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在誰手裏?是後金?是李自成?是東林黨?是廠衛制度?是朱氏皇族自身?還是小冰河時代?對於這個問題,恐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吧!但帝制那種統治方式,加上儒學、理學的促使,不滅亡纔是怪事。

有人說,若崇禎當初能採納大臣的這條建議,明朝至少還能再活一百年。這是一條什麼建議?崇禎爲何明明知道對王朝有好處,卻又果斷拒絕了呢?是因爲崇禎昏庸無能?還是明朝氣數已盡?

·一條拯救明朝於水火之中的治國良策

唐宋元明清,有個規律,很有意思,那就是後往後朝廷越聰明,而越往後越爛。

土木堡之後,對於明朝來說,朝廷到底是文官集團的呢?還朱氏集團的呢?

朱元璋當年誅殺功臣時絕對想不到,自己的子孫後代,像天啓、正德之人會死於臣子之手。

世道輪迴,因果報應那都是迷信。但萬事萬物都是有因果關係的,這不是我們小老百姓應該考慮的問題。

到了崇禎年間,國庫空虛,崇禎自己也很愛折騰。

當徐光啓在老師利瑪竇的影響之下,思想西化之後,他上奏朝廷要引進西方科技,鑄造西方大炮,搞明朝版的“洋務運動”。

徐光啓可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從內心深處向西方學習。徐光啓通過向洋人學習,翻譯編撰了《幾何》、《農政全書》、《聖經》,以及天文、曆法、西洋科技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東西。

不但如此,徐光啓還打算從工業上最基礎的材料開始做起。建議朝廷從西方引進科技和人才,打造屬於自己的,系統化的重工業產業鏈,並在此基礎上搞現代化國防建設。

面對這幅利國利民的奏摺,崇禎爲何果斷回絕了呢?

·崇禎皇帝的無奈

當崇禎快死時,他對天長鳴:非我亡也,大臣誤我!

真的僅僅是東林黨自己從中作怪嗎?他自己就沒有錯嗎?明朝的那些規則就沒有錯嗎?

當他殺掉魏忠賢,將哥哥天啓冒死實施的稅收制度廢除之後,明朝就已經不受皇帝控制了。

崇禎爲了一時活命,不得不向利益集團妥協。

這樣做,他雖然不會像正德和天啓一樣來個“落水死”,但也失去了對下面大臣的管控。

這些大官,不但瓜分了明朝各種各樣的資源,還不向朝廷納稅。他們表面上是朱氏皇族的臣子,背後卻都有屬於自己的山頭。

爲了利益,這些大家族之間時而鬥爭,時而聯姻,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裏。在弄死正德和天啓之後,他們更肆無忌憚。爲了一己之私,走私的走私,投敵的投敵。

什麼達則兼具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什麼存天理,滅人慾;什麼君君臣臣,在利益面前,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傻玩意。

徐光啓的建議是好,但崇禎沒錢、也沒有絕對的統治權,只能含着淚拒絕了這樣的提議了。

如果從明朝開始就搞洋務運動,那麼中國的歷史又該如何走向呢?

話說回來,如果沒有明朝,一直是大唐時代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