伏期末到發病的急性期都有傳染性。一般感染者在臨牀症狀出現前24~48小時即可排出病毒,排毒量在感染後0.5~1天顯著增加,在發病後24小時內達到高峯。

如何預防流感?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奧司他韋、扎那米韋、帕拉米韋等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有效治療藥物,早期尤其是發病48 h之內應用抗流感病毒藥物能顯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發生率。抗病毒藥物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此外,保持良好的個人的衛生習慣是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包括:勤洗手;在流感流行季節,儘量避免去人羣聚集場所;出現流感症狀後,咳嗽、打噴嚏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後洗手,儘量避免接觸摸眼睛、鼻或口。

家庭成員出現流感患者時,要儘量避免相互接觸,尤其是家中有老人與慢性病患者時。

當家長帶有流感症狀的患兒去醫院就診時,應同時做好患兒及自身的防護(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中出現流感樣病例時,患者應居家休息,減少疾病傳播。

如果自己得了流感,怎麼防止感染到別人?

日常注意事項:避免到人羣聚集的場所、避免相互接觸;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經常用肥皂和水洗手;對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進行消毒。

在家休息、儘量避免外出:在不應用退熱藥的情況下退熱至少24小時後方可外出,確需外出時要戴口罩,經常洗手防止接觸傳播。

哪些人容易得流感?

人羣對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具有高流感併發症風險的人羣有兒童、老人、孕婦、醫務人員、患有哮喘、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人羣。

季節性流感和流感大流行有什麼區別?

1.季節性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目前已知的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丁四種類型,引起季節性流行的是甲型(H1N1亞型和H3N2亞型)和乙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流感病毒。

2.流感大流行

是指當甲型流感病毒出現新亞型或舊亞型重現,人羣普遍缺乏相應免疫力,造成流感病毒在人羣中快速傳播,從而引起全球範圍內的廣泛流行。

兒童爲何更容易感染流感?

學校、幼兒園作爲人羣密集區域,常有學生集體感染流感的現象,兒童更容易感染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校、托幼機構爲集體場所,兒童在集體場所中聚集、接觸密切,一旦有流感病例,很容易就導致疾病的傳播,出現更多病例;

第二,兒童自然感染流感病毒或疫苗接種少,體內預存免疫弱,對流感病毒的交叉保護作用較弱;

第三,兒童自身呼吸道較成人可能沒那麼發育健全,且自身免疫系統處於發育狀態,容易受到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侵襲並出現症狀;

第四,兒童的個人衛生習慣也不太良好,不能完全做到咳嗽遮住口鼻、勤洗手等,造成疾病傳播風險加大。

來 源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