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窯位於今福建德化,故名。作爲著名的瓷窯,是福建沿海地區古外銷瓷重要產地之一。發現由宋到清歷代窯址達一百八十處,重點發掘了屈鬥宮、碗坪侖兩處窯址。

德化瓷器是中華陶瓷燒造中的藝術珍品,始於宋代,明代後得到巨大發展。以白瓷塑佛像聞名。其製作細膩,雕刻精美,造型生動,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藝術創造力。

在今福建德化,故名。是福建沿海地區古 外銷瓷 重要產地之一。發現由宋到清歷代窯址達一百八十處,重點發掘了屈鬥宮、碗坪侖兩處窯址。碗坪侖 燒瓷 較 屈鬥宮古窯址 早,燒 青白瓷 ,有的接近 白釉。

花蓖劃紋裝飾較多,盒子遺留甚豐,蓋面所印陽紋裝飾達一百餘種,題材之豐富在南方地區首屈一指,南宋時有專門製作盒子的作坊,盒蓋上陽文印花裝飾題材豐富,有動物、花卉等近百種圖案。劃花間 篦劃紋 亦較多,飾在碗、盤、瓶等器物上。屈鬥宮元代辦燒青白瓷,從南宋至元代。明代盛燒白瓷 觀音 、 達摩 等塑像, 胎釉 渾然一體,如同白玉,被贊爲"象牙白"、"奶白"或 "天鵝絨白。清代除燒白瓷外,盛燒青花與彩繪瓷器。元代以來, 德化窯瓷器 輸出海外,菲律賓、馬來西亞出土有元代德化窯 青白瓷 ,泰國及東非坦桑尼亞等國家也出土有清代德化窯青花瓷器。

德化是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而說到陶瓷,就不能不提到窯。晶瑩透亮的瓷是由土和火孕育的,窯便是瓷的“子宮”,瓷的母體。德化自商周時期開始使用窯爐燒製瓷器,歷代築窯無數,但因年代久遠多數坍塌,或掩埋地下,或因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破壞而消失。現在還能看到的保留完好的古代窯爐,只是極少數清末至民國時期或20世紀五六十年代修築的窯爐。德化窯爐因其結構獨特,燒成技藝自成一體,品質超羣,被稱爲“中國民窯的代表”,其中特有的階級窯(又稱德化窯)被認爲是日本“串窯的始祖”。

德化是我國古代外銷瓷重要產區之一,在我國古代對外貿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德化瓷傳到國外,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從歐洲人稱之爲"中國白"中可見一斑。德化窯以瓷塑人物最負盛名,代表了德化窯的高超技術水平。歷次拍賣會上,只要有德化瓷雕大家的作品出現,總能引起買家的追捧。今年春拍上海敬華曾經推出過一件清末民初的德化窯騎獅觀音,就是近代德化制瓷名家許雲麟的作品,成交價爲33萬元。一件綠釉描金半跏觀音像在保利以715萬元的價格成交,創下德化窯拍賣的最高價。與此前的最高價,1998年香港蘇富比的拍賣會的清·德化窯白瓷觀音立像48.76萬元相比,無疑預示着市場將重新審視德化瓷的投資價值。

明代"象牙白"瓷器主要以適應市場需要的造型爲主,除部分訂製外銷的產品外,大部分造型都是民間百姓常用的日常器具,如碗、盤、盆、杯、碟、壺、爐、盒、洗、盞以及文人墨客和宗教方面的用品、陳設品等。明代是德化陶瓷史上瓷塑藝術最爲繁盛的時期,當時作品很多,如觀音、達摩、彌勒、如來、壽星、關公、童俑以及各種瓷塑人物造像。同時還造就了何朝宗、張壽山、林朝景等一批瓷塑藝術大師。其中尤以何朝宗的瓷塑雕像最具特色,被譽爲"東方藝術"、"世上獨一無二的珍品"、"可與米蘭的斷臂維納斯相媲美......"。"象牙白"瓷以其工藝和藝術的獨到之處,贏得了世人的公認,在中國陶瓷工藝史和世界陶瓷工藝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明代"象牙白"瓷器主要以適應市場需要的造型爲主,除部分訂製外銷的產品外,大部分造型都是民間百姓常用的日常器具,如碗、盤、盆、杯、碟、壺、爐、盒、洗、盞以及文人墨客和宗教方面的用品、陳設品等。明代是德化陶瓷史上瓷塑藝術最爲繁盛的時期,當時作品很多,如觀音、達摩、彌勒、如來、壽星、關公、童俑以及各種瓷塑人物造像。同時還造就了何朝宗、張壽山、林朝景等一批瓷塑藝術大師。其中尤以何朝宗的瓷塑雕像最具特色,被譽爲"東方藝術"、"世上獨一無二的珍品"、"可與米蘭的斷臂維納斯相媲美......"。"象牙白"瓷以其工藝和藝術的獨到之處,贏得了世人的公認,在中國陶瓷工藝史和世界陶瓷工藝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