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喜馬拉雅FM餘秋雨的精品課《餘秋雨·中國文化必修課》

編輯丨崔永輝

讓,指什麼呢?簡單說來就是後退一步,讓人先走;就是讓出好位置,留給旁人;就是一旦堵塞,立即退讓;就是分利不均的時候,首先放棄。這一切不是故意表演做給人看的,而是內心就處處謙讓,由心輔行,變成了自然行爲。

辭讓是所有禮節的起點

孟子說,“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意思是“讓”這個優點是所有禮節的起點。?因爲世界太擁擠,慾望太密集,紛爭太容易,只有後退一步才能給他人留出空間。辭讓,它既是起點,也是終點。

孟子所說的是起點,其實也是終點,我們中國人隨口都能說出君子的風度,叫溫良恭儉讓,讓就成了歸結。一個“讓”字,它提起了兩端,一端是起點,一端是終點。

辭讓其實是對自己的節制,一個人的節制也能做出榜樣,防止他人的種種不節制。所以《禮記》裏邊說一個人,如果以讓來表示對自己的節制的時候,他能對一個人羣做出示範,如果做出示範以後,大家彼此都讓的話,和就出來了,和諧的和就出來了。 

真正的魅力就是禮讓

《論語·學而》篇的這六個字,“禮之用,和爲貴”。和爲貴,因爲大家都讓,所以就和了。這裏我要做一個補充,君子有了禮儀他纔會有風度,纔會有魅力,纔會美。正是謙恭禮讓的禮儀,正是溫良恭儉讓的風範,使君子風采無限,這是中華民族理想人格的最佳的標誌,也是東方人文美學的最佳歸結。

一個有禮的君子,他在外部風範上也是神采無限,這是東方人文美學的最佳歸結。這一點我們現在好多年輕人搞錯了,以爲什麼是魅力呢?魅力就在於寸步不讓,就在於內目緊逼,就在於氣勢凌人。其實正好相反,魅力一定不在這。

禮和美緊緊相連 

禮一定是和美緊緊地連在一起。荀子他把禮和美作爲一個連在一起的定義,叫做“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者也”。愛和敬,慢慢地變成了一種形態,而這種形態就是美。

在設計禮的時候,不管是個人的禮儀,還是集體的禮儀,都必須“文”,這個和紋路的紋最早是同義的。荀子的這個提醒非常重要,禮儀一定要和美緊緊連在一起。 

我們中國後來在君主專制的體制當中,把尊敬和辭讓這兩件好事情慢慢地推向了極端,推向了極度的自貶自若的地步。譬如動不動就自稱是奴才,動不動就自稱是賤妻,那就非常不美了。

直到今天,也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景,一個明明很熱鬧的講話的一個場合,來了一個稍稍高於別人半截的一個官,大家都不講話了,而且出來的全是奉承的語言,這是尊敬和辭讓嗎?不是。這都是過度了。

醜陋本身就是非禮

非禮兩個字現在往往是形容那種性侵,或者是有一些形態非常不禮貌的那種動作。如果“非禮”這兩個字把它擴大來講的話,醜陋就是非禮,不管是真是假。

如果禮儀要以拉拉扯扯、推推搡搡、大吼小叫、卑躬屈膝、裝腔作勢的方式表現出來,那就走到了反面。君子之禮,與美同在。如果不美的話,就沒禮可言。這也是中國的禮儀的一個非常好的外部控制。

我們說要普及美,其實除了風景、除了裝飾、除了佈置之外,首先是人的美,而人的美是禮儀中的美,首先是禮儀中的美。

關於主播:

《餘秋雨·中國文化必修課》:中國人必聽的文化素養課物質財富只能血緣繼承與個人創造,而精神文化卻可以通過語言,跨越時空與血緣的阻礙,讓地球上任何一個人就能獲取大師的財富。

餘秋雨用260堂中國文化課,從百家爭鳴的儒釋道講起,連接唐宋元明清的思想文化,涵蓋古今文化大師,並將現代中國文化置於全球性視角考量。

關於喜馬拉雅:

中國第一音頻平臺。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5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