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學是否還看電視劇?女同學能否欣賞男頻IP?隨着一部部重金打造的男頻IP劇不達預期,男性向電視劇不好拍已經成爲行業共識。

  修真玄幻小說向來以男性讀者爲主,而在多年大女主劇的薰陶下,電視劇早已是女觀衆的天下。小說受衆和劇集觀衆的不重疊讓製片方輾轉糾結:萬千讀者爲之打call的男頻IP,怎樣才能在影視領域受到大衆的追捧?

  10月31日播出的《將夜》或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部改編自知名網絡作家貓膩的作品,(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衆籌平臺)65%的觀衆是男觀衆,豆瓣1.5萬用戶打出了7.1的評分。

  《將夜》編劇徐閏

  除了開篇的多線敘事,西陵神殿、燕國、金帳王庭依次呈現讓觀衆有點迷糊,後來的春風亭大戰、寧缺書院登二層樓等情節做到了還原小說,看起來十分過癮。

  從2015開始進行《將夜》的改編工作,編劇徐閏對原著小說發自內心的喜歡,讓她從一開始就確立了儘可能還原小說的改編思路。但過程中也有諸多遺憾,“因爲各方面的原因,不得已刪減了一些細節。如果篇幅允許,又或者資金再充裕些,我想會更好。”

  小說《將夜》有380多萬字的篇幅,構建的昊天世界前所未有,寧缺與夏侯的復仇之戰、夫子登天、舉世伐唐等段落被粉絲津津樂道,但用影像化的形式展現這些大場面意味着真金白銀的投入,往往一個打鬥的場景需要編劇、導演、演員根據拍攝條件反覆調整。

  而且《將夜》用一多半的篇幅講述梳碧湖砍柴人寧缺的學習、修煉過程,寧缺和桑桑的感情一開始就是柴米油鹽,與目前流行的大女主劇、甜寵撒糖完全不同。

  種種限制之下,目前播出的《將夜·帝國的清晨》只有60集,着重講述寧缺登二層樓修煉學習,以及針對夏侯的復仇。剩餘的小說情節將在第二部中呈現。

  領會原著的精神

  保留原著的故事線條

  注意重要的細節

  “在剛剛播出的第16集中,李漁的弟弟給小六子下的真是瀉藥嗎?“電視劇開播以來,徐閏的微博每天都會收到幾十封來自網友的私信,關於《將夜》劇情走向、原著小說、演員表演。

  觀衆對劇集的熱情,不禁讓她想起2015年的6月,當她第一次接到小說《將夜》影視改編的任務,是那樣的欣喜。

  “在別的作品裏,類似永夜將至、妖魔降世的預言只是口號,但在小說《將夜》裏這個預言對很多人物、宗派的命運產生了影響。

  寧缺的性格,與桑桑、莫山山的感情很接地氣,反派隆慶皇子、衛光明也有自己的悲情和堅持。在對抗昊天、逆天改命的整體基調下,主角並沒有喪失作爲一個人的煙火氣息,看似酸爽的逆襲背後有寧缺強大的心理素質和不懈努力作爲支持。“

  因爲和金色傳媒合作改編《大官人》結緣,徐閏很早就接觸到《將夜》小說改編的任務,小說講述的宏大主題和一個個風流人物打動了徐閏。

  她反覆地閱讀小說,爭取喫透小說裏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細節,僅故事大綱和人物小傳就寫了6萬多字。認真的態度和詳盡的改編方案,獲得了金色傳媒的肯定,雙方開始了第二次合作。

  “原小說有數百萬字,如何短時間內理清故事線索,精準展現人物性格,體現宏大的世界觀,很不容易。越是優秀的作品,越是在書迷心中有不可動搖的地位。編劇的每一處修改,都要經過反覆推敲,生怕和原著精神相悖。所以我說接到優秀的IP,改編的工作反而難上加難,需要編劇投入的精力是百分之一千。”

  而且小說《將夜》描述的世界即有唐朝的影子,也有類似春秋時代的百家爭鳴,提到的昊天道、懸空寺、書院等宗派各有不同的文化哲學思想,爲了還原小說中的人文精神,編劇們閱讀了大量歷史書,以及儒釋道典籍。

  “編劇要做的是,把小說中複雜長篇的描述,進行一定的摘取和簡化,讓觀衆能看懂,同時又不丟失小說的人物關係和韻味。”一邊是寧缺從碧梳湖畔護送公主到達長安,在書院學習、登二層樓強大自己,一邊是與桑桑相依爲命的柴米油鹽,與莫山山、葉紅魚等人的邂逅,在導演、製片人和編劇的堅持下,劇版《將夜》保留了原著中的成長線和感情線。

  “已經播出的十幾集裏,主要是男主角的個人成長,這一階段《將夜》65%觀衆是男性。但隨着劇情推進,寧缺遇到莫山山,桑桑情竇初開,三個人的互動以及寧缺的選擇一定會打動女觀衆的心。”

  徐閏非常喜歡原著中寧缺和桑桑的感情關係,“桑桑就是’sun’的意思,她看起來黑瘦矮小,卻是寧缺的太陽。表面上是寧缺從死人堆裏救出了桑桑,其實是桑桑給了寧缺生活的勇氣,讓從小揹負仇恨的寧缺感受到人間溫暖。”

  領會原著的精神,保留原著的故事線條,注意重要的細節,徐閏反覆強調《將夜》改編的原則只有一個,儘可能地還原小說精髓,“寫劇本首先要求故事好看啊!小說好看,就要按小說裏的來。”

  “貓膩老師也給我們提了很多意見,給了許多細節上的反饋,他對於原著中的表達方式、人物習慣非常敏感。比如寧缺喫麪這個鏡頭,他一直跟我講寧缺應該蹲在地上喫麪。”由此也成就了寧缺和桑桑一起蹲在門口吃面的場景,觀衆們不止一次看到主角爲了面裏放幾顆蔥花斤斤計較。

  規避血腥、宗教等敏感信息的同時

  如何展現小說裏的大場面?

