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美股頻頻閃崩、技術破位在即,再加上特朗普在財政赤字惡化的壓力下還大搞財政刺激,機構紛紛感嘆——看來美股熬不到九週年了,熊市快來了。

  然而到了下半年,美股一騎絕塵,近期華爾街大行率先公佈的業績更是亮瞎眼,相反去年笑傲江湖的新興市場卻一片狼藉。這究竟是怎麼了?

  估值再高也擋不住業績好

  二季度的市場表現還是比較給力的。和第一季度相比,美股大市的波動性逐漸趨於平緩,恐慌指數VIX從20降低到16,標普500指數每個月的回報都是正的回報,最終錄得上漲2.95%。

  即使是特朗普政府在6月18日對貿易摩擦的強勢表態,也只是在當天給市場帶來了大約1%的跌幅,顯示投資人逐漸開始適應白宮的嘴炮表演,更加務實地注重實際的公司業績,已經不再像三四月份一樣簡單地受到特朗普推特的情緒影響。

  股價由兩大因素決定,一是估值,二是盈利。在美聯儲持續加息的過程中,估值逐步受到壓縮,但在美國經濟不斷走強以及稅改的助力下,盈利擴張的速度似乎更快。

  從目前已經公佈的美股財務季報來看,美國公司的業績依然強勁。標普500指數公司的第一季度每股收益高達36.43美元,又創歷史新高,是9年前本輪牛市啓動時候的3倍多(2009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10.11美元),第二季度的預期收益是38美元,2018年全年的預期收益將是157美元。

  在這背後,強勁的美國經濟是後盾。今年上半年,美國平均每月新增就業達到21.5萬人,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2017年的平均值,失業率也接近歷史最低水平(4%)。機構普遍認爲,儘管6月美國失業率從此前的3.8%回升到4%,但其實勞動參與率也在上升。同時,美國6月CPI同比上升2.9%,創2012年2月來最大增幅。

  

  最新數據顯示,二季度的增幅大大強於一季度,這主要緣於幾大因素:首先是就業增長強勁,再來是稅後收入上升,且家庭部門的樂觀情緒提升了近幾個月的消費支出水平,同時企業投資持續健康增長,其他國家的經濟表現也提振了美國的出口和製造業。

  美聯儲預計,未來幾年這一勢頭仍不會改變,就業市場會維持強勁,通脹會維持在2%附近。這一判斷也反映了幾個因素,即利率、金融條件整體還比較寬鬆,有利於增長;其次,金融系統較危機前更爲強勁,更能夠滿足家庭、企業的信貸需求;第三,聯邦稅、支出政策可能會持續支持經濟擴展;此外,經濟增長前景大致保持穩健。

  機構仍然超配三大板塊

  就下半年而言,由於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仍可能打擊新興市場,且美國經濟強度相對較強,機構仍然超配美股,而且金融、IT、能源成了機構眼中最爲看好的三大板塊,週期性、盈利確定性等都是主要原因。

  就金融而言,華爾街有句老話——牛市終結前總是金融領漲。這一次也不會例外。

  也有策略師對筆者提及,每個經濟週期的末期就是漲金融,因爲在央行開始降息之前都是加息,加息有利於金融板塊,因此銀行可以獲得更大的息差和更高的債券收益。即使特朗普當選以來,金融股已經錄得很大漲幅,但與歷史估值相比仍是低估的。

  此外,近期美國銀行都紛紛通過了壓力測試,銀行業擁有足夠的資本,能夠抵禦一場重大衰退。被抽樣的美國銀行提高了股息和股票回購。在貸款強勁增長、非利息收入增長以及受益於美國利率不斷上升的背景下,金融業仍是在美國青睞的領域之一。

  

  同時,2018年美國GDP增速有望達到2.9%,不良貸款仍然維持結構性下行,失業率持續下行至低點,這都支持貸款增長。

  就盈利預期來看,金融股被視爲美國減稅最大的受益者,因爲其此前的實際稅率一般高於其他企業。分析師可能會調整盈利預測,對於2018年金融股的共識盈利預測當前爲29%,而標普500整體爲20%。目前,金融板塊估值仍具吸引力,2018年PB爲1.5倍。

