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就是他的堂叔汉桓帝刘志养了数千美女,居然生不出儿子,当大将军窦武为继任天子人选问题操心的时候,刘宏的老妈董氏的老乡、同为河间人的侍御史刘鯈推荐了刘宏,刘宏有幸由解渎亭侯变成皇帝,成为汉灵帝。以窦武陈蕃为代表的官员和以曹节为代表的宦官为了把持东汉王朝的权力,不惜刀剑相向,最终是官员失利,宦官得势,权力回归汉灵帝手中。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纵观汉灵帝为帝二十一载的所作所为:从政行事,从来随心所欲;朝臣不分忠佞,只看贴心程度;谏言不论损益,只管顺耳与否,从不思考自己的行为对大汉王朝的存续是否有所裨益或损伤;更别说是老百姓。
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汉灵帝来说,无非是天方夜谭。就因汉灵帝种种行为都跟皇帝身份不相符合,甚至不靠谱、不着调,自然而然被后人列入昏君序列(尤其在诸葛亮名篇《出师表》中,其更成为昏君代名词)。

东汉末年,太监和官员的斗争日益激烈,到后来形成了党锢之祸。党锢之祸在东汉共发生过两次,第一次是在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第二次则是在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党锢之祸的结果就是宦官禁锢甚至陷害了很多的士族官员。党锢之祸的发生,归结于汉桓帝和汉灵帝昏庸无能,导致宦官猖獗,陷害忠良。特别是当时的言论以及日后的史学家多为同情士大夫一方,并认为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表面上看,党锢之祸无非是宦官在皇帝的支持下与官员之间的斗争,最终结果是官员斗不过宦官,士人不是被害死就是被罢官,还得终身不得做官。这好比为非作歹,作奸犯科被判了死刑,永无翻身机会。因而全天下的士人就认定皇帝脑袋有问题,分不清谁好谁坏。实际上看,却并非如此。这是帝王的一种驾驭策略,即完全掌控、了解属下(朝廷官员),这样才能指挥、调动起门阀世家,更加卖力为自己服务。
原因如下。
即其一,汉灵帝继位时的现状。
汉灵帝本是解渎亭侯。亭侯,在列侯中小得不能再小,在宗室里也排不上号。然而解渎亭侯刘宏却走了极大极特大的狗屎运。那就是他的堂叔汉桓帝刘志养了数千美女,居然生不出儿子,当大将军窦武为继任天子人选问题操心的时候,刘宏的老妈董氏的老乡、同为河间人的侍御史刘鯈推荐了刘宏,刘宏有幸由解渎亭侯变成皇帝,成为汉灵帝。刘宏这个皇帝可不好当,手中无权,如同傀儡任由朝臣摆布。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这一文一武两个手握重权的大官,就立马结盟在一起。
《三国演义》是这样记载这段现状,即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说好听是共相辅佐,说难听就是把持朝政,架空汉灵帝的权力。

其二,借力使力,夺回朝权。
汉灵帝正月继位,九月就铲除窦武和陈蕃,收回皇帝的大权。这时汉灵帝才十二岁,总角年龄。汉灵帝懂得利用朝臣与宦官之间的权力之争,借宦官之力,成功搞掉窦武与陈蕃的文武权力垄断,收回皇权。原著记录: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窦武陈蕃之所以要杀曹节等宦官,就是因为以曹节为代表的宦官弄权,实质上就是宦官侵犯了朝臣们的利益。以窦武陈蕃为代表的官员和以曹节为代表的宦官为了把持东汉王朝的权力,不惜刀剑相向,最终是官员失利,宦官得势,权力回归汉灵帝手中。宦官虽说是个官,充其量就是服侍人的奴仆,其权力都是依附皇帝而获得,一旦脱离皇权,就什么也不是。而官员就不一样,有朝一日臣权大于皇权,那皇帝的宝座就岌岌可危,逼宫禅让甚至是被杀皆有可能。为此,作为帝王,就是驾驭好臣子,平衡好各方势力。这样才能坐稳江山。
因此,汉灵帝虽被后人认定为昏君,但在驾驭臣民方面还是很有一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