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最怕孩子出什麼問題?除了生病,就是被拐失蹤。一旦孩子被拐走,整個原生家庭都可能因此破碎。

每年有多少孩子被拐走?至今還沒有權威數據統計。曾經傳出每年20萬孩子失蹤,但其實這個數字並不準確,頗有些誇大和以訛傳訛的意思。

根據與公安部合作的“寶貝回家”(全國最大的尋找失蹤未成年人的公益網站),該網站統計的近兩年失蹤兒童數爲663名(2016)和538名(2017)。

2016年5月開始創建,公安部刑偵局爲了更有效的打擊拐賣兒童犯罪事件,利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建立的一個全國性平臺:團圓——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佈平臺”上的數據顯示:從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平臺上共發佈失蹤信息1317人,找回1274人,尚未找回43人。

找回的1274名兒童,包括:被拐賣40人;離家出走750人;迷路走失192人;不幸溺亡75人;其他意外7人;不幸遇害29人;外出同學家玩耍67人;家庭糾紛、債務糾紛等原因不實舉報114人。

當然由於許多孩子走失,存在未上報到網站的情況,或者父母藉助了大大小小的民間組織力量,所以這些數據並不代表全國範圍內的準確情況。不過也可以看出,每年失蹤的孩子達不到20萬。

孩子去哪了?人販子拐走了!

在失蹤的孩子中,除去家長看管不嚴或者強行送走賣掉之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販子拐賣。目前我國有關拐賣兒童的刑法標準是:“刑法(八)第二百四十條規定:拐賣兒童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並沒收財產。”

根據寶貝回家的數據顯示,2~4歲的孩子最容易被拐賣,超過了五成。1歲左右孩子出門往往是被家長抱在懷裏,超過4歲孩子們的安全意識逐漸提高,開始上學,受監管的時間變長。

往往就是2~4歲這個年齡段裏的孩子們,活潑愛動,對危險的認識不清,自我防範意識薄弱,即使被拐賣也難以表達自己的想法,記不清家庭地址和家長的聯繫方式。

在公共場合看到有人抱娃做出這些舉動,請及時報警

家長恨之入骨的人販子,究竟有什麼特徵?如果我們能在人販轉移孩子,逃跑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異常之處一舉抓獲,就能減少許許多多的家庭支離破碎。

1、孩子長時間不哭不鬧,懷疑被下了藥

孩子年紀小,即使是需要長時間睡眠,在醒來後很少不哭鬧。如果大家發現有人帶孩子乘坐大巴或者火車,孩子一直昏睡不醒,那麼請繼續密切觀察該乘客的行爲與舉止,並及時報警。

2、不給孩子餵奶換尿布,忽略孩子的哭鬧

一些人販由於缺乏實際的帶娃經驗,或者急於帶着孩子轉移到別的省市,並不會攜帶奶粉紙尿褲等物品。如果大家發現有人兩手空蕩蕩帶着孩子乘車,期間孩子因爲飢餓哭鬧不止,對方卻無動於衷時,就得多長個心眼。

3、對孩子漠不關心

有一個經典案例:某列車長髮現車上一女乘客,給年紀很小明顯喝不了多少奶水的寶寶,衝了一大瓶奶粉。列車長伸手一摸,奶水竟然是涼的,於是立即識破該女子並非孩子的母親甚至親戚,否則不會狠心到用涼水衝奶粉給寶寶喫。最後女子交代,這孩子確實不知自己的,而是親生父母不要了才轉到自己手上。

還有一個案例,市民乘車時發現某男子只給寶寶傳了一件短袖,天氣轉涼之際,人和家長都不可能放任孩子着涼,據此市民懷疑孩子被拐賣並報警,成功解救孩子。

4、對孩子的情況不瞭解

如果是人販子,對孩子的健康狀況和知識層面等內在特質,肯定無法立刻掌握,因此不少人販在這一點上露了馬腳。

陝西某順風車司機,注意到乘客爲了安撫孩子,出了一道乘法題,但是孩子當時的受教育狀況完全不懂乘法。這引起了司機的注意,最終報案,從人販手裏解救了孩子。

也曾有女護士在救治孩子時,發現陪護人不僅對孩子的病情一問三不知,甚至對目前的救治進度並不十分在意。護士察覺到陪護人絕對不會是孩子的親人,否則不會看到孩子生病還無動於衷,報警後成功抓獲人販。

5、抱着孩子,舉止慌張

有些人販子對拐賣孩子的行爲還不熟練,再加上“做賊心虛”,會不自覺地表現出緊張、害怕等情緒,並對周圍人的關心的搭話十分敏感,不是故作冷漠就是強裝鎮定。

在某起成功解救拐賣兒童的案例中,客車司機發下某女子帶着兩個孩子神色慌張,頻繁左顧右盼,是不是還偷看駕駛員。對於目的地,該女子一會說去新疆,一會又改成徐州,甚至有個孩子只穿了一邊襪子。駕駛員忍不住停車對該女子盤問,一開始該女子還狡辯說孩子是自己家的,後連改成是鄰居家的。此時一個孩子道破了真相,童言無忌地表示:這女子不是自己的媽媽。

6、其他

當然,還有一些異常情況說明孩子可能被人販拐賣轉移中,請各位同樣要多加留心,比如:多名女性每人攜帶一個嬰兒,隨行專人看管行李;男子單獨陪同孩子出行,表情緊張舉止可疑;孩子不停哭鬧要找爸媽,隨行大人卻緊張不已,甚至要捂住孩子的嘴制止其行爲。

希望大家在看到類似可疑舉動時,能及時報警。搞錯了沒關係,但如果放過,可能就會有更多家庭的孩子被拐走!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平安健康,在父母的陪伴下幸福地長大,願人販都能得到應有的懲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