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白樹幹,剪修枝條,開排水溝,挖窩施肥,一個個嫺熟的果樹冬管動作,讓果農翹起大拇指誇讚。11日9時許,冬日的暖陽裏,昭化區紅巖鎮廣桔村六組“千畝黃金梨核心示範園”聚集了50多名鎮、村、組幫扶幹部,個個在“剪刀幹部比武會”上大展身手。

    “產業脫貧、產業致富、產業奔康不容花架子,村民要啥就服務啥,把以往的大鍋菜換成小炒菜!”在因地制宜發展“小水果”產業中,紅巖鎮打破常規慣性思維,一改過去“萬金油”“泥水匠”幹部的作風,在田間果園裏搭起“產業比武”擂臺,以過不好剪刀關爲評判幹部的好不好、合不合格、優不優秀。去年以來,該鎮邀請省農科院、市內等專家培訓鎮、村、組幹部,如何刷白、修枝、施肥、梳果、套袋、治蟲、田管等,拿得起剪刀、剪得對頭、號得來脈。全鎮進行了3次技術考試,64人獲得合格證書,佔幹部總人數的67%。

    “以前只曉得吆喝,不懂技術的要害,現在是半個內行,拿起剪刀曉得怎麼下手,知道怎麼冬管,村民放心跟着幹!”正在修枝刷白的廣吉村主任張興華感觸頗深地說。“村裏有前年栽的青脆李800畝,正在改良老梨園1200畝,家家有1畝微田園,是大果園帶小果園,成立專合社經營,鄉親的收入靠流轉土地、務工、分紅。三分栽種、七分管理、十分效益。不懂技術,你就是瞎指揮,讓人瞧不起。拿套袋來說,過去套一個袋要十多二十分鐘,還不合格,現在一天能夠套500個袋,又快又標準。今年水果給全村人帶來了好效益。”坪林村主任張達勇接過話茬。成功創建“省級‘四好’村”的百花村黨支部書記李冰快人快語,“‘剪刀幹部’轉作風轉到百姓的心坎上啦!”在場的果農楊春富笑着說,“‘剪刀幹部’我們最喜歡,跟着一起奔小康!”

    下午1時許,5畝示範梨園的刷白等冬管工作結束,經過鎮農技站長曹正帶領技術組驗收全面合格。“每個幹部配發一把剪刀、一把鋸子、一個工具袋,隨身帶在身上、放在車子裏,走一處‘剪’一處,解了民憂,讓果農得到實惠。”鎮黨委書記劉德清介紹說,村村有特色林果產業園,戶戶有小林果庭園,林下有個蔬菜園,幹部轉作風蹲田間,個個懂技術,人人當“剪刀幹部”。(記者任小昌)

編輯:苟小華

來源:廣元日報、廣元新聞網

知廣元   知天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