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囧媽在這個春節期間給我們帶來一些笑點與溫暖。在電影中,一些處境與場景也映射着我們的生活。不難發現,這部電影的笑點就是建立在詼諧的說話之中。

開始是徐崢演繹的徐伊萬與袁泉演繹的張璐在說話,他們在爭吵,妙語連珠。

接下來的是徐伊萬趕上了媽媽的火車,徐伊萬與黃梅瑩演繹的盧在說話,沒一會兒,他們便吵起來了。一路上,他們母子也是爭爭吵吵。

說話說得好好的,怎麼在無意間變成了爭吵呢?夫妻之間是吵,母子之間也是吵,這說話真是難啊!

說話時,如果有代溝,就會變得不悅,繼而變成了爭吵,甚至矛盾重重。

徐伊萬終於忍受不了自己的媽媽,說出爸爸的死是因爲媽媽導致的,結果盧半路傷心地下火車了。

徐伊萬便追隨媽媽的步伐,一路上徐伊萬與媽媽進行了深入地溝通,並在面對黑熊時互相表現出對對方的愛,最後母子和解。

徐伊萬也爭取爲媽媽趕上了演奏會,實現了媽媽的願望。

當盧講出徐伊萬及爸爸的故事時,在傾聽中,徐伊萬明白了自己與妻子張露之間的感情猶如自己的爸爸與媽媽般。

爲此,徐伊萬通過發消息,與張露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他們彼此的短信,通過好好地交流,傾聽與被傾聽,他們說出了他們自己想說的話。終於,他們彼此明白了自己與對方的感情與芥蒂。

如果徐伊萬與盧沒有好好地說話,那麼他們母子之間依舊會是控制與反抗的關係。如果徐伊萬與張露也沒有好好地說話,那麼他們就這樣相相想殺,最終分道揚鑣。

改變徐伊萬與盧的關係以及徐伊萬與張露的關係就是他們彼此之間好好地說話,好好地傾聽與被傾聽。

2

提起說話,我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會說話,動動嘴就可以,但是我們很多時候卻不是會真正地會說話。

即使在親子之間,在夫妻之間,我們往往因爲一句話,弄得彼此不歡而散。

心理學家頓·賴特說:

“說話,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自己說給別人聽,而是聽別人說。這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只顧着自己說話,沒有耐心聽別人說話的人,會讓人討厭。只知道聽別人說話,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人,則會受到忽視。”

在親子關係中、在家庭關係之中,儘管不需要拘泥於小節,但是卻要好好說話。好好說話,會使親子關係家庭關係更爲和諧。

徐伊萬討厭媽媽不停地說,也反感媽媽一直對自己的控制,除了爭吵,徐伊萬沒有好好地聽媽媽的心聲,也沒有好好地與媽媽說話。

盧是我們媽媽的影子,而我們也是徐伊萬的影子。

上中學以後,我總感覺我與媽媽說話有障礙。曾經,我以爲我與媽媽的隔閡是因爲我們認知的問題。因此,好多時候,我不喜歡與媽媽說話。

上高中時,我們的學習任務重,也很少回家。我與媽媽的溝通很少,每次在宿舍聽到有同學的媽媽喊同學去接電話,那個時候我可羨慕極了。

可是每當我回到家,媽媽便會問:“你們在學校學什麼,你成績怎麼樣?”那個時候,我沒在意,只是說你不懂,說了也沒用。

就這樣,我和媽媽的交流變得少了,我們在一起除了喫就顯得有些沉默。

當我參加工作後,媽媽依舊會問我工作怎麼樣了。儘管,我知道她不懂,但是我還是會好好地回答她。這個時候,我無明顯地感覺到媽媽很開心。

媽媽還很有感慨地說,我懂事了。就這樣,媽媽也喜歡跟我說話了。我們母女之間的感情也逐漸比以前親密。沒事的時候,媽媽也會主動跟我打電話。

其實,以前並不是媽媽與我沒有話說,而是我們之間,她願意說,可是我卻不願意聽與說。當我發現她逐漸年歲老去後,我願意去與她傾訴,她也願意與我傾訴,我們之間的關係也和諧了。