  但影視改編畢竟不等同於照搬,百萬字的小說拍成60多集電視劇必然涉及到調整與濃縮。

  以廣受好評的春風亭一戰爲例,小說中裏這一段的動作和場景描寫非常多,編劇既要考慮到現場拍攝的實際情況,又不能破壞整體故事節奏,一度非常爲難。

  “僅僅爲了一場雨中大戰,我們開過多次的劇本修改會,每次都從白天到凌晨。在修改了無數次之後,才定稿。”

  小說《將夜》裏描寫了很多大場面,用十幾萬字的篇幅描述一場打鬥、對峙,讀起來非常精彩,但影視化的難度卻非常高。

  而且爲了保護主角的形象,劇版《將夜》不能有過多殺戮的場面。類似大殺四方的爽感,(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衆籌平臺)在電視劇裏往往用非常剋制的形式展現。

  書裏的寧缺可以爲了活命殺死管家、少爺,但影視劇裏寧缺的形象需要是正面的,“只殺該殺之人,可以有反應武力值的無差別殺戮,但不能有故意謀殺或者屠殺。”

  小說裏的寧缺回到長安後,對張貽琦等人的復仇非常狠辣,手段極其殘忍,而在電視劇裏畫面只能保留打鬥的過程,修改死亡的原因。

  “碧梳湖畔砍柴人和許多士兵一起殺馬賊,其他人都死了,只有砍柴人活了下來。這是我們能爭取到的最大尺度了。”編劇徐閏說。

  文思所到之處,可以肆意流淌,而呈現在畫面上卻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爲了規避敏感因素,我們可以看到劇版《將夜》裏的“昊天道”“菩提教”,尼姑“曲尼瑪娣(去你媽的)”名字改成“曲尼”,知守觀的“葉蘇” 名字改成“葉青”。

  隆慶皇子

  小說裏更多是線性敘事,以寧缺的視角引領讀者進入快意任俠的玄幻世界,對夏侯、隆慶王子、顏瑟等人物的交代寥寥幾筆。爲了更加清晰地故事呈現,編劇就需要進行一定的補充。

  “前面的6集,怎麼呈現出林將軍府滅門、寧缺復仇的前因後果,怎麼呈現出西陵昊天、燕國隆慶、唐國書院等勢力間的縱橫交錯,花了我和導演很多精力。直到開拍前,大家都在圍讀研究劇本。”

  多次討論後,最終確定了開篇隆慶王子西陵求學和寧缺書院登二層樓並行的敘事方法,展現出江湖和朝堂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小說影像化過程中的遺憾

  “很多人心裏有疑問,夏侯是武道巔峯啊,怎麼甘願被皇帝打到吐血?夏侯不是不能還手,而是不願意還手,他的妹妹是皇后,他自然不願意讓妹妹爲難。”

  主角寧缺有自己必定要達成的志向,反派夏侯、親王、隆慶王子也有自己的羈絆和使命。一個人的命運既要靠自己的主動爭取,也有其他人的推動造就。豐滿了朝堂上的權謀爭鬥,細化了江湖宗派間的恩怨糾葛,才能看清楚寧缺所面臨的局勢。

  “小說裏的朝堂權謀很淡,比較理想化,現實中卻有許多牽制和掣肘。夏侯在軍中威望很高,長期駐守北境,寧缺則是下一代的後起之秀,皇帝身處期間是很爲難的,需要左右平衡。親王李沛言的性格在電視劇裏也更豐富了,做事害人的動機更加明確。”

  胡軍 飾演夏侯

  從影視化的角度,這些推動寧缺命運的配角需要適時展現,觀衆需要一開始就知道電視劇的主題。然而,從觀衆的反饋來看,一開始就拋出西陵昊天道、北荒、燕國以及隆慶皇子、崇明太子、衛光明等人,不免造成了理解困難。

  “我也很喜歡《將夜》,每一章每一句我都不願刪減。但是,我的職業是編劇,我要面臨的是小說轉化爲影像的可操作性,以及製作部門、相關審覈部門的層層把關。看電視劇的不止有原著粉,更多的是沒看過小說的人。”提到觀衆的這些反饋,徐閏也感到非常遺憾。

  60集的篇幅對於展現小說400多章的故事而言非常有限,從2015年接到《將夜》這個IP改編的任務,徐閏對劇情人物進行了無數次的調整,盡力保留了精彩的情節,但也不得不刪減了大量細節。

  “好在《將夜》的選角比較準確,陳飛宇帶着毛邊的青澀表演契合了寧缺的少年意氣,宋伊人瘦小的外表下靈動活潑的表演與桑桑這個人物很搭。”新人演員挑大樑,老練的製片人、導演護航,徐閏很感激創作團隊給與編劇的自由度。

  從業十幾年,既參與過《庚子風雲》《康熙微服私訪記5》等原創影視劇的創作,(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衆籌平臺)也改編過《一念向北》《大官人》等作品,徐閏與楊陽、孫樹培、麥貫之等優秀的導演有過合作,也見過完全不懂創作的製片人。

  “有的製片人認爲只要有大IP,找來流量明星做主演就可以了,對編劇不夠重視。我準備了好多改編方案去和他們聊,結果他根本就沒看過小說。像《將夜》這樣,所有主創人員都是貓膩的原著粉,不容易啊。”

  (文章來源於:網娛觀察摘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