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南明建立由福王朱由崧稱帝的弘光政權以後,南京城後來出現了一個人,自稱自己是太子。這隻能說明,就算太子真的逃到了南方,也沒有用,不能改變南明出現多個政權的格局。

南明政權沒有堅挺下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爲當時的皇族各自佔山爲王,出現了很多政權,這樣也就造成了南明力量的消耗與分散,無法抵抗政權統一的清政府的各個擊破。
如果南明政權能夠做到政權統一,當時滿清未必能夠絞殺南明,統一全國。歷史上是有例子的。晉朝皇族南下以後,因爲只有司馬睿一個政權,因此東晉延續了下來。宋朝皇族南下以後,也因爲只有趙構一個政權,因此南宋也堅持了下來,延續了一個半世紀。
如果南明也只有一個政權,複製東晉和南宋的奇蹟,未必不可能。
那麼,哪個人適合成爲南明政權的唯一領袖呢?顯然是太子朱慈烺莫屬。
實際上,崇禎皇帝在崇禎三年,就已經把長子朱慈烺立爲皇太子了。那時候朱慈烺剛滿週歲,而且此後一直當了14年太子。明朝覆國的時候,他已經15歲了。15歲在古代其實算一個成年人的,由他來建立南明,統一抗清,是正合適的。可是,爲什麼最終不是這樣一種局面,而造成了南明出現多個互相牴牾的政權的情況呢?
直接的原因,是李自成政權敗退北京的時候,太子朱慈烺下落不明。
李自成進京以後,對太子朱慈烺還是比較好的,沒有爲難他,而且還封朱慈烺爲“宋王”。從這個封號可以看出,李自成對朱慈烺的安排,是很重視也頗爲考究的。因爲最初“宋”這個封號,是周武王拿下商朝以後,給商朝皇室的封號。而且分封的地域也不差,宋國在周朝也一直是一個很有發言權的國家,宋襄公很弱小,卻還能一度成爲“春秋五霸”之一。
不過,由於李自成只在北京城裏呆了42天。42天之後,就不得不在滿清的強力攻擊下,退出北京城。正是由於李自成退出了北京城,因此,朱慈烺從此下落不明。
事實上,要說崇禎皇帝做得不到位的話,並不是他沒有封太子,而是沒有儘早把太子送出城。如果他能夠儘早把太子送出城,就像當年司馬睿、趙構,乃至於南宋末年宋朝皇室把宋恭帝的兩個兒子預先送出去一樣。可能南明就有一個統一的領導了。
當然了,也不能說崇禎皇帝沒打算把他兒子們送出城。實際上,當時他還是有這方面的安排的。他逼迫他的后妃們自殺,逼迫並親手砍殺他的女兒,但是對他的兒子,他還是很保護的。當時他把朱慈烺等兒子送給了他的岳父周奎。其實是想讓周奎把他們保護起來,並趁機送出城。但是沒有想到,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後,周奎直接就把朱慈烺等幾個外孫送給李自成了。
朱慈烺最終沒有被送出,但是,實際上朱慈烺也並沒有就此完全消失掉了。因爲後來還發生了一件“太子案”。
當南明建立由福王朱由崧稱帝的弘光政權以後,南京城後來出現了一個人,自稱自己是太子。後來,弘光政權認爲這個人是假太子,把他給殺掉了。
很明顯,這個人並不是什麼假太子,而是真太子。因爲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去南京自稱自己是太子。爲什麼這麼說呢?
其一,他不可能確保沒有人看見過太子,萬一被別人認出來,那可是殺頭之罪。其二,自稱是太子,並不會得到什麼好處,首先朱由崧就不會饒過他。朱由崧要是也承認他是太子,就只能把皇位讓出來。唯一的辦法,就是來一個不承認。
所以說,在那種情況下冒稱太子,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既然很危險,卻有人稱自己是太子,那麼他就是真太子。
是真太子,弘光政權卻認爲他是假太子,把他給殺掉。這隻能說明,就算太子真的逃到了南方,也沒有用,不能改變南明出現多個政權的格局。
那麼,爲什麼南明會出現多個政權這種格局呢?
顯然,這是與明朝的政治生態是有很大關係的。
明朝由於不設相位,同時由於歷代皇帝普遍不理朝政,因此就造成了明朝大臣的黨爭特別嚴重。而所謂的黨爭,其實就是一種利益的爭奪。誰都想成爲利益獲得者。想成爲利益獲得者,就得把別人打壓下去。這種黨爭的局面,一直延續到明朝末年。而崇禎皇帝捉摸不定的很多做法,又再一次加劇了這種黨爭。
因此,當清軍入關,大臣們普遍南逃的時候,這種黨爭也帶到了南方。所有那些大臣們,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必然會各自扶持對自己有利的皇室成員,想通過做大,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說,這實在與有沒有太子,沒有任何關係。南明註定四分五裂,最後失敗,是必然的結局。
(參考資資料:《明史》《南明史》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