在親子關係中,對於父母,我們要樂於去傾訴,也要學會傾聽。

3

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們時常會感覺到有些無力,孩子太淘氣,孩子不聽話。

在我家女兒上幼兒園的這段時間,我強烈地感覺到讓女兒乖乖地去上學就那麼困難。

在9月份開學初,我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寶寶喜歡上幼兒園,每天活蹦亂跳的,開開心心地去上學。

可是,國慶長假一過,這孩子卻出現了厭學的情緒。每天去學校,她總是哭哭啼啼的。我們堅持送她上學,她在路上總是說:“媽媽,我不想去學校。媽媽,我不要去學校。媽媽,別送我去學校。”

女兒這麼說着,我說破了嘴皮也無濟於事。寶爸也是急得跳牆,他兇了女兒。可是,女兒看到爸爸兇她,她便哭得更厲害了。

爲此,我和寶爸還鬧得不愉快。

就這樣,女兒哭啼着去上學,這種狀況持續了兩個星期。

我問女兒:“爲什麼不喜歡上學校了?”女兒不願意說,後來我與她玩得開心的時候,她告訴我:“我不想上學,老師說我了。”

我問女兒老師說她什麼,可是女兒就是不說。

那天晚餐,我們在喫飯的時候,女兒把飯放在嘴裏,可是就是不吞下去。

“不要把飯放到嘴裏,得好好喫飯。”當我說到這句話的時候,女兒不高興了:“你怎麼和我們老師一樣,說我啊!”

這頓晚餐,女兒沒有喫飯。我記起來,國慶收假後老師發過我的一條微信:如果幼兒不好好喫飯,不喫青菜或者喫飯慢吞吞的,老師會管下幼兒。老師不像第一個月那麼般溫柔,會相對變得嚴厲些,老師得幫助幼兒養成好的習慣。

我問老師怎麼說她,女兒學着老師說的話,弄得我和寶爸樂呵呵的。慢慢地,女兒告訴我這是她不想去幼兒園的原因。

那些天,女兒不願意去學校原來是因爲老師說自己不好好喫飯。

我告訴女兒,老師是爲了她好才說她的,像爸爸媽媽說寶寶一般,但是我們都是愛着你的。

通過女兒的傾訴,我們也學會着去理解女兒,並與幼兒園的老師進行了溝通,我們都以鼓勵爲主。

接下來,女兒逐漸不再哭啼着去上學校。同樣,我與老公學着去傾聽孩子,我們觀點與行動變得一致性起來,我們的關係也逐漸變得融洽起來。

有時候當我們的孩子哭的時候我們很無助。但我們得和孩子談談,問問他爲什麼哭。如果寶寶太小無法表達,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與寶寶交流,讓他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通過相互溝通,寶寶得到了理解,最後他會很高興地接受。

孩子作爲個體,有自己的思想。 當孩子鬧情緒時,我們如果用心與他進行說話,並盡力傾聽孩子,那麼孩子就不會那麼般無理取鬧。無形中,這種傾聽與被傾聽,會讓親子關係更爲融洽。

4

在親子關係中、家庭關係中,存在矛盾與摩擦是正常不過的。如果要化解,必須互相去理解,去溝通。

在溝通的藝術裏,傾聽與被傾聽極爲重要。

對於長輩,由於生活模式不同,我們得尊重對方。我們的考慮對方的立場,不是地反抗,而是理解與講道理,以達成協調。

對於孩子,別以爲他小,而進行無限制的控制。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我們去傾聽孩子的心聲,並尊重與給出建議。

夫妻之間,我們需要更多的是信任與理解,設身處地與將心比心,而不是幻想,能夠相親相愛固然好,如果不能最起碼也要一起前行。

在親子關係中與家庭關係中,如果好好說話,去傾聽與被傾聽,那麼再大的矛盾都可以化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