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菩薩蠻》:翠翹金縷雙鶒,水紋細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繡衫遮笑靨,菸草粘飛蝶。青瑣對芳菲,玉關音信稀。

池水

若用傳統的欣賞詩歌的方法來欣賞它,似乎覺得難以理解。詞中出現的意象一個接着一個,意境的轉換也很迅速。粗看好像是雜亂錯綜地排列在一起,真有不可解之感。而詞的結構又流露了一點信息:可能是惦念遠在玉關的所愛者,似有跡可尋,而結構與前面又似斷了意脈。但當我們瞭解了詞心的特性後,用此觀照分析,便覺詞意豁然了。詞人描述的是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審美客體。詞中每一組意象構成一個優美的意境,詞人似乎客觀地描述它們,但實際都融入了主體的直觀感受。我們把這些直觀感受通過審美聯想聯綴起來,於是詞的意脈也就清晰可辨了。前六句組成四個優美的意境,其排列並不依照方位,而是憑藉感受留下的印象。

詞意境

一雙嬉戲於溶溶春水的紫鴛鴦很自然地觸動了抒情主人公心池的綿綿春情;掛滿枝梢、透紅欲滴的海棠梨散發出濃醇的春意,猶如火紅的青春,充滿了春的誘惑;繡衫遮笑靨的少女,活潑與嬌羞的情態增添了春的生氣;低低迴旋在芳草間的飛蝶,遲遲不願離去,是對春的癡迷。其間,境的轉換雖然很迅速,但總體是構成了“芳菲”的美好時節,這是抒情主人公在飾有“青瑣”的華貴之家的窗口所倚望到的。而抒情主人公被春的自然氣氛觸發的春情完全對象化地融合到對春的審美客體的描繪中去了。

自然唯美

就在觸目“芳菲”不能已於興感時,忽有匪夷所思之一念,突然醒悟到自己所處的境地,於是大有“青瑣對芳菲”的無限感慨。這真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心頭油然升起一種孤獨寂寞之感,大有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不能兩全的喟嘆,轉而思念起遠在玉關的所愛者,進而怨其音信的稀疏與薄情了。溫詞是在意象中或意象的轉換中表達情緒的。而人的情緒作爲一種心理活動,往往是模糊的,浮動的,若隱若現的喜怒哀樂之間的界限有時也不一定那麼分明,而且隨着審美客體的變換、移動,在不斷地跳躍,情緒的轉換往往在瞬間溫詞的意象若斷若續或是錯綜雜列,與情緒的轉換或跳躍是一致的。

溫詞意境

賙濟曾評其作“神理超越,不復可以跡象求矣,然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是頗爲精到的。溫詞的審美價值並非是後人牽強附會的有“美人香草”之意,“全是變化楚騷”,而是善於把審美主體若隱若現、變化極驟的審美情緒對象化地融合到審美客體中去,非常藝術地體現了詞心的特性,這是溫詞的獨勝之處。夏敬觀在《蕙風詞話詮評》中談到一些文辭至極高之境的作品,常給人有“零亂拉雜”之感,他認爲“只是外表覺得難喻,而內極有序,非真零亂拉雜也。”讀溫詞應作如是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