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抗擊着騰格裏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兩大沙漠合攏的橋頭堡,甘肅民勤的生態環境問題,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曾明確要求,確保民勤不能成爲第二個羅布泊。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生態建設,據國家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2014年民勤縣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較2009年分別減少6.26萬畝、6.76萬畝,荒漠化和沙化面積呈逐年減少、減輕趨勢,整體處於遏制、逆轉趨勢。民勤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天藍地綠水清的轉變。

衆志成城 堅持不懈防沙治沙

特殊的地理和生態環境,決定了民勤的歷史就是一部與風沙抗爭的征戰史。

薛百鎮宋和村是龍王廟風沙口侵入綠洲的前沿。時任村團支部書記的石述柱,在入黨申請書上寫下了自己的決心:“豁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一定要治住沙患。”

從此,每年春秋兩季,石述柱和宋和村的人們一直戰鬥在風沙線上。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治沙造林,一道長9公里、寬2.5公里的綠色屏障崛起在風沙線上,在風沙肆虐的楊紅莊灘栽植白楊、沙棗、梭梭、毛條、花棒等防風固沙林7500畝,壓設各類沙障80多萬米,固定流沙8000畝,新增耕地2400多畝,昔日的荒沙地成爲林茂糧豐的綠洲。

老虎口曾是民勤綠洲西線最大的風沙口之一。2008年,民勤縣把老虎口作爲創建全國防沙治沙示範縣的主戰場之一,根治區域沙患,穩步構建綠洲生態防護屏障。

拉運麥草,埋壓沙障,栽植梭梭。民勤縣依託項目資金,以治沙協會、治沙突擊隊等專業隊伍爲主體,採取頭年秋季壓設麥草沙障實施工程治沙、翌年春季人工栽植抗風沙、耐旱、耐鹽鹼的梭梭的措施,在老虎口區域完成壓沙造林10萬畝,灘地造林4.6萬畝,封沙育林(草)2.4萬畝。如今,民勤縣老虎口地區沙患少見,昔日不毛之地已梭梭成林,綠染沙海,恰似一條“綠色長城”頑強地阻擋着風沙侵蝕的步伐。

民勤縣打破以往小範圍、零散式、羣衆自發的傳統治理模式,轉向大規模、集中式、專業隊伍的新型治理模式,並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分區施策、分類指導、重點突破、規模推進的思路,着力構建“外圍封育、邊緣治理、內部發展”的生態建設體系。

由於自然變遷等原因,青土湖1959年完全乾涸。昔日的阻沙天塹變爲沙塵策源地,並形成長達13公里的風沙線,成爲民勤綠洲北部最大的風沙口。

2010年以來,民勤縣把青土湖區域作爲全縣防沙治沙的重點區域,堅持以造管並舉、封造結合,義務壓沙和重點生態項目支撐相結合,綜合運用壓沙造林、下泄生態用水、移民搬遷等治理措施,着力打造“重點治理、防沙治沙、生態修復”三位一體的生態綜合治理示範區,在青土湖區域完成治沙造林14.1萬畝,封沙育林(草)12萬畝,區域沙化情況得到有效治理,區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青土湖重現昔日碧波盪漾的景象,各類水鳥、野生動物開始在這裏生息繁衍。

堅持不懈地實施生態重點治理項目,讓民勤綠洲增色添秀。目前,全縣人工造林保存面積達到229.86萬畝以上,其中壓沙造林63.3萬畝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萬畝,在408公里的風沙線上建成長達300多公里的防護林帶。

科學規劃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民勤綠洲風沙線長達408公里,沿線分佈着250多個風沙口。

結合全縣生態建設實際,民勤縣編制實施《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和《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態恢復規劃》,以及重點風沙口治理專項規劃,堅持把防沙治沙的重點放在綠洲西部和北部風沙線,把造林綠化的重點放在沿邊沿沙區和生態環境脆弱區,把林業產業的重點放在綠洲內部和沿邊沿沙區,全縣防沙治沙工作按規劃、有計劃穩步推進。

