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中國民俗文化“十二生肖”之一,向來是任勞任怨,勤懇踏實的象徵。爲什麼說欒川,註定與“牛”有關,可能是因爲欒川地處深山,如今依然保留着古樸的田園放牧生活,而且流傳着許多與牛有關的故事……有山名,地名,景區名,很多很多……

伏牛山

傳說在嫦娥奔月之前,有位神人把她養的一頭黑牛帶進了天宮,被王母娘娘派往蟠桃園耕地。有一次,嫦娥去天宮借牛耕地,王母娘娘不同意。黑牛便悄悄地銜着嫦娥的衣帶來到月宮。王母娘娘知道後大怒,將黑牛打入東海受罰。善良的嫦娥派蟾蜍把黑牛搭救出海。王母娘娘又派天將去捉拿黑牛,黑牛一頭扎進地穴躲了起來,被兇惡的天將封死在裏面。黑牛運功變成了巨大的神牛,但是,始終沒能撐破地皮鑽出來。

從此,平地便隆起了八百里伏牛山。

老君山:老子騎青牛

老子寫成《道德經》後,就告別函谷關的關令尹喜,騎着青牛而去,《史記》記載:“莫知其所終”。

據文字記載,老子歸隱於洛陽景室山,即老君山。因此老子文化和道家文化深深地影響着老君山地區,老君山也成爲中原山水文化的傑出代表。

抱犢寨:望牛嶺

抱犢寨附近有個山川鎮,山川鎮有個青年人。一天,他忽然發現牛犢跑進寨內“馬蹄窩”附近的一個險石樁上。這石樁,三面臨深淵。猛然間,它離開石柱,向遠處飛去了。這青年好生奇怪,仔細一看,原來石柱邊長着靈芝草,牛是喫了靈芝草騰空而去。於是,他也拔了顆靈芝草,剛喫下肚,頓覺身輕如燕,飄飄忽忽回到過風洞,也成了仙。後來,人們在過風洞內塑了青年抱牛犢的金身像,燒香祭祀“抱犢 真人”。這一險峻山寨從此得名“抱犢寨”;青年找牛犢時所上那座高高的山尖,就因此得名“望牛嶺”;青年離家後,他妻子每天站在三川鎮邊盼望着丈夫回家,留下了現今的“望夫石”。

牛欒村

很久很久以前,欒川縣的叫河一帶是一片原始森林,人煙稀少。只有現在的牛欒溝裏有個很小的山村。村民靠打獵和各地爲生。可是他們種地沒有牛,全靠雙手掘地耕種。

一天夜裏,突然從村後跑來一頭金牛,後邊跟着一個白鬍子老漢,揹着一張犁。他來到村邊地頭就犁起來。一個晚上就犁了一大片地。雞子叫的時候不見了。

據說,那金牛原是天上的一個星宿。

那個白鬍子老漢是欒樹變的。它們相約在夜裏爲村民犁地。後人思念爲村民辦好事的金牛和欒樹,就把這道溝叫“牛欒溝”。溝裏以後有了兩個村子,就分別叫“上牛欒村”和“下牛欒村”。

欒川人腳踏實地做事的態度倒是與任勞任怨的“牛”有幾分相似,有時候會因爲欒川土地上流傳的這些“牛”故事倍感溫暖,與小城的鄉土味道極其融洽。

美麗的山間小城,地道的豫西民俗,動人的故事傳說,讓欒川,如此神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