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唐朝的诸多功臣中,有很多人都是出自关陇贵族,比如凌烟阁排名第一的长孙无忌,其父为隋朝的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其母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的同母兄,家族背景甚是强大。所以这样看来,只要是这些功臣没有谋反的意向,或者是意向不明显,那么李世民是不会轻易就除掉这些功臣的,因为一旦激怒了关陇军事贵族,那么很可能就会造成国家的动荡。

说起朱元璋和李世民,想必大家都陌生了,前者是大明帝国的开国君主,后者则是唐朝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唐帝国的第二任皇帝。虽然相对于朱元璋来说,李世民并非是开国皇帝,但是其功绩一点也不比朱元璋差。最重要的是,两人在对待开国功臣的时候,其做法大有不同。

对于朱元璋,我们都知道他在晚年的时候高举屠刀,将几乎所有的开国功臣都给清洗干净,其残暴程度可想而知。而李世民在经过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之后,其对待功臣却是各种封官许愿,恩宠不断,君臣和睦相处,甚至还专门为表彰这些功臣的功绩而修建了“凌烟阁”,因此在历史上还有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说。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为何李世民没有像朱元璋那样大杀功臣呢?在笔者看来有如下两点原因!

首先来说,朱元璋之所以大杀功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担心日后这些功臣居功自傲,难以管束,怕威胁到自己的皇权统治,于是才大杀功臣。但是对于李世民来说,他本身是不惧怕这些功臣的,相对于自己的父皇李渊来说,李世民有着更强的政治手腕,在对待自己的亲兄弟尚且如此,哪怕真有那么几个功臣挑事儿,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此外,老朱大杀功臣的原因之一,还是因为太子朱标的去世。倘若朱标还在世的话,那么其威望便能很好地镇压住这些功臣,特别是蓝玉,但朱标一死,太孙朱允炆德薄才浅,很难镇压住这些所谓的功臣,因此朱元璋必须在自己驾崩之前,就为朱允炆铺平道路,因而也才有了后来蓝玉等冤案。

但是相比之下的李世民就不一样了,李世民本身在世的时间很长,这些功臣中除了尉迟敬德、程咬金等人得以长寿之外,其余大部分功臣都先李世民而去。而这些长寿的功臣对自己儿子皇位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的。再者来说,这些功臣大都年迈体衰,自然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
因此对于李世民来说,自然就不用将他们都给除掉了!况且李世民还给了他们极为丰厚的待遇,在这样极为丰厚的恩宠之下,功臣们如果还要谋反的话,那真的是不知好歹了!

朱元璋起家得益于淮西集团的帮助,这是一支存在于元末时期的强大力量,同时也是朱元璋赖以建立明朝、统一南北的核心力量,其主要代表人物为徐达、蓝玉、李善长等人。但是随着明朝的建立,这些人开始居功自傲,难以管理。
不过这些人大都是平民出生,且无强大的身世背景,即便淮西集团军功显赫,但是朱元璋除掉他们,则不至于对明王朝的统治造成太大的影响,反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可以稳固中央集权的统治。

但是唐朝则不同了,唐朝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而隋唐两朝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关系,而且还是家族关系——李渊的生母和杨坚的生母是亲姐妹,因此这样算来的话,李渊和杨坚则是表兄弟。所以隋唐两朝的演变则可以看作是一场家族内部的火拼!既然是家族内部的火拼,那么其国家形制也基本上相同了。
而我们也知道,隋唐两朝的起家,所依靠的是关陇贵族,隋文帝如此,唐高祖及太宗更是如此。在唐朝的诸多功臣中,有很多人都是出自关陇贵族,比如凌烟阁排名第一的长孙无忌,其父为隋朝的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其母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的同母兄,家族背景甚是强大。

因此,如果唐朝没有关陇贵族的支持,那么能不能建立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皇帝与关陇贵族的政治矛盾渐渐增大,而在这样的矛盾中一旦产生对抗,那么就会导致亡国的下场。比如隋炀帝杨广的迁都就是为了摆脱关陇贵族的制约,武则天的迁都也是如此,即便是后来的玄宗重用藩将也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结果隋朝灭亡了,武周政权灭亡了,唐朝也由盛转衰,难以再出现贞观和开元这样的盛世之景了!
所以这样看来,只要是这些功臣没有谋反的意向,或者是意向不明显,那么李世民是不会轻易就除掉这些功臣的,因为一旦激怒了关陇军事贵族,那么很可能就会造成国家的动荡!

综上所述便是我们对李世民为何不像朱元璋一样大杀功臣做的一个简单表述了。实际上总的来说无非就两点,一是两朝的建国背景不一样,二是两朝的君主和功臣也不一样。因此自然结果也就不一样了!那你们怎么看呢?
参考文献:《明史》、《唐书》;
以上图片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