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亮自己在一次採訪說,自己曾經在在餐廳後廚工作5年,也做過很多其他的工作,第一次做模特掙了500塊錢,那時候就覺得“模特掙錢真多啊 ”,纔開始通過上模特培訓學校正經做起模特來,認識了寇靜,兩人在北京的日子和現在很多北漂一樣,交不起房租住地下室,困難的時候,一連喫好幾天的方便麪。有難同當,有福卻不能共享,分道揚鑣的患難夫妻最讓人扼腕嘆息。

#張亮寇靜離婚#一大早就被這突如其來的官宣驚住了。

張亮寇靜離婚:爲什麼夫妻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張亮發文宣佈了與妻子寇靜離婚的消息:“我與寇靜於2017年已辦理離婚手續 ,只是家庭內部意見,孩子也一直一起撫養,希望大家不要過於猜測! ”

張亮寇靜離婚:爲什麼夫妻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原來,2017年兩人就已經離婚,離婚兩年了。2013年張亮帶着兒子天天登上《爸爸去哪兒》爆紅,隨後2015年寇靜懷上二胎再生一女兒,17年離婚,太突然了太魔幻了!

張亮和寇靜都是服裝模特,兩人在2003年通過別人介紹相識相戀,在一次村長李銳採訪天天的對話中,我們發現張亮的家庭地位:家裏最聽媽媽的話,媽媽排第一,天天第二,狗第三,爸爸第四,那個時候妹妹還沒有出生。

張亮寇靜離婚:爲什麼夫妻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每個孩子都希望永遠跟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一起,看張亮凝重的表情,想必也是考慮到孩子,才2017年離婚後依舊一起撫養孩子的吧。

張亮自己在一次採訪說,自己曾經在在餐廳後廚工作5年,也做過很多其他的工作,第一次做模特掙了500塊錢,那時候就覺得“模特掙錢真多啊 ”,纔開始通過上模特培訓學校正經做起模特來,認識了寇靜,兩人在北京的日子和現在很多北漂一樣,交不起房租住地下室,困難的時候,一連喫好幾天的方便麪。自從有了天天,日子才慢慢好起來,後來帶天天參加了爸爸去哪兒,沒想到“一夜成名”,身價暴漲,再走秀身價是之前的十幾倍。

張亮寇靜離婚:爲什麼夫妻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張亮在大衆眼中,一直是暖心父親、帥氣模特的形象。如今離婚,確實讓人震驚,畢竟大衆對於離婚的認知,就是“不光彩””不幸福“。

我們都說患難見真情,在男人一無所有的時候,女人無怨無悔跟着他。那時的日子苦不堪言,家徒四壁,捉襟見肘,喫了這頓愁下頓。但是兩人之間的感情卻固若磐石,比任何東西都要珍貴。

男人感恩女人的不離不棄,會加倍對她好,更想給她築造一座流光溢彩的城堡。對於女人而言,只要看着對方寵溺的眼神,即使啃着白饅頭,也覺得滿心歡喜。在糟糕的環境面前,兩人同甘共苦,攜手並進,爲搭建彼此的家而不懈努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艱苦奮鬥,簡陋的出租屋換成了偌大的小區房,殘羹冷飯換成了美味佳餚,寒磣的氛圍換成了高檔的格局。以前每分錢都要精打細算,現在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以前抽屜裏永遠躺着可憐的幾張紙幣,現在身家過億,車子,房子,該有的都有了。

那些苦苦支撐的日子終於熬出頭了,千辛萬苦,似乎等待的就是這一刻。結果,卻分道揚鑣了......

張亮寇靜離婚:爲什麼夫妻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爲什麼兩人住很髒的地下室的時候沒有分開,如今日子好過了,物質豐富卻反而勞燕分飛了呢?爲什麼夫妻共患難易,共享樂難?

我有一個朋友,和丈夫剛結婚時,也是租的地下室。因爲物質的匱乏,她和丈夫同心協力,共同打拼,開創事業。那個時候雖然不算太富有,打拼也很艱苦,她說,反而不會覺得孤獨和痛苦,反而有一種默契,一種共同賺錢,共同致富,共同營造美好生活的理想。在滿足了物質層面的需求之後,開始感覺到精神和心靈層面的需求十分匱乏。

張亮寇靜離婚:爲什麼夫妻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有些夫妻共患難卻無法共享樂,金庸和他的第三任妻子朱玫也是如此。在金庸失戀最需要安慰的時候,朱玫像急時雨般出現。她是金庸在報社的同事,見他離婚之後失魂落魄的,就經常陪他聊天,講笑話逗他開心,照顧他的生活,讓金庸很快振作起來。

兩人一起創業創辦《明報》,在一起創辦《明報》期間,缺少人手,朱玫就主動請纓擔任記者,風裏雨裏奔波在一線,在最困難的時候,甚至變賣自己的手飾幫助《明報》度過難關。

朱玫爲創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兩人患難與共,嚐遍了艱辛, 兩人也相濡以沫的甘苦,共同創業的激情,那段日子是兩人最甜蜜的時光。

張亮寇靜離婚:爲什麼夫妻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後來《明報》發展迅速,金庸聲名鵲起,財富地位隨之而來。但就真驗證了那句:可共患難,卻無法共安樂。

​朱玫性格強勢,事事喜歡管束丈夫,可是金庸正在春風得意的當口,不願受約束,兩人經常爭吵,裂痕越來越大。

後來金庸出軌了一位小他29歲的林樂怡。晚年時,金庸慚愧地說:“我不是一個好丈夫,我愧對她。”不知,九泉之下的朱玫,是否稍感安慰?

我們都不喜歡聽到這樣的故事。有難同當,有福卻不能共享,分道揚鑣的患難夫妻最讓人扼腕嘆息。

這樣我想到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需求分爲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爲: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張亮寇靜離婚:爲什麼夫妻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馬斯洛認爲,當人滿足了“生存需求”之後,就會向更高的精神層面追求。如此,不難理解,爲什麼人們常說“夫妻共患難易,共享樂難”。患難能見真情,平淡卻有可能消磨掉感情。

這句話也讓我們思索,貧賤夫妻在滿足了物質需求之後,該如何共同經營和適應富裕的生活模式?該如何滿足精神層面的高級需求?

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的朋友一樣不明白,爲什麼生活好起來了,反而卻丟掉了最珍貴的情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