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太鶴學堂 | 從加快建設文化大省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高度重視文化建設。他着眼於浙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進程中繼續走在前列的客觀要求,作出了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重大決策部署,提出了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奠定了浙江文化改革發展的四梁八柱,成爲推動浙江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文化浙江奮力邁進的思想指引和行動遵循。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觀點和重大實踐探索,爲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思想素材和實踐依據。在浙江,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續寫新時代浙江文化繁榮興盛的新篇章,必須堅定不移地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路子走下去。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十分注重從文化深處思考浙江改革發展重大問題,十分注重從戰略高度研究謀劃加快建設文化大省工作,並在省域層面對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進行了富有戰略性、前瞻性的實踐探索,形成了比較系統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概括起來主要有八個方面內容:

1.高度重視文化的作用,鮮明提出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黏合劑’”。文化是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生產力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同志把文化放在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歷史長河中來認識,放在浙江發展的歷史、現實與未來的宏大視野中來把握,特別重視文化的深層次、全局性、根本性作用。他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們稱之爲構成綜合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成爲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黏合劑’”“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深層次原因,就在於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傳統與當今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就在於我們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加強文化建設,就在於全省人民大力發揚‘浙江精神’,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強調“浙江能否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繼續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文化力量的深刻認識、對發展先進文化的高度自覺和對推進文化大省建設的工作力度”。浙江是中國沿海發達地區、市場先發地區和開放前沿地區,“理應在世界文化交流和競爭中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爲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增強綜合實力和綜合競爭力,作出應有的貢獻”。習近平同志的這些重要論述,體現了高度的文化自覺,把對文化建設作用的認識提到了新的高度。

2.高度重視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鮮明提出要“堅持用先進文化牢牢佔領思想文化陣地、統領意識形態領域,確保文化安全”。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性問題,也是習近平同志謀劃加快建設文化大省始終堅持的一項基本原則。他明確指出,“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關係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設,關係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和繁榮,也關係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前途和命運”“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黨管意識形態不動搖”,並始終將它貫穿落實到文化建設的各項工作中。比如,在新聞宣傳方面,他強調:“新聞的黨性原則,決定了新聞事業是黨的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決定了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要求我們在思想上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政治上必須堅持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上必須堅持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服務和爲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在組織上必須堅持黨對新聞工作的領導,確保黨的各級各類新聞機構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忠於馬克思主義、忠於黨和人民的人手裏。”並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爲黨爲民、激濁揚清、貴耳重目”十二個字要求。在哲學社會科學方面,他要求我省社科聯組織和社科工作者做到“真”“情”“實”“意”四個字,其中“真”就是要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絕不能在指導思想上搞多元化。在繁榮文藝方面,他指出要“高揚先進文化旗幟,正確引領文藝工作的方向,統攝文藝作品的靈魂”。習近平同志的這些重要論述,旗幟鮮明地回答了文化建設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重大問題,牢牢把握了文化建設的根本方向。

