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和寶寶玩耍的時候突然聽到“噗”的一聲,寶寶放屁了……

帶寶寶時,你會發現,寶寶放屁還挺頻繁的,但如果總是很大聲地放屁,放屁次數很多的話,是不是說明寶寶的腸道狀況不好呢?

其實放屁包含了很多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從中判斷寶寶的健康狀況~

寶寶在嬰兒時期放屁,屬於正常現象,說明寶寶的腸道消化系統正常運行。寶寶的腸道系統功能正常運行,說明寶寶的吸收較好。

由於寶寶的腸道發育尚不完善,腸道蠕動尚未形成良好規律,寶寶的肚子會經常出現脹氣的現象,於是寶寶就需要通過放屁來解決脹氣問題了。此外,寶寶在喫奶時,也會吸進一部分空氣,吸進去了就要通過放屁來排出,所以姐姐們不必過於擔心。

家長留言說“寶寶每次放屁都會蹦出點屎來,是什麼問題?

這主要是寶寶小,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排便,屬於新生寶寶的正常現象,各位姐姐們們不必太擔心!

(圖片來源:pexels)

一、屁是如何產生的?

由於消化道正常菌羣的作用,食物殘渣在體內產生了較多的氣體,這些氣體隨着腸道蠕動向下運行,由肛門排出。由於肛門括約肌的作用,有時還會發出響聲。

對於小寶寶來說,胃腸發育不成熟,腸道蠕動不協調,造成腸道脹氣,所以排氣比成年人要多,聲音也更響亮,有時候肚子還咕嚕咕嚕的;如果喫奶姿勢不正確,有空氣進入寶寶體內,也會造成多屁現象,要不怎麼能叫“小屁孩”呢。

二、暗示寶寶健康狀況的幾種屁

1、臭屁

寶寶的臭屁,還不能用一個“臭”字籠統概之,臭法不同揭示的健康狀況不一樣。通常情況下,臭屁的氣味主要來源於吲哚、糞臭素、硫化氫等物質。如果出現其他怪味,就可能是消化異常了。

①酸臭

可能是攝入過多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腸道中長時間儲留髮酵,產生難聞的氣體,放出的屁就有酸臭味,並且腹部還會咕嚕咕嚕響。嚴重時還會伴隨腹痛,哭鬧等現象。

②臭雞蛋味

攝入了過量的蛋白質而消化不良,產生了大量的硫化氫,放的屁就有難聞的臭雞蛋味,還很刺鼻。

對策:

遇到這兩種情況,且還沒有出現腹瀉,立即減少相應的食量就可以了。喫奶粉的寶寶可以減少奶粉量;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酸臭屁需要減少喫米粉、米飯、其他含碳水化合物豐富的食物;屁帶臭雞蛋味的寶寶,需減少富含脂肪和蛋白質食物的攝入;可以服用益生菌調節腸道。

(圖片來源:pexels)

③喫奶粉時比喫母乳時放的屁臭

正常情況下,母乳是天然最適合寶寶消化的食物。配方奶粉始終趕不上母乳好消化,加之營養成分也有差異,大便和屁的氣味也會有不同。如果寶寶的大便性狀正常,寶寶的屁臭一點,也不用多慮。

④光放臭屁不拉屎

要是寶寶只是放臭屁,幾天不拉屎。小心寶寶是便祕,大便乾結無法排除,長期留在直腸中的大便進一步發酵產氣,放的屁也會比平常臭。

對策:

添加了輔食的寶寶需要改善寶寶的飲食結構,多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同時做順時針腹部按摩,促進排便。

提醒:當寶寶放臭屁後緊接着出現腹瀉,發燒,食慾下降,精神不振時,需要看醫生。

(圖片來源:pexels)

2、放空屁

寶寶放屁次數增多,聲音響,無明顯異味,放屁後也不拉屎,主要有兩個原因引起:

①是寶寶在告訴媽媽他餓了。飢餓狀態下胃腹部蠕動加快,不僅會放屁,有的還會打嗝,胃腹部還有咕咕聲,只要及時餵哺就可以了。

吸入過多空氣。會同時引起打嗝和放屁。長時間哭鬧、大笑、餵奶方式不對等都可能讓寶寶吸入過多空氣。

對策:

儘量避免寶寶長時間哭鬧和大笑,每次喂完奶都記得拍背,排出胃部空氣。餵母乳時要讓寶寶含直乳暈處可預防吸入空氣;餵奶粉的寶寶,衝調奶粉時不能用力搖晃奶瓶產生過多空氣,奶液充滿奶嘴,別讓寶寶吸到空奶瓶。

