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亦或是那個風很清澈的夏天。這時候我總會貪婪的想多吹一點,把這種清涼記在心裏,一定要牢牢記住這種感覺,不然怎麼去擁抱一夏天的風。

「很少有哪一個月,是像五月這樣,它總是清晨瀰漫着霧,午後如同酷暑,夜風卻又常常沁涼的如同山林裏的流水。」

春意闌珊,吹來的風裹挾着與以往不似相同的味道,有繁花落地後的哀嘆,也有草木繁茂的樂語。和春天告別,夏天開始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在天文學上,立夏就代表着夏天的開始。

雖已入夏,在我國卻是“南國似暑北國春”的景象,以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已是“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而東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纔剛步入“百般紅紫鬥芳菲”的暮春時節。但所有的這些都不妨礙人們對夏日欣榮的期盼與嚮往。

「 春 去 來 幾 日 」

“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有“大”的意思,象徵着春天播種的作物已經直立長大。

難怪夏日雖炎熱,卻也能得到許多人喜愛,原來這份對夏日的喜愛中,還飽有一種期盼。這種期盼的心情,和看到草木欣榮時是一樣的。欣快而熱血。所以突然明白,爲什麼有關童年的記憶,總是發生在夏天,發生在這個萬物繁茂的季節。

《逸周書·時訊解》雲:“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在這一節氣中,你會首先聽到螻蟈在田間鳴叫,接着大地上的蚯蚓幫着農民翻鬆田間泥土,王瓜的藤蔓開始日日攀長,這便是立夏時的物候景象。

在江浙一帶,大好春光逝去,不免生出幾分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爲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爲餞春。在後世,立夏有嘗新的習俗,常言道“立夏見三新”,這“三新”指的是櫻桃、青梅、麥子。而不久後,夏季上市的蔬果將毫無保留的向我們展示夏天的豐茂。

「 竹 深 樹 密 蟲 鳴 處 」

當夏風吹過枝葉,月光搖晃樹影,有了蟲鳴的夜晚,似乎獨屬夏夜。

以前的每個暑假似乎都是在爺爺奶奶家度過的,鄉間田野肆意奔跑,到了晚上,抬頭便是滿目星空,遠離了城市的污染,這裏的星星真是多得數不過來。高空氣流的流動,讓星星像是在對着地上的人眨巴着大眼睛,忽明忽暗的閃着,與田間唧唧啾啾的蟲鳴相應和。

側耳傾聽,時高時低,時疏時密。它們就藏匿在屋舍牆邊,小時候淘氣,總想把它們揪出來看看,到底長成什麼樣子,才能這樣長久的鳴叫一整個夏夜。躡手躡腳地走近發聲處,以爲不會被察覺,可才俯下身,響聲驟停,真是小機靈鬼。

或許屬於夏蟲的世界,我們只能聽到,卻難以靠近。但蟲鳴因夏天才有意義。

「 流 目 夏 雲 生 」

據說,雲是山川深谷的石頭生出來的,故名“雲根”。炎炎夏日,湛藍天空上飄逸的雲,又是那麼的不同。

夏日的雲是迷人且百看不厭的。天空愈是晴朗,天上飄着的雲就愈是立體。這樣的雲通常壓得很低,但卻沒有讓人喘不過氣的窒息感,相反,會讓人心情暢快的想去擁抱它。看着很是舒服,舒服得像是一個柔軟的枕頭擺在眼前,忍不住想一個助跑過去撲倒在其中。

晚些時候,夕陽照在雲朵上,折射出不一樣的光彩。雲的無窮變幻,也給每天的夕陽帶來不同的壯麗景象。夕陽和雲,像是兩個合作無間的夥伴,每天到點,準時在城市邊緣上演精彩戲碼,歸途中的行人便是它們的最佳觀衆。

一天結束看着天空,心也變得寬闊,整日的困頓疲憊隨着流雲逝去,莫名生出“坐看雲起時”的閒適。

「 時 有 微 涼 只 是 風 」

初夏的風,雖不比春分那般溫柔,但還算舒服,偶爾能透出幾絲清涼。這時候我總會貪婪的想多吹一點,把這種清涼記在心裏,一定要牢牢記住這種感覺,不然怎麼去擁抱一夏天的風。

夏天的可愛之處就在於,到了午後它的風是暖的。怕熱的人拿着蒲扇,躺在藤條椅上,默默扇着,夏風不解,一陣陣暖暖的風,穿堂而過。吹過頭髮,吹過耳朵,像在不停溫柔地問,“有涼快一些嗎?”是不是很可愛。

夏天的風,最舒爽的時候還是在夜裏。夏夜璀璨星空,偶有蟲鳴,劈開一個西瓜,西瓜的爽口與清甜夾雜在風裏,滿是夏天的味道。

就是這種感覺,常常被寫在夏夜晚風裏面。

人們常說,再也回不去那個夏天了,那麼你記憶裏的是哪個夏天?是那個捉不住窸窸夏蟲的夏天?還是那個天空很高雲如奇峯的夏天?亦或是那個風很清澈的夏天?

我想,夏天就是要聽蟲、看雲和吹風的吧。回想那一年天空很高風很清澈,從頭到腳趾都快樂。

「眼看着陽光明媚,樹木忽然間長滿了葉子,就像電影裏的東西長得那麼快,我就又產生了那個熟悉的信念,覺得生命隨着夏天的來臨,又重新開始了。」

「 你關於夏日記憶,又是什麼呢? 」

作者:兮淺 | 弘益茶道美學編輯

•排版編輯✎ 兮淺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