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各大梟雄爭奪的不僅是土地、糧草,最爲重要的還是人,尤其是人才的爭鬥。如果說袁紹之所以稱雄靠的是自己家族“四世三公”的門第,曹操之所以稱霸靠的是自己起義多年來的資歷,那麼劉備從一個織草鞋的成長爲能和曹操並列的梟雄,靠的就是他出色的招攬人才手段。劉備曾經說過自己招攬人才的方式,與曹操剛好相反,史料記載他說“操以急,我以緩;操以暴,我以仁;凡每每與之相反,遂能如願也。”

作爲自稱“仁德”的豪強,他可以爲了請諸葛亮出山,放下自己身爲一方勢力老大的派頭,三顧茅廬等候孔明;他也可以在趙雲七進七出長坂坡救出阿斗時,第一反應是把自己的兒子扔地上,指着完全不懂事的小孩子大罵:“爲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在三國時期,可以說再沒有會比劉備收買人心的主公了,甚至連馬超這種刺頭,都在他手下老老實實地盤着。但也有一個人才,不僅識破了劉備的“僞仁德”,甚至在劉備對他表示遺憾不能再共事時,藉口自己母親生病要回家趕緊溜了。

這個人就是田豫,他最開始投奔的是公孫瓚,後來換了劉備這個領導,等到他下一次名揚天下時,已經是出現在曹操麾下了。在《三國演義》中,憑藉一聲吼勸退千軍萬馬的只有張飛一人,但在真實的歷史上,只有田豫能憑自己一人,喝退來犯的敵人。當他在公孫瓚手下做事時,叛將王門前來進攻他駐守的東州,身爲東州縣令的他直接站在城牆上,怒斥背叛王門背叛主公,犯上作亂,直把王門講得滿臉羞愧,灰溜溜離開。

田豫此人爲何在《三國演義》中沒有出現,除了因爲他是劉備招攬不到的人才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基本上是和西北的胡人戰鬥,幾乎不出現在吳、蜀、魏三國的主戰場。瞭解諸葛亮“三分天下”的都知道,曹魏主要佔據長江以北,雖然有政治經濟中心、人口等優勢,但它最大的隱患就在於北疆作亂的胡人,一旦與南方的吳、蜀同盟形成掎角之勢,曹魏也難以抵擋。

田豫駐守西北,率領數百精兵衝進胡人的營帳中,當着胡人面把他們首領骨進斬殺,並且他還經常挑撥胡人部落之間的關係,讓他們不能成氣候。正是因爲後方有他的鎮守,曹操在前方作戰才能後顧無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