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週末》記者萬文竹

都是博士了,還缺錢嗎?近日,在第七屆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表示,我國有40萬博士生像乞丐一樣在做研究工作,每月收入僅3000多元。劉校長此言一出,有關博士生待遇的話題,迅速衝上熱搜,引發熱議。

博士生的待遇調查

在讀博士靠什麼維持日常生活?目前,我國博士生補助大致由4部分構成:國家獎學金,學校獎學金,導師分發的科研經費補貼,或還包含其他SCI論文或項目補貼。其中,最不固定的是課題或科研經費,受學校、城市、專業及導師等因素影響差異最大。清華大學工學博士劉梅(化名)告訴記者。

劉梅表示,自己在讀博期間基本收入是每個月國家補助1500元(學制內)和學校強制要求的導師補助1200元(這筆錢開學的時候老師轉給學校,由學校統一發放)。總計是2700元。不過只發10個月,每年27000。此外博士生還會有每年一次的獎學金18000元,因此博士生最低收入是每年45000元。除此之外,導師會依據實驗室的課題經費以及學生承擔的工作量來發放一些獎金。

一段時間,自己所在實驗室課題多,導師也比較大方,每個月能從實驗項目裏再領1500元左右,這樣他的月收入能超過4000元。學校喫住都比較便宜,如果沒有其他的開銷,基本生活是沒有問題的。劉梅說。

武漢理工大學工科博士張偉表示,目前該校學生收入來源主要是國家和學校的助學金+導師補貼+獎學金三塊。助學金共計25000/年,對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生覆蓋率100%,分爲國家助學金和學校助學金。導師補貼,我們組博士是1300/月,分12個月下發,一年就是15600元,這個補助水平在我們學校課題組中算中上。除此之外,還有一筆可觀的收入就是獎學金,我們學校博士學業獎學金,覆蓋率90%,一等18000(30%),二等10000(60%)

一般只要不掛科,成績一般也可以拿到10000/年的獎學金。如果你足夠優秀,當學年可以拿到博士卓越獎學金(36000/和博士國家獎學金(30000/年),那收入就相當可觀了。張偉說。

除了國家和學校發的補助外,其實很多博士生通過校外兼職收入來緩解經濟壓力。劉梅告訴記者,在北京每年四五月份是高三補習的高峯期,高三的補習價格大概是一個小時一百多元;一些出版公司、公號等也會有一些兼職(寫稿、或者校對等);還有博士生去一些知名教育輔導機構擔任講師一節課兩千元左右的收入,長期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博士生的雙重壓力

有網友評論:博士生也還是學生,沒有正式工作,補貼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就很好了。

事實上,正常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就算馬不停蹄地讀到博士或者出國留學深造,博士畢業至少也30出頭了。而現實情況是,我國很大一部分博士生已經結婚成家,他們面對的不僅是學業和科研壓力,還有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

前段時間,浙江博士生送外賣的視頻火遍全網。浙大博士生孟偉發佈視頻稱:我是浙江大學榮譽學院竺可楨學院本科畢業生,浙江大學自己的博士生。還記得8年前在本科畢業典禮上,院長對我們說,你們就讀過的第一所世界一流大學是浙江大學,你們就讀過的唯一一所榮譽學院是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孟偉給浙江大學丟人了,孟偉給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丟人了。視頻的最後他低下頭對着鏡頭說了一句對不起

面對網友的熱議,浙江大學校方表示:攻讀博士學位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這需要聚焦科研目標,將主要精力投入學業,完成博士學位論文,達到博士學位申請標準。學院將按學校相關規定要求,積極爲孟偉提供支持和幫助。

孟偉表示,2014年被保送浙江大學控制學院智感所直博,他讀了8年。他兒子2021年出生後生病需要用錢,開始兼職送外賣。自己選擇送外賣是因爲經濟壓力,而且時間自由,能兼顧學業。

