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衛寧在《老中醫》拍攝現場指導馮遠征。

  《老中醫》拍攝現場

  《愛情的邊疆》

  毛衛寧導演代表作品

  電視劇:《誓言無聲》2002年、電視劇《十送紅軍》2014年、電視劇《平凡的世界》2015年、電視劇《愛情的邊疆》2017年、電視劇《老中醫》2019年

  新作:電視劇《你是我的城池營壘》(監製)、電視劇《功勳》(單元導演)

  毛衛寧是導演中的資深球迷,他曾經爲了看球買了幾臺電視機,連續幾夜都不睡覺。他曾經很難想象,生活如果沒有球賽會怎樣。然而疫情讓所有行業被迫按下暫停鍵。足球、電影,這些他認爲不可或缺的東西全部被抽離,但,生活依然在有序地繼續着。他利用在家休息的三個月看了一套十幾本的《理想國》,反覆回看經典老片,從中獲得心靈的彌補和給養。

  突然就讓我過上了“想要的生活”

  1月21日毛衛寧監製的電視劇《你是我的城池營壘》在四川正式殺青。按照原計劃該劇會拍到春節後,但爲了讓演職人員回家過年,劇組緊趕慢趕了近半個月,“現在想來我們還是比較幸運。”毛衛寧坦言。

  從疫情暴發至今,毛衛寧已經在家休息了近三個月。這是近兩年他唯一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期間他參與了兩次視頻會議,同時與困在湖北的編劇李修文(湖北作協主席)通過微信的方式推進《功勳》的劇本。除此之外,毛衛寧拋開社交、應酬和外界的一切叨擾,迴歸了白天睡覺,下午起牀喫飯,晚上看電影、看書的“顛倒作息”。

  “這是我一直想要的生活。”毛衛寧笑稱。近兩年工作節奏的加快,無論是看書還是欣賞電影都帶有“功利性”。例如在拍攝《愛情的邊疆》前,毛衛寧翻閱了很多上世紀中俄關系的作品,以及與情感相關的影片;拍攝《老中醫》時,毛衛寧又將全部時間深扎於中醫領域。“我特別希望在安靜狀態下,單純地去看看書,看看電影。白天你要扮演很多角色,看朋友圈,有信息、電話讓你分心,只有晚上完全沒人打擾,你能夠純粹地享受這個世界。以前完全辦不到。”

  “疫情令全世界被封閉,但實際上我們又何嘗不是有機會自我感悟。這也是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中,我們從前不太敢想的事情。”

  影視行業不會再把自己過於當回事

  2003年非典暴發時,毛衛寧正在拍攝電視劇《梅花檔案》。相同的萬幸,直到該劇殺青,非典疫情才嚴重到必須要隔離的階段;但不同的是,非典對影視行業的影響並不大。彼時影視產業尚處於初級規模,作品數量不多,市場壓力較小,運轉速度也沒有當下迅猛。而如今這個行業比十七年前擴大了幾十倍,從業人員越來越多,影視作品、演員也通過各種方式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這也導致這個行業過於把自己當回事了。”毛衛寧比喻稱,自己是資深球迷,曾經爲了看球買了幾臺電視機,連續幾夜都不睡覺。他曾經很難想象,生活如果沒有球賽會怎樣。然而疫情讓足球、電影,這些他認爲不可或缺的東西全部被抽離,但生活竟依然有序地繼續着。這種現象有利於影視行業反思自己的作用和地位,相信疫情結束後,影視行業不會再把自己過於當回事。

  至於疫情結束之後的作品,毛衛寧坦言,自己在短時間內或許不會考慮創作抗疫故事,疫情背後可挖掘的內容仍需更好地沉澱和反思。但疫情確實會令一部分創作者產生新的創作課題,“畢竟這段生活給了全世界人太多新的生活體驗和生活感悟,會一定程度反映到未來我們表現生活的創作當中。”

  感悟

  毛衛寧坦言,近些年影視產業過於浮躁不安,資本介入作品後出現不少粗製濫造。現在疫情讓所有人不得不停下腳步,資本會雪上加霜,但卻利於創作者冷靜。“演員不用急功近利,不用忙碌到軋好幾個戲,觀衆沒有你的戲看也沒問題。我相信迴歸正常後大家會更珍惜這個行業,懂得沉澱自己。”

  疫情期間,毛衛寧讀完了一套十幾本書的《理想國》,這套書他塵封了許久,一直等待着暢快淋漓地讀完。他也回顧了很多經典電影,例如《教父》《愛爾蘭人》以及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的其他老片。過去他總會抓緊時間分析、觀察導演的拍攝手法,演員的表演技巧,但此次有了更多的時間,他通過反覆欣賞,迴歸了對作品的思想性、對人性的表現的挖掘。

  ——毛衛寧談近期閱讀和觀影

  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赫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