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浙江大學“網紅教授”鄭強所演講的視頻刷爆了整個網絡。除了令人激動的愛國演說之外,一個意外的話題引起很多人的爭議。

鄭強說在中國把英語列爲主科,是一種強烈的民族不自信的表現。並且他認爲英語只是用來溝通的工具,而不應該作爲攔路石,擋住許多理科成績優秀的學子進入名校學習深造。不少網友也紛紛表示贊同,各種刷屏,訴說自己當年學習英語的苦楚。

更有網友提倡:將物理化學變爲主科,英語轉爲副科!他們還表示,不少女生就是靠用處不大的英語支撐自己的成績,如果成真,女生的高考將結局悽慘!

先不談這種說法的嚴謹性,我們先來看一下英語在整個教育系統中,每個時期的重要性變化吧。

1977年中國正式恢復了高考,雖然還延續着文理分科的教育理念,但是當時的外語並不計入總分當中。

隨着時代一點一點的進步,改革開放讓人們看到了中國高速發展的一面。也正是從這一時刻開始,外語在學生們的生活當中變得越來越重,從最初的副科慢慢變成了主科。

可是現在時代變了,人們也呼籲着教學的改革。如今中國的漢語已經成爲了國際通用的官方語言之一,所以很多人覺得不應該再讓英語佔據學生們過多的寶貴學習時間。畢竟一個民族連自己的語言還沒有喫透,就去強制學習別的國家的語言,這絕對是人類史上的一種悲哀。

那麼,應不應該把英語踢出必修課,女生們是否將結局悽慘?我們來看一下教師是怎麼說的。

一、英語的確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不公平性,但不絕對

爲什麼如此說呢?地區和地區之間存在着經濟上的差異,這直接影響到了當地的教學水平。根據調查,北上廣這些發達城市,學生的外語水平普遍都非常之高,然而那些偏遠山區的貧困學生,他們的外語水平卻仍停留在相當原始的階段。

這樣的情況之下,把英語列爲高考必考的主科,是否對一些偏遠山區的學生不公平呢?能夠走出大山受到更好的教育,才能慢慢地改變一代又一代的人,可是現有的教學體系,先把學生分成了三六九等。

此外,相比男生來說,女生在語言學習上確實較有天賦,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就目前來看,各個國家的外交官,仍然是男生居多!而且,難道把物理化學列爲主科,所有男生就都能夠高枕無憂了嗎?每年高考,在物理化學上“折戟沉沙”的男生可不在少數。

根據校友會的數據,2007-2016的十年間,全國男狀元人數爲390人,佔比46.59%,女狀元人數爲447人,佔比53.41%!女狀元比男狀元還多近7個百分點,所以女生的物理化學成績其實也並不差,結局悽慘絕對是無稽之談。

二、忘記了英語只是溝通的手段,過分強調發音

現在的英語學科在應試教育之下,已經偏離了它最初的存在意義,語言是人們用來溝通的手段,可是現在有很多的學校和教育機構忘了它所存在的意義,人人都強調要得卷面高分,忽略了口語方面的提高。

甚至有的人過分地去強調發音準確,卻忘記了英語也存在地域口音之分的。如果你是對方非常重視的人,哪怕你說的話再不標準,人家也不會去嘲笑你。畢竟你說再好,有人家外國人說英語說得好嗎?

前段時間,李蘭娟院士用浙江口音的中國話給美國專家授課,他們一個個像小學生一樣虛心聽講,不也從側面說明了一些道理嗎?

三、物理和化學是否比英語重要?

爲什麼要提及這一概念呢?所有大國的發展都離不開理工科人才,特別是現在的某些高科技領域,需要非常尖端的理科知識。而如果一個國家出現幾個物理方面的傑出科學家的話,完全可以改變這個國家、整個時代的發展。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世界上最先進的科研成果、論文,絕大多數都是用英語書寫的,如果翻譯成中文,難免會失去了本來的味道,甚至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進而阻滯我國科技的騰飛,這也是目前教育界的主流看法。

所以說是否應該將英語踢出主科乃至必修課,胡侃教育認爲應該分兩步走。就當前來看,現行的教育考試體質還是十分必要的,但應加強對山區農村等落後地區孩子的關注,對他們的口語要求是否可以降低一些?

而等到中國的經濟科技進一步發展,當世界上的科學家都以中文來書寫論文的時候,就可以進行一些改革了,除了那些被篩選出來專攻英語的人才,不要再用英語難住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