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爲了達成主人家的委託,會千方百計想辦法美化主人家的情況,比如虛構對方的家庭情況,財產狀況,工作情況,最關鍵的是他可能不會花心思去了解他去推薦的這個人到底品行如何,而是一味的只充當一個說客,等到他通過一系列方法把另一方說服並答應這門親事之後,他就可以交差大吉並獲得雙方給與的好處或報酬,至於兩人日後的相處或者性格問題自然就與他無關了。相親,顧名思義,就是不認識或以前沒有交集的兩個人被中間人(一般是媒人)撮合在一起見面或通過中間人相互傳達對方信息從而瞭解對方的一種形式。

很多朋友都有這個經歷,每逢過節回家,家裏人都會安排幾場相親。對有些人來說,雖然已經到了適婚的年齡,但是因爲沒有碰到心投意合,意氣相投的人,這些相親就成了解決個人婚姻大事的可選方式。但對另一些人來說,本來不着急或者過了適婚的年齡或者對理想中的愛情充滿無限的遐想,期待一場類似童話般的愛情故事,相親無疑成了一場心靈的折磨。不管參沒參加過相親,或者有些人正準備嘗試一下相親這條道路,那麼相親真的有效嗎?家人安排的相親爲什麼不靠譜,原來是因爲這個原因

有人說了,相親很有效,因爲他的父輩母輩都是通過這種方式解決的婚姻大事,當然身邊也有朋友通過相親走向了婚姻的殿堂。那麼,是不是說相親就有很高的成功率呢?如果我們結合自身實際來看,相親可能沒有起到那麼好的效果。甚至有一些通過相親認識並步入婚姻殿堂的人在婚後婚姻並不順利,還有一些人的婚姻已經走向破裂。有人可能會問了,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呢?接下來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客觀分析一下相親這種交友或戀愛形式到底存在哪些利和弊。

家人安排的相親爲什麼不靠譜,原來是因爲這個原因

相親,顧名思義,就是不認識或以前沒有交集的兩個人被中間人(一般是媒人)撮合在一起見面或通過中間人相互傳達對方信息從而瞭解對方的一種形式。這種婚戀方式的最大好處是簡單直接,高效快速。不需要兩個人之前就認識,只需要中間人提前掌握雙方信息並傳遞給對方。那麼這種方式有沒有什麼問題呢?當然有,可能還很大。因爲是被媒人介紹認識並撮合,那麼這中間可操作的地方就比較多了。因爲,媒人一般是受人所託(一般爲男孩方),媒人呢,一般是男孩的親屬或者幾經輾轉認識的人,他可能對雙方也不是真正的特別瞭解。但是爲了達成主人家的委託,會千方百計想辦法美化主人家的情況,比如虛構對方的家庭情況,財產狀況,工作情況,最關鍵的是他可能不會花心思去了解他去推薦的這個人到底品行如何,而是一味的只充當一個說客,等到他通過一系列方法把另一方說服並答應這門親事之後,他就可以交差大吉並獲得雙方給與的好處或報酬,至於兩人日後的相處或者性格問題自然就與他無關了。風險自然而然就轉移到雙方那裏了,那麼之前被掩蓋的問題就逐漸浮出水面了。

這種會產生錯覺的現象,心理學上有個解釋--暈輪效應。關於這個效應,美國心理學家凱利以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個班級的學生分別做了一個試驗。上課之前,實驗者向學生宣佈,臨時請一位研究生來代課。接着告知學生有關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況。其中,向一個班學生介紹這位研究生具有熱情、勤奮、務實、果斷等項品質、向另一班學生介紹的信息除了將"熱情"換成了"冷漠"之外,其餘各項都相同。而學生們並不知道。兩種介紹的差別是:下課之後,前一班的學生與研究生一見如故,親密攀談;另一個班的學生對他卻敬而遠之,冷談迴避。可見,僅介紹中的一詞之別,竟會影響到整體的印象。學生們戴着這種有色鏡去觀察代課者,而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暈輪。當讀到這裏的時候,各位大概能瞭解到這個現象的含義了,因爲描述者的不同表述,使得聽着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而這種主觀印象往往帶着偏見和對實際現象不恰當的看法。

家人安排的相親爲什麼不靠譜,原來是因爲這個原因

迴歸到本文的主題-相親究竟靠不靠譜的問題。筆者以爲,當中間人站在客觀的角度來傳達雙方的實際情況時,相親是很靠譜的,因爲沒有添加不實際的成分,也就是沒有“暈輪效應。而且,相親的成功與否還主要看雙方三觀是否一致,思維是否在一個層次,是否情投意合等方面。但是如果中間人在相互傳達的過程中,爲了儘快撮合雙方達成結婚目的,而對雙方實際問題做了修飾和掩蓋,而等待婚後雙方去發現去改變,這種方式就多少有些不靠譜了。

相親歸根結底屬於男女情感範疇,爲了更好地遞進親密關係,建議大家多度一些情感方面的書籍,不斷增進對男女情感的瞭解,這樣在相互的瞭解和相處中處於和諧,甜蜜的狀態。家人安排的相親爲什麼不靠譜,原來是因爲這個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