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許,是老白茶當中的棗香,與蒸紅棗的香氣,都是由蒸汽蒸出來的,它們生成與傳遞的方式如此相似,從而生成了通感吧。其實,老白茶裏的棗香,跟煮紅棗的香氣,還差着一段距離。

五一節,難得的是個多雲天氣。

是我們南國地區,難得的不冷不熱的,風清雲淡的,初夏時節。

去年查天氣的時候,資料顯示,今年是閏四月。閏四月,就是有兩個四月份的意思。

也就是說,2020年會有兩個四月的氣候,五月也如同四月一般,清爽宜人。

四月是什麼天氣呢?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人間四月天,是最經常被謳歌的季節。

然而,前幾天的天氣,直接讓我們感受到了六月的熾熱。

那幾天的正午,居然有了溽暑的感覺。

那種悶到發汗的夏意。

是了,初夏即將要無遮無掩地來了。

夏季在我眼中,是無休無止的考試,是躲在空調房間裏試茶,是靜夜時分歸家的蟲鳴,是同一片夜幕下,另外一個人也在看的璀璨星辰。

是長裙、防曬霜、仙草凍、白牡丹和老銀針的愜意時光。

憶起某次,有茶友來聊,說,他喝的老銀針裏有棗香。

關於棗香,真是有太多的謠言了。

今天,就來詳細分說一下吧。

問題一春白茶和秋白茶,誰更容易生成棗香?

春白茶,是春天採摘的白茶茶青,採摘下來之後,加工製作而成的白茶。

秋白茶,是秋天採摘下來的白茶茶青,加工製作而成的白茶。

春白茶與秋白茶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們的生長季節不同,生髮在不同的氣候。

而這不同的氣候條件,則賦予了它們不同的芳香物質,不同的營養物質,以及不同的色素。

當然,生長時期不同的氣候條件,帶給春白茶與秋白茶最大的影響,是身體結構不同。

春白茶芽頭飽滿,而秋白茶芽頭細瘦。春白茶(除白毫銀針外)葉片窄長,葉背亦密佈白毫。秋白茶不產銀針,葉片寬大,梗更粗而長。

更重要的是顏色。

春白茶大多呈綠白二色,是春光明媚的草長鶯飛。而秋白茶大多呈五彩色,是秋高氣爽的層林盡染。

如同阿朱與阿碧,同生長於姑蘇慕容家,卻性格迥異,結局大有不同。

有了這些先天條件的差別,春白茶與秋白茶製成之後,在香氣與滋味的呈現上,便有了巨大的,根本性的差異。

春白茶蘅芷清芬,花香清鬱。秋白茶鮮妍亮麗,婀娜多姿。

它們陳化經年之後,還會生成一種大家都喜歡的香氣——棗香。

那麼,它們二者,誰更容易生成棗香呢?

當然是秋白茶。

經過多年的實踐檢驗與觀察,我們發現,老白茶當中棗香的生成,與茶葉葉片當中的果膠的多少,有明顯的關係。與白茶的茶梗的多少,更加有緊密聯繫。

秋白茶,葉片厚實,寬大,蠟質層厚,且茶梗粗壯硬挺,含有較粗的纖維。

這一切,都是生成棗香的天然土壤。

當然,秋白茶還需壓餅。若是散茶,那生成棗香的機率,比中五百萬大獎還低。

問題二白茶餅和散白茶存久了都會有棗香嗎?

白茶餅和散白茶,就像是一個人的不同人生階段。

散白茶,就是人的青少年時期。

天真無邪,單純無知,懵懂稚嫩。像是金老筆下的那些永恆的少女角色們:雙兒、小昭、沐劍屏、溫青青、曾柔......

白茶餅,就是人的成年時期。

成熟穩重,通曉世情,懂得取捨。像是金老筆下的另一類女子:任盈盈、焦宛兒、殷素素、何紅藥、霍青桐......

在散白茶與白茶餅之間,是蒸軟、包揉、壓制定型、烘乾,是再一次的從溼到乾的操作。

從此,白茶成熟了。

白茶餅是散白茶迅速成熟後的樣子。

它擁有花香,毫香,藥香,棗香,竹葉香等多種香氣。

毫香與花香,是一種清新的,清鬱的,鮮嫩的香氣,它大量出現在散白茶身上,也會以潤物細無聲的清淡姿態,出現在白茶餅的身上。

藥香,是一種沉鬱的香氣,它會以草藥香的形式,出現在散白茶身上。也會以當歸等根莖類中藥香的形式,出現在白茶餅身上。

而棗香,它是一種果香,是發酵之後方纔形成的一種氣味。

是植物細胞被破壁之後,細胞中的汁液大量釋放之後,與空氣中的氧分子發生化學反應之後,纔會生成的香氣。

這種香氣,又如何會出現在沒有破壁經歷的,白壁無瑕的散白茶身上呢?

就像沒有遇到乾隆之前的喀絲麗,她天真單純,只是父母兄姐羽翼呵護之下成長起來的小仙女。

隨心所欲地生活,戀愛。

直到乾隆把她抓進了宮,才一夜之間長大。懂得隱忍,懂得愛憎,懂得捨身取義。

生活磨礪,使一個少女成熟。是好事,但,怎麼覺得那麼心酸呢?

