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品文史
军队这个概念从奴隶社会就已经存在,在我国上古时代,奴隶主们为了能够很好的管束自己的奴隶,于是就组织了武装卫队。这些卫队三五人成队,不仅可以看管奴隶,如果遇到外敌入侵还可以组织起来进行防御。
其实在现在看来,像这样形式的卫队充其量也就是个打手团,但在上古时期无疑是一支强大的军队。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卫队开始逐步的蜕变,从三五小队变成动辄数十万的大军,而武器装备也从木棒藤条变成了刀枪剑戟。虽然形式和装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其功能却恒久不变,要么就是保家卫国,要么就是侵占掠夺。
而侵略和保卫的过程,带来的结果就是王朝的更替,天下的归属,而这之后就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失败的军队应该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历史给了我们许多的答案,比较著名的有“长平之战”,白起把战败的赵军40万降卒全部坑杀,而自己却不流一滴眼泪。当然这种做法很少,也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除了坐以待毙任人宰割之外,战败的军队还可选择逃跑,然后寻找机会东山再起一雪前耻。遥想当年乌江边,如果铁血霸王项羽愿意遁走江东,以他的能力和号召力重新再来的话,他和刘邦谁笑到最后还真不一定。
另外对待战败一方最常规的做法,就是把他们收编,以此达到扩充自己实力的目的,还不会留有后患,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做法。
历朝历代的王朝更替也基本都是使用以上几个方法,但是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大清朝,虽然承上但却没有启下,那么清朝灭亡后,清军残部都是怎么处理的?为何有一支清军一直到1987年才被解散?
大清王朝的军队系统相对复杂,分为旗兵和汉兵,而这其中旗兵又分八旗满、八旗蒙和八旗汉,而每旗又分弓、炮、骑等兵种。汉兵前期分为绿营和乡勇,之后有发展出新式的新军。这些军队前后加起来也是接近百万之众。
然而这些军队在列强的洋枪洋炮面前,可谓是不堪一击。就拿甲午战争来说,大清国投入25万清军,最后阵亡近4万人,剩下的军队不是被打散,就是跪地举白旗。
然而清朝的伤疤犹在,八国联军又来入侵华夏大地进行掠夺,这次清朝11万装备精良的清军,被敌方5万联军打的溃不成军。
经过此役之后,清朝军事实力几近崩塌,所幸袁世凯深谋远虑,为大清王朝保留了最后一支实力强劲的陆战新军。
而袁世凯也依靠这支军队掌控了大清朝,随后把清朝旧部重新整理并归纳到自己的新军中。
但并不是所有清朝军队都被接管和处理,清朝有一支5万人的守军因为地处偏远而被世人所遗忘,这支军队就是驻九龙清军。
我们都知道,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其中有一条就是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但是香港岛北面的九龙城寨却依旧属于清政府管辖。
既然有管辖权那么就有权驻兵,因此清朝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向九龙派遣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且加固了城墙和修筑巨型炮台,这就让九龙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
虽然九龙城寨背靠内陆,是一块交通的咽喉之地,但已经拥有香港的英国,也犯不着为了这一小块土地大动干戈,因此香港和九龙之间在多年之内也是相安无事。
但是清朝灭亡之后,英国就想趁机取下九龙地区,为下一步侵略计划做准备,奈何这支清军顽强抵抗,一次又一次的抵抗住了敌国的坚船利炮,虽然九龙许多地区被英军占领,但是其中一支清军坚守的九龙城寨却一直无法攻破。
最后英国人无可奈何,民国也不想管,这里就成为了一块难得人间净土。
在指挥官的带领下,没装备就花钱买,没钱就自食其力,没兵就在当地征兵,这支军队就这样坚守九龙城寨长达75年之久。
虽然他们知道清朝已经灭亡,但是他们坚守土地的决心未变,这是他们身体流淌着的中国血液赋予他们的天性,是自古就流传下来的“男儿可洒热血,国土一寸不让”的爱国情怀的一种表现。
时光荏苒,随着中英两国对香港问题达成共识之后,香港回归已然板上钉钉,为了能够全面回归,在中英双方的努力下,这支清朝最后一支军队宣布解散。
这支军队能有如此的执着,是浓缩了中华几千年的爱国情怀的一种表现。在他们看来,从接到保卫祖国边疆任务的那一刻起,这片土地就值得他们用生命去捍卫,不为别的,就因为这片土地属于中国。
虽然他们解散了,但是这种精神永在,这种情怀永存。
他们虽然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但是他们的信念统一,在面对敌人的坚船利炮时,他们只需要一个眼神,一声呐喊,剩下的就是英勇无畏的冲锋。
让我们记住他们,他们无愧于华夏儿女的这声称呼,无愧于他们心中的那份信念。
参考资料:《清史稿》
其他精彩文章:
古代朝鲜有一种女医生,被叫“医妓”,除治病外还有一项特殊任务
他是钱学森侄子,拿下诺奖后为何说:我不是中国人,我在美国长大
人被砍头后,还有意识吗?他用自己做实验,用生命得到了结论
申遗端午节也就算了,连“汉字”都不放过,这次联合国都忍不住了
瘟疫爆发后,他劝欧洲专家用他发明的口罩防护,欧专家拒绝终丧命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武品文史
本文系【武品文史】原创,撰写,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