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8年以來德銀就一直深陷醜聞危機,德意志銀行也因此面臨着鉅額罰款。當時德銀的高管和員工利用這一個漏洞騙稅,但是這世上沒有密不透風的牆,德銀騙稅手段最終還是暴露了,“Cum-Ex”騙稅醜聞也就成爲了德國史上最大的一樁醜聞。

11月27日,銀行業巨頭德意志銀行因爲無力展開競爭業務,已經再次向高盛集團出售一大筆資產。

知情人透露德銀出售了名義價值爲400億英鎊(大約3093.2億元人民幣)的證券。這已經是德意志銀行第二次出售資產了。

這幾年來,德意志銀行一直在苟延殘喘。在最近幾年的時間裏,德意志的銀行的市值蒸發了一大半。

2015年4月德意志銀行的股價還能漲到29.83歐元每股,但是到2019年德銀的股價卻只能在6-7歐元每股之間徘徊了。

2019年6月7日跌到本年的股價最低峯,爲5.78歐元每股。4年時間裏德意志銀行股價下跌大約80%。

1

這家創立於1870年的德國本土銀行成立至今已經接近150年,歷史非常悠久。

德銀在世界多地掛牌上市,包括巴黎、維也納、日內瓦、巴斯萊、阿姆斯特丹、倫敦、盧森堡、安特衛普以及布魯塞爾等。

德銀曾經是全世界範圍內首屈一指的銀行,因此德銀曾經是高大上的代表。

1995年德銀的淨收入就達21.2億馬克,資本和儲備金是280.43馬克,總資產7216.65馬克。

當時德意志銀行在《銀行家》中的排名就是世界第六大銀行。

那時德意志銀行頗具野心,德銀也爲自己定下了成爲國際投資銀行業的重要參與者的目標。

因此1998年德意志銀行進軍華爾街,並且收購當時在美國的第七大銀行信孚銀行,從此奠定和鞏固了德銀在投行業的地位。當時的德銀就成爲了全球最大的銀行,資產規模超過8000億美元。

和高盛、巴克萊資本、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美國銀行、瑞士信貸集團等世界級投行一樣,提起德意志銀行,很多人第一反應往往都是高端大氣上檔次。

所以那時能進入德銀投行部門,那也是一件頗爲值得自豪和驕傲的事情。

那時候進入德銀也就意味着不一樣的地位,意味着你即將成爲世界級的金融新貴。

不僅如此,德銀曾經給出的收入甚至比高盛、摩根大通等投行還要高出30-40%,而且從規模上,那時德銀一個投行部門的員工就和高盛的總人數相近。

2003到2007年間,德銀股價出現瘋狂上漲,4年股價增長超200%,2007年德銀股價達到高峯,每股股價已超過90歐元。

2

儘管曾經的德銀創造出神話,現在這個神話也要破滅了。不僅僅是曾經的輝煌不再,如今的德銀還要面臨着大幅度裁員和斷臂求生的困境。

今年7月份德意志銀行就爆出了重大重組和裁員的消息,當時德意志銀行宣佈在2022年之前會將全球員工總數降至7.4萬人,也就是說未來的幾年裏將要裁員1.8萬人。

實際上德銀的問題從2008年開始開始顯現了。截至2008年底德銀的總資產雖然也有30653.307億美元,但是2008年德銀虧損了65.43億美元。

2008年以來德銀就一直深陷醜聞危機,德意志銀行也因此面臨着鉅額罰款。

最爲嚴重的一次醜聞是“Cum-Ex”騙稅醜聞。

德銀始於德國,和其他金融機構一樣要受德國銀行法的支配,也要服從柏林聯邦金融管理局的監管。

當時德國的稅收法律存在一個漏洞,由於交易時間相隔很近,稅務機構一時無法確定股票產權一方到底是誰。因此,買賣雙方都可以從稅務局拿到資本利得稅的退稅。

當時德銀的高管和員工利用這一個漏洞騙稅,但是這世上沒有密不透風的牆,德銀騙稅手段最終還是暴露了,“Cum-Ex”騙稅醜聞也就成爲了德國史上最大的一樁醜聞。

這一“大規模逃稅”給歐洲多個國家帶來600多億歐元的損失。被捲入這場醜聞的金融機構多達上百家,2019年部分涉案人員還依舊在審訊中。這一次的騙稅醜聞對德銀的影響頗爲深遠。

從總資產的角度來看,最近幾年的德銀的總資產一直在不斷縮水。

2015年總資產1.63萬億歐元,2016年1.59萬億歐元,2017年1.47萬億歐元,2018年1.35萬億歐元。4年的時間總資產縮水0.28萬億歐元。

更爲嚴峻的是在這總資產裏面,基本上都是負債堆砌而成,這幾年德銀的總負債幾乎等同於總資產。

2018年德銀總負債1.28萬億歐元,總權益實際上只有671.69億歐元。德銀的危機躍然紙上。

3

實際上,德銀病危的原因除了醜聞的影響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鼎盛發展時期擴張過於激進。

都說要讓其滅亡,先要其瘋狂。任何一家企業,在病危之前,總是會有那麼一場瘋狂的歷程。

觀察德銀上市以來的股價變化可以明顯看到,2003年到2007年是德銀股價上漲最爲快速的幾年,那時候的股價蹭蹭蹭往上漲。

這時候的德銀因爲心懷天下,雄心勃勃想要全球最爲頂尖的投行。在這期間,德銀的擴張戰略就很激進。

爲了拓展投行業務,例如倫敦分行的一個投行部門就不惜一年砸2000萬歐元給800名員工作爲差旅費。

但是“有幾多風流就有幾多折墮”,高速增長之後,德銀的股價就迎來了深跌,一切繁華都化成虛無。

如今德銀不得不爲投行業務此前的激進擴張買單,2007年以來更是下跌超過93%,這個“單”買得真心貴。

從德銀延伸到我們的股市,其實也有一些相通的地方。爲什麼股市會出現週期性的牛市和熊市?

因爲股市從熊市到牛市並不完全是錢變多了,從牛市到熊市,也並不完全是錢憑空消失了,而是虛擬資本的量化價值出現了變化。

簡單點理解就是人們的估值發生了變化。

所以每一波牛市,投資者變得激進起來,人們不斷高估,股市也不斷往上漲。只是這時候真正的經濟底子沒跟上,就導致了市場早早透支了未來的增長。

那麼未來的增長都透支了,過高的估值也只有後來者慢慢來消化。

這也是激進帶來的後果,不管是股市還是德銀或者其他企業,還是不能太激進。就好像一幢建築,一磚一瓦都打結實了,建出來的大樓才能屹立不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