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真是讓人匪夷所思,用一招鮮喫遍天的頭狀花序“攻城略地”,成爲了目前最大的被子植物家族。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讓植物學老師恨得牙癢癢、看見就想踩死的各種小菊花,也不是多肉愛好者喜歡的千里光(菊科千里光屬部分種),而是一種可以給人甜蜜的菊花——甜葉菊。

  好喫、喫了不長肉是這種植物的典型標籤。不過它在食品圈走得並非一帆風順,而是經歷了一段充滿猜忌的坎坷旅程。

  

  是不是覺得甜葉菊和通常的菊花很不一樣呢?圖片:Ryukichi Kameda / Nature Production /mindenpictures

  南美來的甜菊花

  甜葉菊原產於南美的巴西和巴拉圭。論相貌,它還真的不太像我們熟悉的菊科植物——小花花既不像蒲公英(Taraxacum spp.)那般豐滿,也不像佩蘭(Eupatorium fortunei)那樣飄逸。

  

  同爲菊科,花朵的差別還是蠻大的。圖片:Ethel Aardvark & Greg Hume / wikimedia;Tracy Blevins /plantsmap.com

  不過,甜葉菊並不是看花的,而是用來喫的,其食用部分在葉,只不過不像茼蒿和生菜那樣直接提供清爽的沙拉,而是以不同的形式,給了我們甜蜜的味道。早在1500年前,南美洲的居民就已經用甜葉菊的葉片來泡茶喝了。

  甜葉菊的提取物——甜菊糖(stevioside),也叫甜菊糖苷——擁有超高的甜度,是蔗糖的30~150倍,並且耐高溫、耐酸鹼,也不會因爲發酵而降解。這簡直是食品工業夢寐以求的特性啊。但是,甜葉菊在食品界的拓展一度受阻,最大的阻礙出現在美國。

  

  栽培的甜葉菊。圖片:Sten Porse / wikimedia

  是甜菊糖的尷尬?

  1985年,美國科學院報(PNAS)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表明,甜葉菊有可能導致肝癌。於是甜菊糖就被封殺了,而且一封殺就是將近30年

  直到2017年,美國才重新允許高純度甜菊糖作爲添加劑進入食品圈,但粗製品和原植物依然被排除在外。雖然1985年的那篇文章已經被證實有很大的問題,但這並沒有解決甜葉菊在美國的困境。

  

  甜菊糖一度面臨窘境。圖片:k5thehometeam.com

  無獨有偶,同樣的事情也曾發生在糖精身上。1977年,一份來自加拿大的研究報告顯示,當給小鼠餵食大劑量的糖精時,其罹患膀胱癌的機率明顯上升。於是糖精被封殺。在糖精大紅大紫的年代,人類並沒有其他更多的選擇,糖精幾乎是當時可以依賴的唯一一種代糖。缺少代糖可咋辦?

  很快,人們發現1977年的實驗存在很大缺陷,試驗中小鼠喫下的糖精劑量,是一個人類萬萬不可能接觸到的(肥腸尷尬了)。雖然有用量限制,但至少,糖精恢復了“清白”之身。

  這裏插一句,糖精大概是80後朋友不會忘記的代糖。在爆爆米花的時候,一定要加一點點白色的晶體在那個炮筒一樣的裝置裏,在火上轉啊轉地加熱,在砰的一聲巨響後,小夥伴們一擁而上爭搶剛出爐的熱乎的爆米花。當然,糖精是不能多加的,這其實反映了它的一大缺陷,同時也是很多代糖的缺陷——甜味不夠純粹,並且有苦味。也正因爲此,糖精不可能多喫。

  

