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戰場上決定勝負的在人數上有着很大的決定作用。冷兵器時代,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兵力人數也決定着一個國家的富強程度。當年滿清人口數量不過百萬,兵力總數不過區區13萬人,如此兵力割據一方勢力確實綽綽有餘,但是想要和整個大明王朝抗衡,似乎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但是,事實上呢?滿清就是憑着這區區13萬人的部隊,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就征服了人口數上億的大明王朝,這其中的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

明朝時期,自從李自成叛亂開始,政局動盪,大明王朝深受影響。國力有些衰弱,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怎麼也比滿清的勢力強的多。就左良玉、鄭芝龍這些人每個人手中都有着數十萬的兵力,大明的半壁江山依舊強勢,相比於滿清,有着絕對的優勢。就是這樣的局面,一個劃時代的人物出現了——滿清攝政王多爾袞。

多爾袞的狡詐和腹黑是出了名的。趁着李自成反叛,攻克北京。滿清政府看到了奪取天下的希望。明朝雖然局面混亂,但是以滿清的勢力,還是無法撼動。吳三桂的大軍駐守在山海關,使得滿清望而卻步。多爾袞看得出,想要染指中原,吳三桂就是關鍵!在詳細分析了局勢之後,得出結論:雖然同爲漢人,但是吳三桂對於李自成的愚蠢行爲還是三思爲好。如果能讓吳三桂倒向自己這一邊,那麼勝算就大得多了。

爲了吳三桂的倒戈,多爾袞可謂是費盡了心思。各種高官俸祿誘惑着,還打上爲大明覆仇的旗號,給足了吳三桂臺階。而李自成方面,在佔領北京之後,大肆搜刮前朝官員,軍紀散漫,領導能力又不盡人意。身爲前朝高官的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李自成會相信自己。但是如果投靠清朝,利益上不用說,還能保得住名節,何樂而不爲?就這樣,吳三桂倒向了滿清這一邊,幫助了多爾袞擊敗李自成,佔領了北方。相繼出現的問題是,人口數量不多的滿清怎麼能統治這麼大的疆域?爲此,他不得不再次收買前朝將領,並且依靠他們逐漸征服整個中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