3.高度重視文化精神的力量,鮮明提出要“堅持和發展‘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於創新、講求實效’的浙江精神,與時俱進地培育和弘揚‘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的精神”。千百年來積澱下來的浙江人文精神,是浙江文化的內核所在。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高度重視精神的傳承與發展,身體力行地研究、豐富和弘揚浙江精神。他深刻指出:“代代相傳的文化創造的作爲和精神,從觀念、態度、行爲方式和價值取向上,孕育、形成和發展了源遠流長的浙江地域文化傳統和與時俱進的浙江文化精神,她滋養着浙江的生命力、催生着浙江的凝聚力、激發着浙江的創造力、培植着浙江的競爭力,激勵着浙江人民永不自滿、永不停息,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不斷地超越自我、創業奮進。”“浙江在沒有特殊政策、沒有特殊資源的情況下,之所以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浙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浙江精神’在起作用。”他不僅重視從浙江歷史中萃取浙江精神的精華,同時注重結合新的實踐豐富和發展浙江精神。2005年,習近平同志親自倡導開展“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大討論。在匯聚各方智慧和意見的基礎上,他鮮明提出要“與時俱進地培育和弘揚‘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的精神,以此激勵全省人民‘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同時,對“紅船精神”進行了總結提煉,標註了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直到2016年9月,他在參加G20杭州峯會期間仍對浙江諄諄囑託:“秉持浙江精神,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習近平同志的這些重要論述,以新的視角和高度闡明瞭精神作爲文化之核的價值所在和功能意義,賦予了浙江精神更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新的內涵,爲浙江人民砥礪前行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4.高度重視文化的傳承發展,鮮明提出“保持和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積極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實現文化的與時俱進,是關係黨和國家前途與命運的重大問題”。習近平同志在謀劃加快文化大省建設時,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堅守傳承和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注重浙江文脈的延續。他強調:“悠久深厚、意韻豐富的浙江文化傳統,是歷史賜予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開拓未來的豐富資源和不竭動力。”“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是每個人的事。只有我們每個人都關心和愛惜前人給我們留下的這些財富,我們民族的精神和獨特的審美情趣、獨特的傳統氣質,才能傳承下去。”當年,浙江許多傳統文化傳承保護的重點工作和重大工程,習近平同志都親自作出指示,直接領導部署。比如,關於“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就是由他提議實施,並親自擔任研究工程委員會主任,親自爲研究成果作序。關於加強對西湖文化保護,他指出:“西湖的周圍,處處有歷史,步步有文化。對這些歷史文化遺存,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利用好,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實施西湖綜合保護工程,使西湖的歷史面貌得以還原,得到恢復,這是德政,也是得民心的善舉。”關於良渚古城遺址保護,他在浙江工作時曾兩次到良渚調研,強調“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我們必須把它保護好”。關於大運河保護,他當年深入現場考察調研,要求“繼續做好運河綜保工作,使杭州的經濟和自然環境和諧發展”。針對文化遺產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他特別指出,城市化率的提高往往意味着“建新拆舊”,意味着農村變城市,意味着現代化的過程。但在這個過程中,也隱藏着對文化遺產進行破壞的危險,在現實中就存在着城市文化個性的輕視甚至埋沒,造成文脈的斷裂,造成“千城一面”的現象。還有,不要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變成新村建設,更不要在建設過程中把那些具有文化價值和地方特色的歷史建築通通掃蕩了。習近平同志的這些重要論述,揭示了文化河流從哪裏來、流向哪裏的深刻道理,爲我們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新鑰匙”。

5.高度重視文化的教化功能,鮮明提出“文化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文化即‘人化’,文化事業即養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業”。文化工作根本上講是做人的工作。習近平同志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爲文化建設的最終目標,強調要“堅持以人爲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不斷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物質文明的發展會對精神文明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經濟的多元化會帶來文化生活的多樣化,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設好,才能滿足人民羣衆多樣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要認清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最終目的是什麼,GDP、財政收入、居民收入等等是一些重要指標,但都不是最終目的,其最終目的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他十分重視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要求“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堅持加強道德教育與開展道德實踐活動相結合、大衆傳媒引導與文學藝術感化相結合、運用經濟手段與提供法律支持相結合,不斷探索新途徑、新手段”。他十分重視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強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會參與,形成強大合力共同來做。”特別指出,學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應解決好以往重智育輕德育的問題,解決好爲人師表的問題,解決好學校思想政治課的質量問題,解決好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他十分重視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強調:“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關鍵要抓住一箇中心。這個中心就是以育人爲中心,牢固樹立‘學校教育、育人爲本,德智體美、德育爲先’的教學理念,把育人融入學校工作的各方面,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習近平同志的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文化建設的最終落腳點,教導我們必須樹立以人爲本、以文化人的理念,在見人、見事、見精神上久久爲功。

