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於不斷有大臣在唐玄宗面前說安祿山的壞話,後來當安祿山真造反的時候,他們也都信以爲真,覺得安祿山這樣做受了天大委屈,是迫不得已,是“清君側”。比如張九齡就在唐玄宗面前說安祿山“面有逆相”。

歷史上農民造反或者諸侯爭霸,都是在亂世末世。安祿山則是一個在太平盛世也敢造反的人!他的底氣是從哪裏來的?
農民造反的原因,大都是或者捐稅勞役太重,或者自然災害頻發生活無着。活不下去了,只能起來造反。或許造反後,生活會有所改變。諸侯爭霸常常也都是在天下大亂的時候,這時候諸侯們打着或者匡扶皇室,或者造福蒼生,或者致力太平的口號,聚集隊伍攻城拔寨,割據一方。
以上兩類人造反,不但只會在亂世末世,而且有充足的理由。哪怕這理由是虛飾的,但至少拿出來說底氣十足。
但是安祿山這兩條都不佔,他的目的赤裸裸就是一點:當皇帝。
安祿山憑什麼能夠實現在太平盛世造反,而且還差一點就滅了大唐帝國呢?
安祿山憑的只有兩個字:狡詐。
第一,靠狡詐,安祿山獲得身兼三鎮節度使,手握重兵的目的。古代中原漢民族國家和北方少數民族一直有對抗,有矛盾。因此,派大將鎮守邊關,一直是中原國家必做的一件事。但是,不管是哪個朝代的皇帝,都不會對邊將很放心,常常會換人,避免邊將做大,形成危險。但是,唐玄宗爲什麼不但沒有換安祿山,反而還一步步把權力給他加大,讓他做到三鎮節度使呢?靠的就是安祿山的狡詐。
其實那時候,安祿山所對付的契丹和奚族,並不是很厲害,他們也很少犯唐朝的邊關。但是,要不犯邊關,那安祿山就失去存在的意義了。所以他經常會故意派軍隊去屠殺奚族人和契丹人,激起他們對唐人的仇恨,舉兵來犯。這樣,安祿山一下就有用武之地了。這也爲他的發展軍隊擁兵自重準備了足夠的條件。
第二,靠狡詐,他獲得了唐玄宗的絕對信任。安祿山有一個先天身體優勢,就是肥。肥的人,連走路都搖搖擺擺喜感十足。在這個身體條件的基礎上,安祿山還做到了兩點:一點就是裝憨厚,另一點就是表忠心。肥的人,本來就容易被人覺得比較憨厚(與之相反的是,瘦的人則經常容易被人認爲詭計多端),再加上他還裝憨,那就是徹底憨厚到家了。表忠心,也是安祿山絕不忘記使用的一種狡詐。因爲他無時無刻不忘記對唐玄宗表忠心,唐玄宗後來就真的認爲,憑安祿山那個憨厚的樣子,忠心是絕對的。
第三,靠狡詐,他成功引得羣臣對他不滿。他在唐玄宗及楊貴妃面前裝憨厚表忠心的同時,卻多次在羣臣面前擺資格拿腔作調,惹得羣臣對他不滿。羣臣們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說他的不是。比如張九齡就在唐玄宗面前說安祿山“面有逆相”;王忠嗣說安祿山“日後必反”;楊國忠“上前言其悖逆之狀”,就是說楊國忠在唐玄宗面前多次說安祿山有“悖逆之狀”。
有人可能不理解這一點,既然衆大臣都在唐玄宗面前說安祿山有“反相”,唐玄宗更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嘛。恰恰相反。比如張九齡說的“面有逆相”,那是從面相上來說,並非什麼真憑實據。唐玄宗還覺得安祿山“面有憨相”呢。再比如王忠嗣說的“日後必反”,那是預言性質的,還是沒有真憑實據。楊國忠說的“悖逆之狀”也差不多。總之一句話,這些人都沒有真憑實據就開始上奏,這在唐玄宗看來,這些人就是嫉妒,所以根本不把這些人的話當回事。
之所以說安祿山狡詐,就在這裏。他通過不斷拂逆衆臣,讓衆臣把批評他的話當作常態,等到他真正要造反,那些大臣就算有真憑實據的時候,唐玄宗也不相信了。
後來唐玄宗在逃難過程中,有個民間的老頭子對唐玄宗說,哎呀,我們早就知道安祿山要造反了,皇上你爲啥反而不知道呢?唐玄宗說,哎呀,我糊塗啊!唐玄宗是真糊塗,他被安祿山的狡詐給騙了。
第四,靠狡詐,他獲得了他的部下軍官及士兵的信任。由於不斷有大臣在唐玄宗面前說安祿山的壞話,後來當安祿山真造反的時候,他們也都信以爲真,覺得安祿山這樣做受了天大委屈,是迫不得已,是“清君側”。所以跟着安祿山去造反,去當炮灰了。
不過,靠狡詐欺騙天下的人,當天下人醒悟過來的時候,也就是他的末路了。
(參考資料:《舊唐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