  對於科技板塊,儘管去年開始就被頻頻唱空,高估值則是衆矢之的。然而,明確的高盈利增長預期仍然是科技股跑贏的底氣。

  年初至今,亞馬遜漲幅高達45%,遙遙領先一衆科技股。標普500科技板塊漲幅10%,紐交所FANG+漲幅30%,相比之下標普500漲幅僅不足3%。可見,科技股貢獻了今年絕大部分美股漲幅。

  機構預計,美國科技股未來12個月將跑贏MSCI美國指數。原因在於,美國稅改會導致股票回購、併購加速。

  2018年下半年,“向確定性要收益”成了大型機構的主要策略,而科技股的盈利確定性也十分清晰,2018年共識盈利增速爲13%,超出長期平均11%。美國科技板塊內,機構更青睞互聯網/軟件相對硬件的走勢,並認爲雲、人工智能、物聯網是2018年板塊的引擎。

  此外,能源股也受到青睞。在油價不斷創新高的同時,全球商業原油庫存降至2014年底水平,能源股持續向好的前景似乎不言自明,機構預計2018年能源板塊資本支出將同步上升14%,利好美國能源行業。2018年能源板塊共識盈利增速爲97%,長期均值爲24%;估值倍數爲20倍,並未偏離長期均值。

  

  剔除減稅效應仍存隱憂

  年初多數機構押注新興市場走俏,然而4月開始,美元快速走強、貿易摩擦持續,這導致資金持續流出;另一方面,美股企業盈利大超預期,稅改下公司的資本支出(CAPEX)動力遠高於此前的設想,爲此資金開始重新追逐確定性更高的美股。

  稅改可謂功不可沒,大大延長了美國經濟擴張週期的時間。但剔除稅改效應後,究竟真實的水平如何呢?貿易摩擦難道真的不會令美股受到衝擊?

  眼下,二季度財報季剛剛拉開帷幕,銀行業往往都首當其衝。

  具體來看,在超預期交易收入和貸款需求增加的推動下,摩根大通錄得史上最強二季度利潤表現,淨利潤同比增長18.3%至83.2億美元,增速遠超預期的9.4%。

  花旗銀行二財季淨利潤同比增長16%至44.9億美元,每股收益同比增長27%。美國銀行二財季淨利潤同比增長33%,報67.84億美元;每股收益爲63美分,超過分析師預期的57美分。

  然而,剔除減稅影響後,盈利似乎有些“面目全非”。如果剔除特朗普稅改的影響,二季度華爾街六大投行的淨利潤將接近於零增長,而不是市場預期的14%。

  具體來看,二季度,美國銀行淨利潤增長33%至67.84億美元,超預期的淨利潤增長令投資者雀躍,但事實上86%的淨利潤增長來自稅率降低20%的影響。如果剔除減稅因素,二季度美銀淨利潤僅增4.6%。雖然美銀聲稱二季度其消費者借貸業務強勁,但該業務營收也只增長了3%。

  其實富國銀行也是如此。二季度該行淨利潤同比下滑12%(5.27億美元),若剔除減稅影響,二季度該行淨利潤可能同比下滑近7億美元。

  此外,高盛受惠於公司投資銀行業務的強勁表現,公司交出9年來最爲強勁的二季度財報,季度利潤同比大漲44%。但與一季度相比,環比下跌6%。財報公佈當日,高盛股價盤中竟一度下跌2%,創下6月25以來日內最大跌幅。分析師認爲,高盛的投資銀行業務表現不錯,但其他收入的表現難以持續。強勁的投資管理費增長難以持續,本季度的表現主要來自於獎勵費(同比上漲290%)。

  

  其實,放眼全行業來看,特朗普稅減給企業帶來大量現金,推動二季度美國上市公司進行了4366億美元股票回購,規模不僅刷新歷史新高,還較今年一季度創紀錄的2421億美元接近翻倍。

  風險還在於,與歐洲和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不同,美股尚未充分計入貿易摩擦的風險。

  瑞銀認爲,在貿易摩擦風險升級的情況下,預計標普500指數會下挫10%至2500點,對營收造成6%的打擊,並造成估值收縮,這主要是因爲宏觀波動率上升、生產率下降;在“貿易戰”全面爆發的情景下,標普500指數可能存在21%的下行風險,即最低至2200點,營收下降15%。

  至今,美股牛市已經九年半,標普500指數從當年危機666點的低點一路攀升至2800點附近,究竟牛市還有沒有第十年、第十一年,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