6.高度重視文化的改革創新,鮮明提出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衝破一切束縛文化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內在動力。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把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作爲加快文化大省建設的一項重大任務加以謀劃推進。他指出,“文化體制改革的着力點就是圍繞面向羣衆、面向市場進行體制和機制創新,逐步建立有利於調動文化工作者積極性,推動文化創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文化體制改革是爲了更好地發展文化,絕不能簡單地理解爲政府‘卸包袱’和經濟上‘斷奶’。總的原則是,政府要繼續加大投入力度,但要調整結構和方式”,從而確立了我省文化體制改革總的目標要求。區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明確界限。習近平同志強調:“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改革,要以增加投入、轉換機制、改善服務爲重點,使其不斷增強活力。”“經營性文化產業改革,要借鑑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經驗,加快培育文化市場主體和文化市場體系。”“要從浙江實際出發,把扶持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區域的文化產業發展作爲改革的重要抓手。”他十分注重文化獨特的意識形態屬性,強調“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必須充分考慮我國國情,着眼於管住方向,管活機制,管出效益,管好質量”。習近平同志的這些重要論述,指明瞭文化改革“改什麼、怎麼改”,爲我們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供了科學思想方法。當時,浙江作爲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許多改革舉措走在了全國前列,爲全國創造了有益經驗。

7.高度重視事業產業兩手抓,鮮明提出“繁榮文化事業、壯大文化產業,是建設文化大省的重要目標,也是加快文化大省建設的重要檢驗標準”。堅持一手抓事業、一手抓產業 ,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是習近平同志領導推進加快文化大省建設的重要方法。他要求“堅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爲實現人民羣衆文化利益的基本途徑,以農村和基層爲重點,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努力爲人民羣衆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他敏銳認識到,當代文化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文化產業的競爭,軟實力、文化力必然要通過文化產業的競爭力來加以體現,“必須把文化產業發展作爲文化大省建設的重要突破口,努力使文化產業成爲文化大省建設的重要支撐,成爲浙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通過幾年努力,使我省文化產業發展水平有明顯提升,成爲全國文化產品的重要製造基地”。習近平同志的這些重要論述,明確了文化建設工作的着力點,極大增強了做好文化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

8.高度重視文藝精品創作,鮮明提出文化要再現輝煌就“必須創作和生產一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統一的文化精品,一批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傳世之作”。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奮進的號角。在謀劃和推進加快文化大省建設過程中,習近平同志把繁榮發展文藝事業作爲重要組成部分,並親自過問和牽頭組織了許多重大題材的創作。他指出,“文化精品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時代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是書寫文化史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站在時代和全局的高度,認清自己的歷史使命和崇高職責,自覺地承擔起作爲中華文化及浙江文化的承載者、傳播者、創造者的歷史責任,努力爲時代和人民奉獻精品力作”。文藝精品的湧現,要憑作品說話、靠人才支撐。他強調,必須始終堅持“三貼近”原則,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必須切實遵循文藝發展規律,不斷推進文藝創新;必須按照德藝雙馨的要求,努力造就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文藝名家、大家,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結合、專業和業餘相結合、各類文藝人才齊全的文藝“浙軍”。他特別重視文化產品的先進性問題,深刻提出:“有市場的文化不一定是先進文化,但沒有市場的文化,肯定不是先進文化。先進文化產品,應當既能體現先進性,又能體現羣衆性;既不‘趨利媚俗’,又不喪失市場。”他強調:“文化產品的意識形態屬性與產業屬性是一致的,佔領市場與佔領陣地是一致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一致的,文化產品的先進性與實現人民羣衆的文化利益是一致的。”習近平同志的這些重要論述,闡明瞭文藝創作的基本立場和價值追求,爲文藝的繁榮發展標定了努力方向。

十多年來,浙江堅決貫徹習近平同志爲我們確立的文化發展之路、謀定的文化建設方略,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幹,從加快文化大省建設,到建設文化強省、文化浙江,從深入實施“八項工程”,到紮實推進“十大計劃”“十大工程”,我省文化建設漸入佳境。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動文化建設從量的積累向質的提升轉變,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浙江特點的文化發展之路。

1.始終堅持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把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持之以恆地用先進思想凝魂聚氣,把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爲推進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教育人民、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我省全力抓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宣傳貫徹。省委制定了《浙江省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實施辦法》,以上率下、帶頭學習。廣泛組織“千支宣講團、萬名宣講員”開展基層宣講活動,精心策劃“我最喜愛的習總書記的一句話”“我在‘之江’讀新語”等主題宣傳活動。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加強新型智庫建設,組織一系列重大課題研究,召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講話10週年座談會、“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八八戰略”理論研討會、“最多跑一次”改革理論研討會等,推出了一批有價值、有影響的重大理論成果。與中國社科院合作開展“中國夢與浙江實踐”重大研究,出版了七卷本200多萬字系列叢書。

