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上述清熱瀉火方法,再給大家推薦大陵、勞宮、外關、行間這幾個穴位,也有很好的去火作用。若是我們的肺部被火邪入侵造成肺內雍滯,就可能會出現咳嗽,乾咳,口乾舌燥,偶爾咳出的痰色黃較濃,這是肺火引起的咳嗽,可以食用百合、荸薺、白蘿蔔來調理。

春夏時節,人體內熱火比較旺,一旦飲食或者生活習慣不規律就容易“引火上身”,出現例如鼻出血、嗓子痛、嘴長口瘡等,那麼應該如何應對上火呢?今天就和大家介紹下,體內的4種火及對應的調理方法。

01 心火:口腔潰瘍

劉女士這幾天嘴裏長了一大塊潰瘍,除了喝點稀飯啥都不能喫了,痛苦不已。

其實,像這樣的口腔潰瘍、咽痛咽乾,可能是喫了太多溫熱性的食物,如荔枝、桂圓等導致。中醫認爲,口腔潰瘍是上了“心火",要少喫溫熱性的食物,多喫些涼性食物,如苦瓜、綠豆、芹菜等。

02 胃火:便祕腹脹

天氣太熱,王先生每天都會喫兩三根冰棍,結果飯菜沒喫多少,卻老是便祕腹脹,還會冒痘。

這其實是因爲喫太多甜食導致的“胃火"過旺。此時應多喫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少喫甜食,尤其是甜的冷飲。蜂蜜能潤腸燥、解毒,適當多喝蜂蜜水也有好處。

03 肝火:失眠暴躁

小孫最近脾氣特別大,動不動就發火,平時還常有頭暈、口苦、口臭、失眠、兩肋脹痛等症狀。

口臭大多是因爲喫的東西過膩,消化不好,最終在胃裏發酵而引發的。中醫認爲口臭是肝火太旺的典型表現,因此要在飲食上遠離過膩、過酸、煎炸食物及辣椒、羊肉、海鮮、肥肉等。

04 肺火:咳嗽口乾

張女士每到秋季總是咳嗽,而且乾咳不止,容易口乾舌燥,十分痛苦。

若是我們的肺部被火邪入侵造成肺內雍滯,就可能會出現咳嗽,乾咳,口乾舌燥,偶爾咳出的痰色黃較濃,這是肺火引起的咳嗽,可以食用百合、荸薺、白蘿蔔來調理。

除了上述清熱瀉火方法,再給大家推薦大陵、勞宮、外關、行間這幾個穴位,也有很好的去火作用。4個滅火穴位

1、大陵穴:大陵是心包經的原穴和腧穴,大陵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既與心包經的元氣密切相關,又是輸送心包經元氣的重要通道,有很強的清心瀉火的功效。

2、行間穴:行間屬於足厥陰肝經,在足背側,當第一、二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能夠祛肝經之火,所以有清熱瀉火的功效。

3、外關穴:外關屬於手少陽三焦經,在前臂後區,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側遠端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常按能祛除三焦之火,人的焦慮、煩躁、緊張等便會隨之消失,身體會感到通暢。

4、勞宮穴:勞宮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在手掌心,第2、第3掌骨之間。取穴的時候半握拳,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輕壓手掌心,讓中指和無名指指尖壓在掌心橫紋上,中指尖按壓處就是勞宮。如若想瀉心火,必選勞宮。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若有對症病症請先諮詢中醫師,在醫生指導下正確治療效果更佳,可來上醫仁家線上諮詢。

(文章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文獻】1、《喫滅體內“四把火”》,陳霞飛,養生保健指南(上).2、《人體有4個“滅火”穴位》,何紅,家庭醫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