問題三:白茶生成棗香需要花多少時間?

要論一個人成熟,需要花多長時間,這個問題很難答。

成熟與否,成熟的所需的時長,要因人而異。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生活在貧困家庭的孩子,老早就看到了這個世界醜惡與陰暗的一面,他們很小,就成熟了。

富裕家庭的孩子,成熟晚。從小生活在各種呵護當中,生活在溫室裏,他們能看到的世界,是父母家人營造出來的,那個童話中的小木屋。

白茶餅要生成棗香,所需要的時間,同樣,要因茶而異。

有些白茶餅,產區好,工藝好,儲存良好,品種合格,儲存兩三年,生成棗香也是很正常的。

而有些白茶餅,產區不好,工藝不佳,儲存條件更是差,品種嘛,可能還不是白茶的品種,這種茶餅,儲存兩三年,要想生成棗香,怕是沒那麼容易。

那再存下去呢?比如儲存個十來年,會生成棗香麼?

恕我直言,就算再儲存一百年,品質不好的白茶餅,它就是不會生成棗香。

它頂多生成蜜餞味——發酵後的,水果蜜餞的味道,比如福州的永泰李幹。

那是一種極似棗香的氣味,一般人,沒喝過真正好、帶棗香的老白茶的茶友,必定被帶偏,認爲這就是棗香了。

其實,它只是蜜餞香,是白茶被渥堆和加重發酵之後的產物。

與溫暖乾爽的棗香,還差着一條銀河系的距離。

問題四:棗香是煮紅棗的香氣嗎?

我們南國是不產棗的。

北方棗多。

所以,一說到棗香,北方的茶友通常很激動,哈,棗香,我熟悉得很,不就是紅棗的香氣嗎?

接下來是一大堆的關於煮紅棗的描述,天花亂墜,說得村姑陳直想買一斤紅棗回來煮銀耳湯喝。

其實,老白茶裏的棗香,跟煮紅棗的香氣,還差着一段距離。

村姑陳第一次在老白茶餅裏喝到棗香,是在馬來餅裏,那塊出口馬來西亞的壽眉餅。

粗枝大葉,梗粗得能當耳挖子。

就是這樣一塊看起來等級不怎麼高的壽眉餅裏,喝出了濃濃的棗香。

是一股曬乾的紅棗,放蒸籠上蒸熟後,剝皮喫棗時的那股香味。溫暖,乾燥,撫慰人心。

對了,是蒸紅棗皮的味道。

第二次喝到棗香,是在2013年的壽眉餅《棗紅》裏。

那股棗香,籠罩在鼻間,像是在喫一籠剛出鍋的,加了紅棗泥做出來的蒸發糕的味道。

看吧,村姑陳最初的兩次關於棗香的記憶,都跟蒸紅棗的香氣,隱祕關聯。

也許,是老白茶當中的棗香,與蒸紅棗的香氣,都是由蒸汽蒸出來的,它們生成與傳遞的方式如此相似,從而生成了通感吧。

並且,煮紅棗的香氣,過於濃郁,過於甜膩,反倒是蒸紅棗的香氣,輕快,活潑,溫馨。

更符合茶湯氤氳的感覺。

問題五:棗香是不是好白茶的標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江湖上喝老白茶的人,都開始追逐棗香了。

好像買了一餅老白茶,沒有棗香,就不是好茶一樣。

就像現在的女孩兒,沒有去李佳琦的直播間買一隻口紅,就彷彿不是時尚人士一般。

其實,有一些產區好,工藝好,儲存好的老白茶餅,它就是沒有棗香的,就算有,氣味也很淡,被濃郁的藥香給蓋住了,不細細分辨,幾乎聞不出來。

比如《崢嶸》,以及早就封箱的2013年的《紅藥》。

當然《半生緣》就是濃郁的棗香。

《紅藥》和《崢嶸》,是S師傅親自制作的幹茶,親自監工壓的餅。

並且《崢嶸》還是村姑陳自訂的一批散茶所壓,2016年的國慶節,誕生了它。

所以,有沒有棗香,並不是老白茶唯一的標杆,也不是好白茶唯一的標誌。

有棗香,那固然好。沒有棗香,也不要太遺憾。

白茶的香氣有那麼多種,各種香氣都有自己的美,自己的粉絲羣體。一出場就斷貨的荒野冬片,就沒有棗香,只憑借一股薄荷香,便也收穫了大批愛寵。

可見,有沒有棗香,真的不是特別重要。

只要香氣有層次,香型豐富多樣,沖泡時香氣有各種變化,湯感亦稠滑,有漿感,有內容,飽滿,那就是一餅好白茶。

相反,那種傻傻地只有一種香型的老白茶餅,就算它有棗香,也不是一款好茶。

層次如此單一,內質如此單調,怎麼可能是一餅好茶?

哄人罷了。

【後記】

走筆如飛,日已偏西。

魚鱗狀的雲,染着晚霞傾灑在天際,頗有點“天際識歸舟”的意趣。

關於棗香的這回書,算是講完了。

明日,再起新的一節。

下一回,咱們就講一講今年的新白茶,那些芳草斜陽下的精靈般的存在。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