2.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屬性,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理。正確把握文化的政治屬性和意識形態屬性,把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貫穿於文化建設的全過程,使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力凝聚力顯著增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抓住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重大契機,在宣傳思想文化領域大力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傳播正能量。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夢重大主題宣傳,推出“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的探索與實踐”重大主題報道,組織開展“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爲”、經濟轉型升級、全面深化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主題報道。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推動新型主流媒體集團建設邁出重要步伐。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網上宣傳教育,推出“領航新徵程”“點亮正能量 圓夢新時代”重大網絡主題宣傳,有效構築起網上正能量傳播體系。成功舉辦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爲推動信息經濟發展、增強中國在世界互聯網治理格局中的話語權作出了積極貢獻。切實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連續13年堅持習近平同志倡導的領導幹部到高校爲大學生作形勢政策報告和省領導聯繫高校制度。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推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在高校的傳播。

3.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地位,致力打造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道德高地。堅定不移地踐行習近平同志提出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思想,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爲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大力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秉持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凝聚起全省人民創業創新的強大精神力量。廣泛開展“我們的價值觀”大討論活動,倡導“務實、守信、崇學、向善”的當代浙江人共同價值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六大行動”,深化“最美浙江人”主題宣傳活動,大力宣傳時代楷模、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連續三年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先進事蹟報告會,推動“最美現象”從“盆景”變“風景”成“風尚”。創新發展新鄉賢文化,紮實推進好家風建設,廣泛開展各類志願服務,大力弘揚志願服務精神。組織開展“做文明有禮浙江人”活動,使禮讓斑馬線、文明過馬路、排隊守秩序、禮儀待賓客等成爲亮麗風景線。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省2萬餘個行政村實施“春泥計劃”,建成了1000餘所鄉村學校少年宮。全省已創建成全國文明城市14個、全國文明村鎮191個、全國文明單位249個。

4.始終堅持傳承先進文化的紅色基因,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凝聚起浙江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的強大力量。浙江是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2005年6月,習近平同志發表署名文章《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首次概括提煉了以“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奉獻精神”爲深刻內涵的紅船精神,精準標註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源頭座標。歷屆省委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紅船精神,推動黨員、幹部和羣衆自覺把紅船精神融入血脈、化作基因。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推動紅船精神在新時期不斷髮揚光大。持續開展“看一次展覽、聽一次黨課、學一次黨章、觀一次專題片、瞻仰一次紅船、重溫一次入黨誓詞”的“六個一”黨性教育活動。組建紅船精神研究院和浙江紅船幹部學院,舉辦首屆紅船論壇,形成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面向海外翻譯出版紅船精神著作。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建立紅船精神展示廳,建設網上南湖革命紀念館,組建紅船精神宣講團,開展“紅船駛進新時代”巡迴宣講,組織系列文藝創作,推動紅船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5.始終堅持古爲今用、守正出新的重要原則,大力傳承發展浙江優秀傳統文化。以深入實施重大工程項目爲抓手,打造浙江文化經典,持續推進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利用和發展。深入實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共設立研究項目800多項,出版學術專著1000餘部,圓滿完成了工程第一期項目,其中,《宋畫全集》《元畫全集》開創了中國繪畫歷史大型斷代集成的先河。重大文化遺產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大運河浙江段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入選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量連續多年名列首位。加強歷史文化村落的保護和利用,大力保護有傳統歷史、時代印記、文化標誌、人文故事的鄉土建築,推動傳統村落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制定實施《浙江省傳統戲劇保護振興計劃》,加強對越劇等地方傳統戲劇的傳承保護。最近,省政府專門印發《浙江省傳承發展浙江優秀傳統文化行動計劃》,力爭使我省成爲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新高地。

