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亦或是那个风很清澈的夏天。这时候我总会贪婪的想多吹一点,把这种清凉记在心里,一定要牢牢记住这种感觉,不然怎么去拥抱一夏天的风。

「很少有哪一个月,是像五月这样,它总是清晨弥漫着雾,午后如同酷暑,夜风却又常常沁凉的如同山林里的流水。」

春意阑珊,吹来的风裹挟着与以往不似相同的味道,有繁花落地后的哀叹,也有草木繁茂的乐语。和春天告别,夏天开始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在天文学上,立夏就代表着夏天的开始。

虽已入夏,在我国却是“南国似暑北国春”的景象,以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已是“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而东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才刚步入“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暮春时节。但所有的这些都不妨碍人们对夏日欣荣的期盼与向往。

「 春 去 来 几 日 」

“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有“大”的意思,象征着春天播种的作物已经直立长大。

难怪夏日虽炎热,却也能得到许多人喜爱,原来这份对夏日的喜爱中,还饱有一种期盼。这种期盼的心情,和看到草木欣荣时是一样的。欣快而热血。所以突然明白,为什么有关童年的记忆,总是发生在夏天,发生在这个万物繁茂的季节。

《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在这一节气中,你会首先听到蝼蝈在田间鸣叫,接着大地上的蚯蚓帮着农民翻松田间泥土,王瓜的藤蔓开始日日攀长,这便是立夏时的物候景象。

在江浙一带,大好春光逝去,不免生出几分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在后世,立夏有尝新的习俗,常言道“立夏见三新”,这“三新”指的是樱桃、青梅、麦子。而不久后,夏季上市的蔬果将毫无保留的向我们展示夏天的丰茂。

「 竹 深 树 密 虫 鸣 处 」

当夏风吹过枝叶,月光摇晃树影,有了虫鸣的夜晚,似乎独属夏夜。

以前的每个暑假似乎都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乡间田野肆意奔跑,到了晚上,抬头便是满目星空,远离了城市的污染,这里的星星真是多得数不过来。高空气流的流动,让星星像是在对着地上的人眨巴着大眼睛,忽明忽暗的闪着,与田间唧唧啾啾的虫鸣相应和。

侧耳倾听,时高时低,时疏时密。它们就藏匿在屋舍墙边,小时候淘气,总想把它们揪出来看看,到底长成什么样子,才能这样长久的鸣叫一整个夏夜。蹑手蹑脚地走近发声处,以为不会被察觉,可才俯下身,响声骤停,真是小机灵鬼。

或许属于夏虫的世界,我们只能听到,却难以靠近。但虫鸣因夏天才有意义。

「 流 目 夏 云 生 」

据说,云是山川深谷的石头生出来的,故名“云根”。炎炎夏日,湛蓝天空上飘逸的云,又是那么的不同。

夏日的云是迷人且百看不厌的。天空愈是晴朗,天上飘着的云就愈是立体。这样的云通常压得很低,但却没有让人喘不过气的窒息感,相反,会让人心情畅快的想去拥抱它。看着很是舒服,舒服得像是一个柔软的枕头摆在眼前,忍不住想一个助跑过去扑倒在其中。

晚些时候,夕阳照在云朵上,折射出不一样的光彩。云的无穷变幻,也给每天的夕阳带来不同的壮丽景象。夕阳和云,像是两个合作无间的伙伴,每天到点,准时在城市边缘上演精彩戏码,归途中的行人便是它们的最佳观众。

一天结束看着天空,心也变得宽阔,整日的困顿疲惫随着流云逝去,莫名生出“坐看云起时”的闲适。

「 时 有 微 凉 只 是 风 」

初夏的风,虽不比春分那般温柔,但还算舒服,偶尔能透出几丝清凉。这时候我总会贪婪的想多吹一点,把这种清凉记在心里,一定要牢牢记住这种感觉,不然怎么去拥抱一夏天的风。

夏天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到了午后它的风是暖的。怕热的人拿着蒲扇,躺在藤条椅上,默默扇着,夏风不解,一阵阵暖暖的风,穿堂而过。吹过头发,吹过耳朵,像在不停温柔地问,“有凉快一些吗?”是不是很可爱。

夏天的风,最舒爽的时候还是在夜里。夏夜璀璨星空,偶有虫鸣,劈开一个西瓜,西瓜的爽口与清甜夹杂在风里,满是夏天的味道。

就是这种感觉,常常被写在夏夜晚风里面。

人们常说,再也回不去那个夏天了,那么你记忆里的是哪个夏天?是那个捉不住窸窸夏虫的夏天?还是那个天空很高云如奇峰的夏天?亦或是那个风很清澈的夏天?

我想,夏天就是要听虫、看云和吹风的吧。回想那一年天空很高风很清澈,从头到脚趾都快乐。

「眼看着阳光明媚,树木忽然间长满了叶子,就像电影里的东西长得那么快,我就又产生了那个熟悉的信念,觉得生命随着夏天的来临,又重新开始了。」

「 你关于夏日记忆,又是什么呢? 」

作者:兮浅 | 弘益茶道美学编辑

•排版编辑✎ 兮浅

•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