3、放屁沒有便意

如果寶寶經常放屁,但在短時間內都沒有要大便的話,那很有可能是在攢肚子

隨着母乳餵養率的提高,寶寶2—3天,甚至4—5天不排大便也沒有痛苦表現,排出的大便仍然是黃色軟便,沒有硬結,量也不是特別多,這種現象稱爲攢肚

這是因爲寶寶滿月前後至兩個月的一段時間內,由於消化能力的提高,能對母乳充分地消化、吸收,剩下的殘渣並不多,同時也說明媽媽的母乳質量相當好,營養均衡,寶寶的消化能力又很好,才導致寶寶的腸蠕動不充分(因爲太好吸收了,不用充分蠕動),致使出現“攢肚”的現象。

姐姐們需要注意的是區分攢肚與便祕,攢肚的寶寶雖然幾天才排便一次,但排出的大便是正常的黃色軟便,這就是攢肚與便祕的區別的關鍵所在。

便祕不僅僅是指大便次數減少,更重要的是指大便硬結、乾燥、排出困難。有時糞便堅硬擦傷了腸粘膜還會在糞便外粘有血絲或黏液,大而硬的糞塊還會造成肛裂、肛門疼痛,使孩子食慾減退、腹脹、左下腹可觸及糞塊,這一點和攢肚是截然不同的。

4、不放屁

放屁代表腸道是通暢的。如果寶寶長時間不放屁也不大便,家長需警惕腸道梗阻

腸梗阻是一種常見的嬰幼兒外科急症,任何年齡的嬰幼兒均可發病,除了不排氣還有以下幾種表現:

● 腹痛

腹部呈陣發性絞痛,有時可以從腹壁上觀察到腫脹腸管的大概外形或蠕動的氣流波。若腸管阻塞的同時出現血液循環障礙,稱爲絞窄性腸梗阻(腸絞窄),腸管因缺血可發生穿孔或壞死,很快會出現中毒性休克,若不及時搶救,可導致死亡。

● 嘔吐

在梗阻早期嘔吐出現較早且頻繁。嘔吐物爲胃液、膽汁、食物殘渣,而在梗阻晚期或位置偏低時,嘔吐次數會減少或出現晚。

嘔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通的事情,對於我們成人來說是很普通的事;而生活中如果一歲半的寶寶出現了嘔吐,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會很擔心,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喫錯東西了?

● 腹脹

其發病程度輕重不同,在梗阻早期或位置偏高時,腹脹大多不明顯,而在梗阻晚期、位置偏低或腸管動力不足時,腹脹明顯。同時還會伴有發熱、精神委靡、脫水等症狀。

(圖片來源:pexels)

5、放屁時哭鬧

寶寶放屁哭鬧有兩種情況,第一種就是很小的寶寶被自己的屁嚇哭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無奈攤手~

)。

第二種就是寶寶肚子脹氣,而腸脹氣極容易引起腸絞痛

腸絞痛是嬰兒的常見的症狀。一般是陣發性的腹痛,每天在固定時間發生無端的哭鬧,具有反覆性,時常會有腹脹、臉脹紅、膝蓋縮起來以及握拳踢腿的情況,持續三小時左右後自行消失。發作的時間一般是從嬰兒出生後3周開始,隨着嬰兒胃腸功能的逐漸完善,一般到4~6月後會逐漸改善。

每個嬰兒的表現不盡相同,一般表現爲頻繁哭鬧、睡眠不安、排便費力、吐奶和排氣多、脹氣、大便偏稀等,但是最爲常見的表現是頻繁哭鬧,症狀較輕的就是我們所說的腸脹氣,這是6個月內嬰兒常見的發育問題之一。

如果家長們堅決想緩解腸脹氣問題,可以通過正確餵養、正確沖泡配方奶粉、多拍嗝、做排氣操等方式改善。如果是奶瓶餵養,尤其注意沖泡奶粉後要等氣泡消失以後再給寶寶喝,防止氣體吸入寶寶體內,喝完奶以後要豎抱進行拍嗝。

以上都是幫助緩解腸絞痛的方法,腸絞痛是一種常見的生長發育問題,可隨着嬰兒的成長的消失,大多數在4~6個月後都會自愈。在此之前所有的方法都是起到緩解的作用,能夠治癒它的只有時間。所以如果寶寶患上腸絞痛,我們需要嘗試各種方法,同時用愛心和耐心護理好寶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