  我們也曾都是這樣等待爆米花出爐的少年。圖片:東方IC

  食品添加的後起之秀

  有意思的是,在近鄰日本,甜葉菊和甜菊糖受到了廣泛歡迎。

  1970年代,甜蜜素和糖精逐漸被移出了可樂配方,人們需要新的甜味劑充實到這糖水中來。正在此時,日本的守田化學工業株式會社(Morita Kagaku Kogyo Co.)完善了甜菊糖苷的生產流水線,甜菊糖苷開始在食品工業界進一步發光發熱。直到今天,日本仍然是甜菊糖苷消耗量最大的國家,大約世界總產量40%的甜菊糖苷都在這裏被喫掉了。

  

  守田化學工業的甜菊糖苷生產流程包括:採摘、乾燥甜葉菊葉;萃取;濃縮;再幹燥;成型等。圖片:morita-kagaku-kogyo.co.jp

  中國於1977年從日本引進了甜葉菊,目前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甜菊糖苷製品出口國

  在最新的中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了甜菊糖苷的使用範圍和用量,與之前的標準最大的不同就是,從“按需求添加”變爲“設定了添加劑量”。大部分的零食、飲料都允許加入甜菊糖苷,但是有了更細節的用量規定

  

  目前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甜菊糖苷的添加標準。圖片:《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

  其他常見代糖

  三氯蔗糖是目前味道最純粹的代糖,甜度非常高,可達蔗糖的600倍。它來自於蔗糖,相對來說更容易讓人接受,所以被大量應用於食品中。雖然原料是砂糖,但三氯蔗糖不會被人體吸收,所以它們的熱量爲0,是名副其實的“代糖”。

  著名的木糖醇是一種由玉米芯等原料製成的醇類化合物,它不僅有匹敵蔗糖的甜度(約爲蔗糖的1.2倍),同時還有獨特的清涼口感——因爲木糖醇溶解時會吸收熱量,所以能給舌頭帶來不一樣的感覺。這樣的代糖用在口香糖等食品中再合適不過了。

  

  各種口香糖。圖片:pixabay

  如果,甜味消失了

  在講完甜蜜的代糖植物後,我們不妨再認識一種讓甜味消失的植物——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

  撕開匙羹藤的葉片,會有乳白色的汁液從傷口流出。我們不建議大家招惹帶乳汁的植物,因爲乳汁通常是有毒的。還好,匙羹藤無毒

  

  這就是匙羹藤。如果嘗不到甜味,你是否會覺得人生缺少什麼?圖片:Lalithamba / Flickr

  在細細咀嚼匙羹藤的葉子之後,如果你再喫水果等有甜味的食物,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所有水果的味道都混亂了——喫甜橙,像檸檬;喫香蕉,像麪糰;喫糖塊,居然喫出了石頭的感覺。匙羹藤的魔力暴露無遺。

  匙羹藤在印度被稱爲Gurmar,意思就是“糖之破壞者”(sugar destroyer)。其實,這些葉子並不會讓具有甜味的糖消失,而是改變了人的味覺。匙羹藤葉片及其提取物中含有匙羹藤酸(gymnemic acids),它能與舌頭上感受甜味的受體發生作用,從而抑制人們對其他甜味的感受。當然,正常的甜味覺還是可以恢復的,只不過需要十幾到幾十分鐘不等。

  也正因爲對糖類的這種抑制,印度民間有用匙羹藤治療糖尿病的土方,不過其可靠性尚待證實。

  

  碾磨幹匙羹藤葉得到的粉末。圖片:drweil

  植物的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瘋狂。而未來,人類的味覺會處於何種地位,會不會有更多影響味覺的神奇物質被發現,都是未知又值得期待的。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4年的第319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史軍。

  喜歡他還可以關注

  植物人史軍

  id:zhiwurenshijunG

  

  分享與自然的零距離接觸

  給你甜蜜

  甘蔗

  甜菜

  糖槭

  

  物種日曆

  微信號:GuokrPac

  當歲月凝結成文明

  當我遇見你

  

  日曆娘今日頭像

  菊科 蒲公英

  本文來自果殼,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