目前我國博士生家庭絕大多數爲工薪階層,有些甚至是貧困戶。多年的學業已經花費了家裏不少資金,已經到博士階段的學生更不好意思再讓家裏負擔費用了。博士生待遇低直接導致了他們爲了生存不能將主要精力放在學術科研上,而通過在校外兼職的形式獲取經濟收入,降低了博士生培養質量,也使他們精力渙散,不能專注於本身的研究項目,不僅在學術上未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也沒有在事業、愛情上得到理想的回報。”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

需完善博士生導師制

公開資料顯示,現行的博士生助學金髮放標準制定於2017年。20173月,財政部、教育部曾發佈《財政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提高博士生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的通知》,強調爲進一步支持博士生培養工作,調動青年高端人才積極性,經國務院同意,從2017年春季學期起,提高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內的全日制博士生(有固定工資收入的除外)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其中:中央高校博士生從每生每年12000元提高到15000元,地方高校博士生從每生每年不低於10000元提高到不低於13000元(具體標準由省級財政部門、教育部門確定);科研院所等其他研究生培養機構依照執行。

顯然,提高博士生國家助學金標準,會讓所有博士生受益,然而,鑑於全國在讀博士生高達50多萬,即便提高博士生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也只會是人均幾百元的增幅,難以讓所有博士生過上體面的生活。熊丙奇說。

在江南大學副教授、教學政策學博士田賢鵬看來,國內博士生補貼待遇整體偏低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很多高校的博士生月生活補貼不到2000元。在高消費城市,這樣的待遇難以維持正常的生活學習支出。

有不少博士生認爲:博士資助政策是2017年制定的,現在已經過去5年了,真的該調整了。

近年來,已有不少高校通過提高薪酬待遇,吸納具備一流科研潛質的博士生前來應聘

例如,20211027日修訂的《河南大學關於提高博士研究生助學金的補充規定》顯示:爲減輕在讀博士生的生活壓力,支持博士生潛心開展學術研究並順利完成學業,學校決定提高全日制博士生的助學金標準。對符合國家研究生助學金髮放規定的我校全日制普通博士研究生,在原有國家撥款和學校補貼的基礎上,每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助學金在4年基本學制內每年增加5000元。

2020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掛出從博士階段開始每人每年保底收入10萬元的招生公告;南開大學表示每年將在國家撥款的基礎上,增投自籌經費1億餘元,在校頂尖博士生每年可累計獲得各類獎助金超過10萬元;清華大學也表示,要確保博士生每年最低資助標準不低於5.1萬元。此外,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都對博士生獎助學金進行了調整。

從不同高校的情況看,還有學校通過獎勵發表高水平論文,來提高博士生待遇,這也是精準提高博士生待遇的一方面措施。

提高博士生補貼待遇確有必要。但需要謹慎考量的是,到底提高到多少纔是適合博士生的補貼待遇。田賢鵬建議,提高博士生待遇需要堅持兜底+浮動相結合的原則,兜底體現的是國家制定的最低保障標準,浮動體現的是不同高校的個性化激勵措施。

在熊丙奇看來,導致我國博士生待遇不高的更主要原因,是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導師制以及與之對應的導師資助制。比如,建立以科學研究爲主導的導師負責制,實行與科學研究緊密聯繫的導師資助制,由導師拿出課題經費的一部分支付給研究生,用於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然而,這一制度在現實中遭遇阻力。比如,理工類科研項目比較充足,由於有導師資助,月收入有的達到五六千元甚至更高,而人文社會科學的博士生則由於導師課題經費有限,在國家助學金之外,幾乎沒有導師的資助。

也有博士生抱怨,自己變爲導師的免費打工仔,一年到頭地幫助導師做項目,卻得不到應有的報酬。這就需要進一步完善博士生導師制,明晰導師的權責,並改革我國的學術管理與評價體系。要明確導師的招生權、教育權與培養權,同時限制導師濫用職權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在科研經費的配置上,要減少競爭性科研經費,增加非競爭性科研經費,擺脫急功近利傾向,使導師有精力、財力認真培養學生,爲博士生潛心攻讀學位創造良好的環境。熊丙奇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