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發掘取得新進展

1月26日,在2017年江西考古彙報會上,海昏侯墓葬文物保護及技術保障負責人、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存信介紹了海昏侯墓園五號墓的發掘情況。

在實驗室考古階段,專家在海昏侯墓園五號墓中清理出一枚刻有“劉充國印”字樣的銅印,結合此前劉賀墓中出土的木牘及《漢書》等文獻記載,推斷五號墓墓主身份爲劉賀長子劉充國。

刻有“劉充國印”字樣的銅印

印章出土位置在墓主人腰部的左側,方寸大小,金屬質地,龜紐。印上文字分佈如下:左上爲“劉”,右上爲“充”,右下爲“國”,左下爲“印”。

據《漢書·武五子傳》記載,劉賀有“妻十六人,子二十二人,其十一人男,十一人女”;並提及劉充國是劉賀的嗣子,能繼承海昏侯的爵位,即“海昏侯賀死,上當爲後者子充國;充國死,覆上弟奉親;奉親復死,是天絕之也。”

印章龜鈕清晰可見

五號墓位於墓園北部,處在劉賀墓的正北方向,墓前有迴廊形地面建築遺蹟。

五號墓主棺的實驗室清理工作到目前爲止,可見墓主頭部被漆器疊壓,下有玉圭、玉枕。頸部有玉組珮,腰部有玉帶鉤、水晶、瑪瑙、玉具劍等。遺骸上有大小玉璧。

玉璧、玉圭等玉器

馬蹄金

遺憾的是,由於南方土壤酸性較強,考古工作者暫未在墓中發現骸骨的痕跡,墓主頭部附近也未發現牙齒。由於墓主下葬時未成年,墓中還發現了墓主生前的玩具,包括一件帶滑輪、可人力牽引的虎型青銅器件。

虎型青銅器件

遺骸足部的3個迷你青銅小罐

遺骸上有大小玉璧。下有用貼金片的雲母進行包邊的絲縷琉璃席。

出土的玉器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檢測分析,多數爲新疆和田玉料,礦物成分屬透閃石,還有數量可觀的瑪瑙(包括纏絲瑪瑙又稱蘇萊曼尼瑪瑙)、水晶、琥珀和疑似角質類器物等,它們都是西漢時期陸上、海上“絲綢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纏絲瑪瑙,又稱蘇萊曼尼瑪瑙

瑪瑙

水晶珠

此前關於五號墓墓主身份,業內一直存在“是兒子還是妾侍”的爭議,如今真相大白。與五號墓同一排的還有四號墓和六號墓,其中四號墓出土物較少,六號墓發掘工作尚未展開,暫無法判斷兩座墓的墓主身份。但因爲五號墓與劉賀是父子關係,四號墓和六號墓也有大概率是劉氏家族成員(劉賀子嗣),而非妾侍。

責任編輯:何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