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館雖小,內有洞天。

這是最近追完蔣雯麗和倪大紅主演的電視劇《正陽門下小女人》之後的感受。

真是挺稀奇。

不得不承認,在有些場合,俊男靚女並不是永遠喫香的,比如在老北京的小酒館。皮囊好看是好看,但人正如酒,總要夠味兒纔對。

-

有些人是衝着看大爺大媽談戀愛去的,有些是奔着老北京風味去的。我的目的兼而有之,沒想到臨了卻醉倒在衚衕酒膩子的日常裏。

蔣雯麗在裏頭最早就是經營一家公公留下的正陽門下小酒館。整日迎來送往,長袖善舞。來這兒的人,大多是周遭的街坊鄰居,進門先要二兩酒,就得是老白乾,打牛欄山來的。啤酒,後來也是有的,但衚衕裏的大老爺們兒不興這玩意兒,只有金髮碧眼的蘇聯同志才捧場。

-

“酒館”不是飯館。

記得在電視劇中,小酒館經歷公私合營。公家代表將炒菜引進小酒館,想借此帶火小酒館的生意。結果事與願違,街坊再不願去小酒館了,因爲:

“喫炒菜的瞧不起光喝酒的,這就不叫酒館了”。

對酒膩子來說,一碟花生米加上鹹菜,足矣。

-

老北京的酒館,不管有錢沒錢,進門就是爺。

其實在更早些時候,北平百姓尤其是體力勞動者,最愛去的是“大酒缸”。作家崔金生曾專門寫過老北京的“大酒缸”。

酒缸既存酒,也擺菜。酒缸上蓋一塊硃紅色木蓋,就是一張小桌。地方不用太大,有酒喝就行。

大酒缸的下酒菜大多是些標配,比如花生米、豆腐乾、海蜇皮等。要是覺得不夠看,大酒缸也不會讓你失望。走出門瞧瞧,一溜兒擺開的盡是些酒菜攤子,賣驢肉、羊頭肉、爆肚,應有盡有。

不過,衚衕裏的北京人其實只對酒感興趣,下酒菜只能算是陪襯,甚至還有一個“釘子下酒”的傳說。據說實在囊中羞澀的酒膩子會嘬着釘子喝酒,一口酒下肚,舔一下釘子,接着再一口。不是每顆釘子都能下酒的,得是醬油廠裏用來楔木桶的釘子。常年浸着醬油,自帶鹹香風味。

-

就算是連酒錢都不夠,酒館也還是要去的。

趕早進到酒館,先接半杯涼水咂摸着守株待“酒”。就等着有熟人鄰里來了,客氣打聲招呼“給您添點兒”,隨即順杆爬,一口乾了涼水,候着人給自己添酒。

正如劇中演的那樣,小酒館裏的人個個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不磊落,但豁達。就是那句話說的

“喝酒,就是圖個痛快!”

在冷風囂張的日子裏,掀開露出棉絮的門簾,一頭扎進葷話醉話中,看似混不吝,其實哪個不是最清醒。小到一地雞毛,上至家國大事,都付之二兩老白乾,一粒花生米,這或許纔是老北京人的處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