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人才輩出,很多知名謀士表現搶眼,成爲時代最著名的人物,其中輔佐劉備征戰天下的臥龍諸葛亮就是那個時代最具人氣的謀士代表,和諸葛亮一樣有響亮稱號的還有三人,他們分別是鳳雛龐統、冢虎司馬懿、幼麟姜維。他們四個人成爲聲名顯赫的四位謀臣,關於哪位人才最聰明,表現最好的爭論一直沒有結果,對於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更厲害的爭執也是人們討論的重心,很多時候都是臥龍諸葛亮更勝一籌,但笑到最後的贏家司馬懿,有一點就是諸葛亮和龐統比不上的,這一點就是對君主的選擇。

臥龍諸葛亮在南陽隱居,雖然隱居但沒有放棄對天下大勢的瞭解,諸葛亮心中一直有比肩管仲樂毅的理想,所以在亂世爭霸的諸侯中選擇合適自己的君主,在他看來,當時最弱小的劉備是最好的人選,於是三顧茅廬之後出山幫助這位人生特別辛苦的亂世諸侯,爲何選擇劉備有很多原因,因爲劉備愛民如子,因爲劉備弱小需要幫助,這些都是諸葛亮的理由,可能在選擇君主上,諸葛亮從來沒有考慮過其他諸侯,這是諸葛亮自己的偏執,他想要成爲管仲樂毅那樣的人物,這兩位知名人物在春秋戰國時期都是幫助弱小的諸侯國成爲春秋霸主,這樣的扶弱成就得到諸葛亮的嚮往,於是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他沒有任何幫助強大諸侯的想法,所以選擇弱小的劉備,在他的幫助下劉備開始崛起,成爲三國鼎立的重要人物,但在另一個方面,這樣的行爲將中原的統一推遲,不利於統一帝國的建立。

鳳雛龐統對君主的選擇上還沒有諸葛亮表現的好,至少諸葛亮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目標,而更早出山的龐統在亂世浪費了太多的事件,以至於遲遲沒有出名,沒有打響自己鳳雛的名聲。有很多讀者可能認爲龐統沒有出名是因爲自己的長相,在東吳孫權陣營中確實鳳雛因爲長相受到排擠,但天下諸侯那麼多,有才能的人可以到處去尋找機會,爲何偏要在一個樹上吊死,所以龐統的不作爲讓他沒有展示自己。

司馬懿對君主的選擇就比諸葛亮和龐統看得更遠,我們可以相信司馬懿一開始就認爲曹操是一個好的君主,是自己會效忠的君主,但他沒有在曹魏勢力迅速發展的時候加入,他明白錦上添花遠不如雪中送炭,在曹操赤壁失敗之後司馬懿纔出現在曹操陣營,經過不斷的發展成爲受到重視的人物,成爲曹魏陣營後期的依仗,間接幫助他成功得到曹魏大權,讓自己的子孫可以成功篡位,這樣的勝利結果就可以說明,在對天下大事和對君主的選擇上,諸葛亮和龐統遠遠不如司馬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