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黃金大米”或即將被批准種植 最早2021年可以喫上

一種令公衆爭吵了近20年的轉基因食品可能終於要面世了。

據《Science》報道,孟加拉國有望成爲全球第一個種植轉基因黃金大米的國家。目前,該國生物安全核心委員會正在評估環境風險,如果後續審查工作進行順利,黃金大米將獲准在2021年開始種植。

什麼是黃金大米?

黃金大米是上世紀90年代末由德國植物科學家英戈•珀特里庫斯和彼得•拜爾研發的,目的是對抗導致兒童失明的主要原因——維生素A缺乏症。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世界估計有 1.9 億兒童和 1900 萬孕婦患有不同程度的維生素A缺乏症(VAD),每年發展中國家有 35 萬兒童因 VAD 而失明,67 萬兒童因 VAD 導致免疫力低下和繼發感染而死亡。

因此,黃金大米在誕生之初被稱爲是造福窮人的利器。

從 2000 年初開始,經過反覆努力,科學家們將維生素A合成的前體—β-胡蘿蔔素的基因導入了水稻,這些基因的產物能夠在稻米主要食用部分胚乳中富集,從而使大米帶有胡蘿蔔素的金黃色,故被人們稱作“黃金大米”。

位於菲律賓、由世界銀行資助的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是目前國際上黃金大米的主要研發單位。IRRI 的科學家與菲律賓和孟加拉兩國水稻育種家合作,已培育出多個適應當地生產條件的黃金大米優良品種。

但由於轉基因食品涉及的食用安全問題,自近20年前首次登上新聞頭條以來,黃金大米一直是轉基因作物爭論的焦點。因此關於它的落地一直懸而未決。

最早2021年可能喫上黃金大米

BRRI於2017年11月向孟加拉國環境、森林和氣候變化部提交了數據。此後,由八名官員和科學家組成的生物安全核心委員會一直在評估環境風險,審查工作已接近尾聲。原定計劃是在11月15日前宣佈審查結果,不過由於一些成員仍然對黃金大米持懷疑態度,導致了延期。

但很多支持人士認爲該審查很大概率會獲得通過,因爲該委員會此前批准了另一種轉基因作物,而且該國政府高層中有人支持種植黃金大米。

如果獲批准,當地農民在2021年就可以種植這種大米。屆時,除孟加拉國外,其他一些國家的民衆也將有機會享用黃金大米。在過去兩年中,美國、加拿大、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監管機構都先後批准了食用黃金大米。

反對聲依然此起彼伏

基因改造可以導致植物出現新毒素或過敏原,或者營養價值改變。即使目的基因提取自無毒來源,也會出現新毒素或過敏原,因爲將基因插入到新宿主植物後就會發生變化。未專門進行動物餵養安全性試驗,難以察覺這些意料之外的變化。

而且近年來,黃金大米的問題越曝越多:畝產下降、β-胡蘿蔔素的含量過低,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存在潛在風險。

黃金大米曾經還因爲在未告知受試者的情況下,肆意在兒童身上進行試驗,因而引發軒然大波。

還有些反對者認爲,既然現在有機會通過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A,爲什麼還要大費周折種植黃金大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