2017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優秀文藝作品展演活動

6.始終堅持改善人民羣衆的文化民生,紮實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自覺把文化民生作爲整個民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力度。浙江美術館等一大批重大公共文化設施相繼建成,全省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文化活動室實現全覆蓋,城市十五分鐘文化圈、農村半小時文化圈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健全。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着力補齊公共文化領域的短板,制定《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推進“十百千”工程建設,穩步實現我省公共文化服務向着高質量發展。以農村、社區、企業爲重點,大力推進農村文化禮堂、社區文化家園、企業文化俱樂部建設。2013年以來,農村文化禮堂每年列入政府十大民生實事,圍繞“文化禮堂、精神家園”定位,推動教育教化、鄉風鄉愁、禮節禮儀、家德家風、文化文藝進禮堂。高標準建成浙江自然博物園核心館區、浙江音樂學院、浙江小百花藝術中心等重大文化設施。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非遺館等公共文化設施遍及城鄉。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送文化”“育文化”“種文化”和“文化走親”等活動,實現各種文化資源和服務的有效下沉。

7.始終堅持文化與經濟等各領域的融合發展,推動文化產業加快成爲支柱性產業。充分利用浙江的文化資源、市場機制、經濟發展等優勢,大力推進文化經濟化和經濟文化化,把文化的力量融入經濟發展之中,在經濟發展中推進文化發展,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堅持以改革促發展,牽住改革“牛鼻子”,持續推進文化領域的各項改革。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專門設立文化體制改革專項小組,設立省國有文化資產管理委員會,大力實施“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等86個文化體制改革重點項目,先後出臺《關於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推動國有文化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意見》《進一步健全國有文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2013年和2017年,兩次召開文化產業發展大會,將文化產業列入重點發展的“八大萬億產業”,編制《之江文化產業帶發展規劃》《大運河(浙江段)文化帶建設規劃》。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江廣電集團、浙江出版聯合集團等國有文化企業在全國同行業發展中處於前列,影視動漫、新聞出版、數字閱讀、文化用品製造、文化旅遊等一批特色鮮明的優勢文化產業發展迅速。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數量名列前茅,全省共有38家文化企業上市。2016年,浙江文化產業增加值3200億元,佔GDP6.8%。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浙江綜合指數列全國第四。

8.始終堅持出精品出人才的工作導向,全面繁榮發展文藝事業。大力實施文藝精品戰略,深入實施繁榮發展文藝“七大工程”,主要藝術門類創作生產連續多年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中位居前列,浙產文藝作品的影響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中國夢、迎接黨的十九大、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和建軍90週年等重大主題,集中力量進行文藝創作,打造了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精品力作。《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東方》《國家命運》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和《青戀》《雞毛飛上天》《溫州一家人》等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形成了重大題材電視劇的“浙江現象”。“百年追夢”浙江美術創作精品工程全面完成,代表着千年浙學文脈精華的《浙江文叢》(第一期)和《中國曆代繪畫大系》等整理出版。歌劇《青春之歌》、婺劇《官錦袍》、話劇《誰主沉浮》等一批舞臺藝術精品被列入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浙產電視劇數量、動漫年產量分列全國第一位、第二位。中國網絡文學研究院、中國網絡作家村相繼落戶浙江,成功舉辦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周,成爲我國網絡文學發展的新高地。深入實施文化名家打造計劃和“五個一批”人才工程,實施青年文藝人才“五新計劃”,使“文藝浙軍”影響力和實力越來越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高度,親自謀劃、親自指導、親自推動文化建設工作,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從發展脈絡看,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在省域層面對加快文化大省建設進行的理論思考、戰略謀劃和實踐探索,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在邏輯上是契合的、內容上是相通的、要求上是連貫的。

1.從文化立場看,堅守文化自信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一以貫之的鮮明品格。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豐富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從文化自覺向文化自信昇華的過程。習近平同志在謀劃加快文化大省建設期間,反覆強調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推進文化大省建設,增強浙江文化的軟實力。對文化的自覺和自信,既體現在對文化力量的重視上,也體現在對推進文化工作的力度上。他指出,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強大的根本力量。浙江成爲全國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其深層原因,就在於文化的力量。要像抓經濟工作那樣重視文化建設。他這種對文化認識和重視程度之深、推進文化工作格局和力度之大,始終把文化自信鐫刻於思想深處、轉化爲具體實踐,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卓識遠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文化立場,成爲穿越時空的思想靈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對文化自信的認識提升到更高的高度,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報告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一道,作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作出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戰略部署。從“三個自信”到“四個自信”,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

