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啓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隨着《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等影視劇的熱播,乾隆、劉墉、紀昀(字曉嵐)、和珅成爲最家喻戶曉的清朝歷史人物。
影視劇中的四人,乾隆永遠是高高在上的皇上,和珅永遠是阿諛奉承的貪官,而劉墉和紀曉嵐人設相似,專門負責整蠱捉弄和珅,使其洋相百出、喫盡苦頭。
但真實歷史中,乾隆還是那個風流多情、附庸風雅的乾隆,但劉墉、紀昀、和珅,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卻與影視劇中塑造的形象相去甚遠。以下,我們就來具體說一說。
(紀曉嵐與和珅劇照)
《宰相劉羅鍋》中的劉墉賢能廉潔、剛正不阿,《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紀昀風趣幽默、機智果敢,他們被刻畫成正義的化身,與大貪官和珅針鋒相對、勢不兩立。但真實歷史中的劉墉和紀昀,則是既沒能力也沒膽量與和珅鬥。
沒能力是因爲三者的朝中地位不可同日而語。劉墉、和珅官至正一品,紀昀官至從一品,雖然都是一品官,含金量卻有天壤之別,論實權,劉墉和紀昀加在一起也不及和珅分毫,和珅雖然比劉墉和紀昀年輕了將近30歲,但他得勢之時,後二者一直被排除在覈心權力層之外。縱然有短暫共事,和珅也是劉墉和紀曉嵐的頂頭上司。比如編修《四庫全書》期間,和珅曾任正總裁官(一把手),劉墉曾任副總裁官(二把手),而紀昀則是總纂官(項目經理),是具體負責幹活的。
沒膽量的意思是,無論劉墉還是紀昀,都不像電視劇中塑造得那麼般完美無瑕、嫉惡如仇,面對權勢熏天的大貪官和珅,真實歷史中的他們並未以身試險、挑戰權威,而是選擇敬而遠之、明哲保身。甚至可以說,他們的關係並不算差。
(劉墉與和珅劇照)
和珅倒臺後,嘉慶皇帝決意將他處以凌遲極刑,是劉墉建議賜其自盡,保留全屍。劉墉此舉的初衷,固然是出於穩定時局的考慮,但其中也有他對和珅的昔日情分在。和珅貪歸貪,但平心而論,他得勢時對同僚還是不錯的。而相對於劉墉與和珅的泛泛之交,紀曉嵐與和珅的關係甚至更親密一些,紀曉嵐是當朝第一才子,和珅是當朝第一權臣,從史料的蛛絲馬跡中可知 ,二人長期相安無事,甚至有相互幫助的記載。
朝鮮書狀官徐有聞曾言:“和珅專權數十年,內外諸臣,無不趨走,惟王傑、劉墉、董誥、朱珪、紀昀、鐵保、玉保等諸人,終不依附。”從中可見,在極少數不肯依附和珅的官員名單中,劉墉和紀昀赫然在列,二者雖然不敢與和珅正面對抗,但至少選擇了獨善其身,不同流合污,這在當時的情形下,已經實屬不易。
(劉墉畫像)
再說說劉墉與紀昀的關係。劉墉與紀昀年齡相仿、趣味相投,都是典型的文人官員,所以真實歷史中的二人,是朋友,更是知音。據同朝爲官的索綽絡·英和在《恩福堂筆記》記載,紀昀與劉墉關係極好 。紀昀擅長詩文,金庸擅長書法,所以每當紀昀有佳作問世,便去請劉墉代爲書寫,對此,二者都樂在其中。
另外,劉墉與紀昀都有收藏硯臺的愛好,二人得了好硯,經常相互贈送,因此留下不少歷史佳話。
(紀曉嵐畫像)
嘉慶八年(1803),84歲的劉墉送給80歲的紀昀一方寶硯,紀昀欣然接受後卻說:“劉墉送我一方硯,因爲上面刻有“鶴山”(南宋理學家魏了翁,字鶴山),就說是宋代的古董,我卻不以爲然。”劉墉得知後,申辯說:“若是冒牌貨,肯定要說是蘇黃米蔡(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北宋書法四大家)之物,又怎麼會提不知名的魏了翁呢?”紀昀覺得劉墉說得有道理,便改變了自己的原有想法。
次年,劉墉在去世前將最後一塊寶硯送給了紀昀,紀昀在硯上題詞曰:“餘與石庵(劉墉,號石庵)皆好蓄硯,每互相贈送。亦互相攘奪,雖至愛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爲意也。太平卿相,不以聲色貨利相矜,而惟以此事爲笑樂,殆亦後來之佳話歟?”不難看出,他們二人雖然經常鬥嘴,甚至相互搶奪心愛寶硯,但一直視對方爲畢生知己。
不久之後,劉墉與紀昀相繼高壽病故,唯有承載二者生前情誼的硯臺不朽。
參考資料:《清史稿》、《恩福堂筆記》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