2000年8月,民勤縣舉全縣之力,振民衆之心,啓動實施紅崖山綠色保衛工程,對龍王廟風沙口進行治理,打響了一場生態建設的攻堅戰。歷時6年時間,民勤縣累計投入人力45萬人(次),出動大小機械12萬臺(次),完成工程壓沙造林9.6萬畝,有效遏制龍王廟沙患,使周邊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2008年,《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上升爲國家工程。同年,民勤縣以老虎口爲陣地,吹響了“向沙漠進軍”的號角。至此,民勤治沙跨出了重要一步,防沙治沙由以前依託羣衆、投工投勞實施轉向依託項目、專業治沙隊伍實施。

在風沙治理中,民勤縣提出按“高起點、高標準、高投入、高效益”的原則,在老虎口、青土湖等風沙口新建治沙技術核心展示區,探索研究治沙造林的途徑和措施,爲全縣同類地區治理提供樣本。

民勤縣三角城機械林場是縣屬唯一的國有林場,建場30多年來,以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草)和重點公益林管護爲重點,引進推廣沙區治理新技術,將場部西北沙漠荒灘地作爲主戰場,採取頭年秋季機械開溝整地彙集細沙、蓄水保墒、翌年春季補墒栽植、一穴多株的“假礫石戈壁造林技術”,開展大規模治沙造林,建起了一道長25公里,寬1-5公里的綠色屏障,極大改善了沿線生態環境。

民勤縣在綠洲西線的西大河,採取先易後難,由近及遠,工程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工程治沙7.2萬畝,營造防風固沙林10.5萬畝的同時,運用尼龍網、抗老化編織袋沙障等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術試驗示範和黏土、作物秸稈沙障等傳統治沙材料、技術集中展示12項,開展灘地多模式、多樹種示範造林1235畝,打造了民勤立體式生態保護屏障的綠色範本。

生態優先 綠色向沙漠深處延伸

多年來,民勤縣堅持用改革的辦法切實加強防沙治沙工作,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積極構築生態防護屏障,構建了“外圍封育、邊緣治理、內部發展”的生態格局,形成了“勤樸堅韌、衆志成城、築牢屏障、永保綠洲”的民勤防沙治沙精神。

同時,民勤縣將生態建設與羣衆增收有機結合,在大力推進生態林基地建設的情況下,把紅棗、枸杞、釀酒葡萄等經濟林基地建設納入生態經濟林建設工程,完成經濟林基地建設49.7萬畝。鼓勵羣衆發展以梭梭接種肉蓯蓉等爲主的沙產業,促進林業工程由生態防護型向生態經濟兼用型轉變。

何德榮,民勤縣西渠鎮制產村村民,2013年承包了青土湖區域的治沙生態林2000畝,投資100多萬元,發展梭梭接種肉蓯蓉產業。同時,加大沙產業配套技術成果推廣轉化力度,開展地膜覆穴、施用農家有機肥技術試驗,大幅提升肉蓯蓉產量和品質。2017年,何德榮接種的肉蓯蓉收入近100萬元。今年,僅春季就採挖了40多噸,收入達200多萬元。

大力倡導發展以梭梭接種肉蓯蓉爲主的沙產業,使民勤實現了由防沙固沙向治沙用沙轉變,由單純追求生態效益向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轉變。據統計,民勤共打造梭梭接種肉蓯蓉、白刺接種鎖陽、甘草、黑果枸杞等沙生藥材種植基地11.14萬畝,培育林業產業加工企業12家,建成各類林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79個。

甘肅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老虎口林區承包了梭梭林,嫁接肉蓯蓉發展沙產業。總經理葉文明告訴筆者,通過“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去年累計收購幹蓯蓉20噸,價格在每公斤140元-150元之間,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

同時,民勤縣實施億利資源集團沙漠生態產業扶貧和甘肅茂綠治沙科技有限公司10萬畝荒漠化治理及油用牡丹示範基地建設項目,建成西大河、老虎口、青土湖及紅東公路等沙漠公路600多公里,沿線佈設黑果枸杞、肉蓯蓉、甘草等種植基地,輻射帶動全縣沙產業發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