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牀前明月光——爲親愛的媽媽送行》    敬一丹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敬一丹:其實我是跟着媽媽學着當媽媽,我媽媽真的是教子有方,在我另外一本書《那年那信》裏,我寫了很多我媽媽教子有方的往事,現在我面對自己女兒的時候,經常會回想我某個做法可能就是來自我媽媽的啓發。

《牀前明月光——爲親愛的媽媽送行》    敬一丹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的新書《牀前明月光——爲親愛的媽媽送行》最近與讀者見面。在這本書裏,她回望媽媽的人生經歷,傾訴至親離別之痛,並深情地說:“在媽媽在時,我看到最遠的地方是夕陽;媽媽不在,我一眼就看到了盡頭,看到了月光……”

臨近母親節,這本書也是敬一丹對母親節的一種特別的表達。她說:“在這一天,我們思考母親給我們留下的這些人生話題,這個母親節就會有着特別的意味。”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珺

《牀前明月光——爲親愛的媽媽送行》

敬一丹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

完成媽媽的心願

2017年10月,敬一丹的媽媽被確診爲癌症,敬一丹陪伴在媽媽的病牀邊,那是她工作以後陪伴媽媽最長的一段時間,也是她與媽媽慢慢告別的過程。這段時光伴隨着病牀邊的焦慮和憂愁,伴隨着病情起伏帶來的困惑與糾結,同時也留下了媽媽與子女最後的溫情。

2019年4月27日,在敬一丹生日這一天,媽媽永遠離開了人世。女兒的生日,媽媽的忌日,竟然是同一天。忍着悲痛,敬一丹開始寫作這本書。

獲得心靈深處的寧靜

在寫作過程中,敬一丹有一個清晰的方向: 失親之痛不能分擔,但生命的體驗可以共鳴。這本書不僅僅是述說哀傷,更是記錄了她在生命過程中的體驗,抉擇面前的惶惑、情感交流中的感悟,希望能夠與關注生命的讀者交流。

敬一丹寫作時總是思考着大衆普遍關注的問題。比如,人老時以怎樣的姿態生活?面對生死時,持怎樣的態度?我們能爲至親帶來怎樣的精神慰藉?常在牀邊照顧病人,家人會不會也成了病人?

這是一代又一代人都要面對的,而處於當今老齡化時代的中老年羣體,這種關注更爲熱切。在敬一丹眼裏,媽媽就是從容變老的榜樣。媽媽怎樣成爲微信控?媽媽留下怎樣的精神遺產?點點滴滴,都傳遞着積極通達的人生態度。將要變老、正在變老、已經變老——不同年齡段的讀者會在書中與歲月交匯。

她真誠地把這些思索書寫在新書裏。她在新書後記中寫道:“逝者漸遠,留給我們的一切都將保持着生命的溫度。對生命的認識和體驗會幫助我們獲得心靈深處的寧靜。擦去眼淚,我要在陽臺上種花了,用我媽媽給我留的種子。”

對話敬一丹

我跟着媽媽學着當媽媽

廣州日報:您認爲閱讀或寫作對於排解失去親人的痛苦有怎樣的作用?

敬一丹:我寫作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畢竟是一種痛感的記錄嘛,然而在這個寫書的過程中,我覺得我更清醒地認識了我的至親,認識了我自己,認識了血脈,所以即使是很痛苦,這種記錄也是有價值的。

廣州日報:母親離世這樣痛苦的一件事,您是怎樣決定要把它記錄下來的?

敬一丹:寫這本書首先是我完成我媽媽對我的囑託。我媽媽是一個習慣記錄的人,當她沒有能力去記錄的時候,那就讓我來做這件事吧。還有,我內心如果不通過這樣的方式記錄下來的話,我好像就很難讓自己安下心來。雖然寫的過程很痛苦,但是當我終於寫完了的時候,我覺得我完成了一種對生命的再認識,也完成了和我媽媽的一次靈魂對話。

寫這本書還有一個想法,我想把我對生命的認識,和我女兒,和我家的孩子們來進行一個深度的交流,有的時候家裏遇到這樣至親逝去的時候,大家都把難過深埋在心底,我覺得如果我們有一個深度交流的話,我們之間會有更多的情感,也會有更多的理解。

我媽媽去世以後,我的很大一個改變,就是我比以往更能意識到自己站在人生的哪個階段上,以前覺得夕陽、黃昏啊那還不屬於我,那是屬於我的父母,然而我媽媽去世以後,我覺得我一下子就站在了夕陽裏,一下子就望到了月光,也望到了天慢慢黑下去的那一步。

這本書寫的是昨天的事,但是這本書是爲了明天寫的,我們在今天面對明天的時候,面對未來的時候,不管是哪個年齡段,都會遇到生命的進程這樣的話題,所以面對着時光、生命,面對明天,我們最好從現在開始就有生命思索,就有更多的生命思索。

廣州日報:通過創作這本書,您認爲父母留給子女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通過這本書,有沒有教育子女方面的建議給年輕的父母?

敬一丹:我們做兒女的,未必能夠感覺到,當我們的父母老去,慢慢失去一些能力的時候,他們也是需要肯定、鼓勵、讚賞的,就像我們小的時候經常得到他們的肯定、鼓勵、讚賞一樣。他們慢慢老去了,無力了,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尤其是精神的方式給他們力量。這是我做的讓我感到欣慰的一件事。

廣州日報:有人說,世間所有的愛都指向團聚,唯有父母與子女的愛是別離。您在生活中是一位什麼樣的母親?您是如何理解母親這一角色的呢?

敬一丹:其實我是跟着媽媽學着當媽媽,我媽媽真的是教子有方,在我另外一本書《那年那信》裏,我寫了很多我媽媽教子有方的往事,現在我面對自己女兒的時候,經常會回想我某個做法可能就是來自我媽媽的啓發。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