2.從建設路徑看,堅持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一以貫之的基本方針。習近平同志破題謀劃加快文化大省建設時,就沒有放鬆對文化建設路徑方法的深入思考。他強調,我們決不能在文化觀念上照抄照搬,在發展模式上簡單模仿,必須堅決防範和抵制各種腐朽落後文化的侵蝕。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重要任務,就是要用帶有浙江特點的優秀文化豐富中華文化內涵,用具有中華民族特性的先進文化豐富世界文化寶庫,同時更好地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努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和浙江特點的先進文化,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他十分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始終立足在幾千年豐厚文化積澱的浙江大地,推進加快文化大省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這一思想,告誡人們: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從加快建設文化大省,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對民族文化的禮敬自豪和自覺堅守,構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的一大鮮明特色。

橫店影視城秦王宮景區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3.從發展定位看,在總體佈局中統籌文化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一以貫之的戰略考量。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十分注重以戰略的思維、時代的要求、發展的眼光審視文化建設,善於從文化層面深入分析浙江現象的內在機理和浙江如何破解“成長煩惱”“問題先發”。他指出,我們在許多方面取得較好成績的同時,也較早地感受到一些新的帶有普遍性的矛盾和問題,較多地面臨來自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的壓力和激勵,較深地體會到文化建設對增強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的重要作用。習近平同志深刻意識到,推進文化建設,是關係到能否破解浙江先發多發的矛盾,關係到今後一個時期浙江“實現什麼樣的發展”、能否“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的重大課題,並先行在文化層面進行探索和創新。他指出,要把握經濟與文化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發展規律,把文化的力量融入於經濟發展之中,在經濟發展中推進文化發展,促進文化與經濟、政治、社會建設的相互交融和浙江綜合競爭力的不斷增強。基於這樣的思想,他把文化建設作爲“八八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進一步發揮浙江的人文優勢,積極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加快建設文化大省”,把文化改革發展融入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佈局之中。從整體佈局中審視文化發展,正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的顯著特徵。黨的十八大以來,他站在推進偉大事業、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實現偉大夢想的高度,謀劃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圍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他從理論、新聞、文藝、哲學社會科學、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等領域,全面推進文化建設。這些重要思想和戰略部署,與他在浙江工作時的先行探索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4.從內涵本質看,重視精神力量的鑄造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一以貫之的重要特徵。一個國家的繁榮,離不開人民的奮鬥;一個民族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善於從浙江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史冊典籍、奮鬥故事、英雄人物當中,深察蘊含其中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元素,從中進行精神上的提煉、發掘和概括。他從永康學派、永嘉學派等浙江傳統文化的思想特點中,揭示影響着浙江人思想觀念和行爲方式的文化淵源;從大禹的因勢利導、敬業治水,勾踐的臥薪嚐膽、勵精圖治,錢氏的保境安民、納土歸宋,胡則的爲官一任、造福一方,岳飛、于謙的精忠報國、清白一生等歷史典故中,總結浙江人民的精神氣質。他曾指出,浙江人民在與時俱進的歷史軌跡上一路走來,秉承富於創造力的文化傳統,這深深地融匯在一代代浙江人民的血液中,體現在浙江人民的行爲上,也在浙江歷史上衆多傑出人物身上得到充分展示。正因爲有了這樣的文化發展觀念,習近平同志表現出了對浙江精神的高度關注,進一步提煉概括了以“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爲主要內容的浙江精神,實現了浙江精神的與時俱進。這也因此成了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精神密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更加關注精神的巨大作用,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靠中國精神,要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特別是在今年全國人代會閉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他深刻闡釋了中華民族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偉大民族精神,強調:“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爲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從大力弘揚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到概括提煉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精神力量的極端重視,成爲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又一大鮮明特色。

5.從根本目的看,滿足羣衆文化需求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一以貫之的價值歸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羣衆的文化利益,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推進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基本經驗。他深刻指出,我們的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滿足羣衆文化需求,實現好人民羣衆文化權利。“加快文化大省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爲我省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在具體的探索實踐中,無論是繁榮文藝事業,還是發展文化產業,習近平同志都把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服務人作爲根本歸宿,堅持文化發展爲了人民、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秉持以人爲本的文化發展理念,站在人民的立場謀劃文化建設。他強調人民需要文藝、文藝更需要人民,要自覺爲人民抒寫、抒情、抒懷,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中進行無愧於時代的文藝創造。強調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爲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文化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爲根本任務,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的根本所在。

