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一,侦探已经查明,虽然药瓶上的标签被作了手脚调包了,但女护工凭着直觉给老人注射的是真药,并不是吗啡,如果当时老人不阻止女护工打电话求救,他就不会死了。原来老人把他所有的遗产都给了女护工,一分钱也没有留给自己的子女。

利刃出鞘被誉为一部典型的本格派推理剧,这类推理剧以让观众跟着镜头寻找案件的线索,最后先于导演一步得出谁是凶手的结论而乐。它的套路是:一件杀人案发生了,给出血淋淋的凶杀现场,若干个嫌疑人和多条线索,然后进行分析,证据、证人、动机、杀人手段等等,几经反转后得出结论。

利刃出鞘:只听说过冲动杀人,没听说有冲动自杀的

但利刃出鞘的段位显然高出一般的推理剧。它一开始讲了一位85岁高龄的专门写推理小说的作家老爷爷被发现死在阁楼里,是抹脖子自杀的。然而随着情节的推进,一个在老人身边照顾的女护工进入了观众的眼帘。电影甚至拍出了由于女护工工作上的疏忽,才导致老人死亡的整个过程。原来女护工搞混了药瓶,把过量的吗啡注入了老人的身体。老人在生命最后的十分钟里决定为小姑娘脱罪,他不仅以给自己抹脖子的方式制造了自杀现场,更是明确地指点小姑娘如何制造不在场证明。

剧情进展到这里好玩起来了,变成了一名被雇来寻找真相的私人侦探和死去的老人之间的斗智斗勇。私人侦探能够破解老人设下的局吗?

在全家人聚集一处聆听律师宣读老人不久前改过的遗嘱时,一条消息惊呆了众人。原来老人把他所有的遗产都给了女护工,一分钱也没有留给自己的子女。这恐怕有点过分了吧,很容易让人怀疑老人和女护工之间有什么故事。事实是,老人的几个子女都不省心,他们一心只看中老人的钱,经过侦探调查发现,家庭里每个成员都有杀害老人的动机。难道是老人看穿了这点,悲愤欲绝下就把遗产给了女护工吗?

女护工听了遗嘱后也相当震惊,是自己害死的老人,怎么还好意思接受老人的遗产呢?另一方面她又想起老人的叮嘱,自己千万不可以在警察和侦探面前露陷,否则老人岂不白死了,无论如何也要撑过去。但是最终她的良心让她做出决定,要去承担过失杀人的责任。就在她准备向这家人全盘说出她认为的事实真相时,私人侦探阻止了她,并讲出了他的发现。

原来是老人的大孙子蓄意谋害老人,是他调包了药品,以此假借女护工之手谋杀老人。起因就是他得知了老人修改遗嘱的内容,子女都没份,反而是女护工得到全部。根据法律,害人者是不可以得到被害人的遗产的,只要他最后揭露女护工才是杀人者,那么老人的遗产就又回到子女的手上来了。这才是一个完美的借刀杀人计划,只可惜被侦探发现了蛛丝马迹。

整个过程没有血淋淋的杀人场景,有的只是密不透风的推理过程,最后犯人被绳之以法,正义得到了申张,然而看到这里却让人觉得悲从中来。我们不禁要追问,老人的死是必要的吗?

利刃出鞘:只听说过冲动杀人,没听说有冲动自杀的

其一,侦探已经查明,虽然药瓶上的标签被作了手脚调包了,但女护工凭着直觉给老人注射的是真药,并不是吗啡,如果当时老人不阻止女护工打电话求救,他就不会死了。

其二,女护工说注射了超量的吗啡十分钟内必死,但老人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脸色也很正常,一点也没有脸红脖子粗,他为什么就急着自杀呢?只是为了给女护工脱罪吗?

其三,老人究竟为什么更改遗嘱,把遗产都给了女护工呢?之前他并没有和家人爆发大的冲突,相反全家人都指着老人过活呢。他真的是出于对女护士的同情才自杀的吗?

其四,老人写了一辈子的畅销推理小说,对杀人手法的研究到了极致,怎么就没想到自己可能成为被害者?在得知自己很快死去后还一心想着给女护士做出详尽的安排,怎么就没料到自己可以不必去死呢?

总之,在老人死后发生的一切都很合理,女护工避罪的心理、行动,外请的侦探探案的本事,甚至最后凶手的揭露,都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就是老人的自杀行为显得比较怪异,只听说过冲动杀人,没听说有冲动自杀的。但老人却做到了,真是让人不解呀。

利刃出鞘:只听说过冲动杀人,没听说有冲动自杀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