從加快文化大省建設的實踐探索,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治國謀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彰顯出強大的理論力量和實踐偉力,引領着社會主義文化不斷走向繁榮興盛的輝煌未來。進入新時代,我們將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以更高的標準建設文化浙江,不斷開創我省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生動局面。

1.堅持思想引領,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和國家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也是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要把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爲推進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不斷增強文化建設的引領性和先進性。加強和改進黨委(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抓好黨員幹部理論教育,組織開展主題宣講活動,編寫通俗理論讀物,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入腦入心。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加強重大理論問題、重大現實問題和重大實踐經驗總結課題研究,形成一批有價值、有影響的研究成果。籌建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全面系統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內涵和在浙江生動實踐的研究。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強省建設,實施新型智庫建設計劃,抓好第二期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在出成果出人才上取得更大成效。

2.堅持主流引領,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要不斷壯大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省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把穩把牢正確政治方向,旗幟鮮明地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在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上立場堅定。把凝聚人心作爲意識形態工作的着力點,廣泛開展主題宣傳、形勢宣傳、成就宣傳、典型宣傳,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深化媒體融合,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競爭力強的新型主流媒體和社交媒體平臺。推進主流媒體海外版、國際頻道、海外出版發行機構和海外社交媒體建設,不斷提升國際傳播力。互聯網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最前沿,要加強網絡內容建設,讓主流思想輿論主導網絡空間。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堅持領導幹部向大學生作形勢政策報告和領導幹部聯繫高校制度,發展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提高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水平。始終用先進文化佔領各類思想文化陣地,切實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

3.堅持價值引領,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力量,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礎性工程。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爲着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融入法治浙江建設之中,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紅船精神、浙江精神,加大研究、闡釋和宣傳力度,內化爲全省上下的價值認同和精神追求。加強“信用浙江”建設,持續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深化時代楷模、道德模範、最美人物、身邊好人學習活動。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大戰略,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拓展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深化“禮讓斑馬線”、廁所革命、垃圾分類等活動,形成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文明新風。

4.堅持發展引領,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文化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家園。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新時代文化工作的鮮明主題。要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文化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大力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爲人民羣衆提供更加豐富的精神食糧。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爲文化繁榮興盛的中心環節,深入實施文藝繁榮發展和高峯攀登工程,整合創作力量,聚焦現實題材,加強原創能力建設,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的優秀作品。依託中國網絡作家村等平臺,努力打造浙江網絡文學發展新高地。實施文化人才和文化名家培育工程,高質量打造理論、新聞、文藝、出版等領域拔尖人才,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良好局面。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區域均衡、高效便捷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工程,完善設施網絡,加強資源整合,提高服務效能,補齊文化“短板”,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深化農村文化禮堂建設,規劃到2022年實現全省500人以上行政村文化禮堂全覆蓋。持續建設社區文化家園、城市文化公園、企業文化俱樂部。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爭取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遺。實施《大運河(浙江)文化帶建設規劃綱要》,有序開展大運河保護開發。廣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文化傳播和文化貿易,推動浙江文化“走出去”。

5.堅持改革引領,加快打造萬億級文化產業。振興現代文化產業,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志。要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作爲萬億級文化產業打造的“牛鼻子”,加強對文化體制改革的組織領導,以深化文化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爲重點,帶動文化領域重大改革向縱深推進。加快重點國有文化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出版、發行、影視、新聞網站等文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構建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實施文化產業發展“八大計劃”,進一步打開文化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的通道,加快打造一批文化產業大項目、大平臺,爲增強浙江文化軟實力提供“硬支撐”。推進之江文化產業帶建設,設立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組建浙江省文化產業投資集團。積極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文化與互聯網、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力爭到2020年,全省文化及相關特色產業總產出達1.6萬億元,佔GDP比重8%以上,成爲浙江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產業。

■來源:學習有理

■編輯:青田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